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1月5日,《我家那小子》姊妹篇《我家那閨女》首播,吳昕、袁姍姍、傅園慧和何雯娜,兩位當紅女星、兩位體壇健將,先後揭開了“聚光燈後”的生活,那些不為人知的努力、難以直言的“痛”以及“明星日常”瞬間燃爆輿論。

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網友們或嬉笑調侃,或窺見自己,或是為婚戀觀、代際觀而爭論,帶來了2019年綜藝場的第一次狂歡。數據顯示,節目首播帶動同名主話題沸增量3.7億,霸佔13個熱搜話題,其中“大張偉承認結婚”、“我家那閨女是催婚節目嗎”、“吳昕回憶節目被砍”更是沸騰了輿論。

2018年是情感綜藝爆發年,2019年市場能否繼續挖掘這一題材紅利呢?目前來看,《我家那閨女》邁出了穩健而樂觀的一步,而這背後,又揭秘了哪些類型綜藝的“方法論“呢?

首播戰績:綜藝場新型“話題製造機”

2017年,《演員的誕生》以話題綜藝之姿席捲輿論場,讓所有人看到了話題的力量;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憑藉著偶像的魅力全面霸佔熱搜,後者更是催生了上千條熱搜……如此種種,都讓輿論影響力越來越成為綜藝考評的“硬指標”。

但於此同時,娛樂至死的時代,一輪又一輪的話題轟炸下,用戶願意給予一個話題的時間越來越有限,即使國民度高如趙麗穎,官宣結婚的高頻關注也僅僅12個小時,之後話題迅速轉移。而回歸綜藝,如何在短暫的話題後置換流量和熱度,也是節目需要面對的。

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在節目上線的8個小時後,《我家那閨女》雖然逐漸退出TOP10話題,但仍有6個話題在榜保持了較高的節目熱度,當然其中不乏“袁姍姍回應爸爸拆臺”等二次發酵的話題。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新興話題製造機,《我家那閨女》是如何發酵並維持熱度的呢?

首先在於節目嘉賓的選擇上。傅園慧作為洪荒少女自帶笑點,而吳昕和袁姍姍作為長期爭議纏身的女星,本身就自帶熱搜體質,這樣的組合也註定了節目的超強話題度;同時,“拆臺”的袁爸爸、“毫無求生欲”的傅爸爸、以及“重點催婚”的吳爸爸等,也讓節目“笑中有淚,淚中帶笑”。

其次節目對明星話題的敏感捕捉。在首播節目中,涉及的不僅有傅園慧洪荒少女的話題,也有吳昕“主持瓶頸”、“節目被砍”、“護膚養生”等爭議度極高的話題,再加上最初遭受網絡暴力卻靚麗迴歸的馬甲線女神袁姍姍,讓節目始終保持在看點密集的階段。當然,這些話題都曾火爆一時,對大眾來講,不用是粉絲也毫無觀看門檻。

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再次,節目貫穿始終的催婚話題,是撬動全年齡段受眾的最重要利器。30+的吳昕和袁姍姍承擔了催婚的主要壓力,而這樣的話題也被引入了她們和友人的聊天過程中,對於父母向觀眾來講,這是傾聽子女心聲的機會,而對於同屬於被催婚階段的年輕人來講,共鳴便是繼續關注的最大籌碼。

最後,袁姍姍等嘉賓回應節目質疑也成功讓話題再次發酵,為繼熱度。只是需要思考的是,經過了高頻轟炸的第一期之後,之後的節目如何繼續保持高能呢?同時,如果綜藝節目純粹的淪為“話題製造機”,是不是又朝著物極必反的另一端發展呢?

品類分析:“閨女”PK“小子”,為何更勝一籌?

對於《我家那閨女》的播出,很多人都不意外,甚至有網友直言“去年那“小子”系列的時候,就覺得下一季是女兒”。話雖如此,但不難發現,相比去年《我家那小子》話題度集中在朱雨辰及其母親身上,隨著二人的退出節目雖然仍平穩發展卻難引爆輿論,《我家那閨女》的話題熱度更勝一籌,嘉賓身上的話題也更加分散。

和《我家那小子》集中在母子關係上的探索一樣,父女關係顯然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父女關係獨有的寵溺和互動,也更加多元、多面的打動著觀眾。另一方面,對比之前四個男藝人,這一季的節目聚焦運動員、藝人兩個領域,揭秘了她們光鮮亮麗背後的“沉重”和“普通”,和大眾的牽連更加緊密。

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節目播出之後,關於運動員訓練日常、生活日常,關於女藝人在事業上的轉型、在生活上的習慣也都逐漸被大眾所關注。當觀眾開始為“一碗麻辣燙”而感受到聚光燈後的她們也是最普通的自己,開始為運動員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而感動,甚至開始想念遠在家鄉的老父親時,這便是《我家那閨女》最大的成功。

其實這一點並不難理解。當下的影視市場上,女性觀眾早已不是佔據半壁江山那麼簡單,“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也不是說說而已。相比男性觀眾對邏輯、力量、玄幻的追求,女性觀眾的喜好更加廣泛,而綜藝節目中的CP感、互動感以及顏值都是留住她們的元素,同時,她們對熱門話題的討論度、持續發酵助推較男性觀眾也更加有力。

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而這正是《我家那閨女》獨特的魅力。在年輕女性觀眾為主的綜藝受眾裡,“閨女”顯然比“小子”更容易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感,無論是在情感還是工作上。以吳昕為例,在節目播出後,知乎上關於吳昕的討論層出不窮,而最多的無疑是“吳昕的心理路程和現在很多小姑娘好像”、“吳昕的生活,是我一直很想去做的”,以及“吳昕的屋子,好有親切感”。

除此之外,女性嘉賓為主體的節目也帶來了話題發酵的更多可能性。節目播出後,“種草吳昕泡腳桶”、“吳昕泡腳妝”等相繼登上熱搜。其實熱議八卦之外,“種草”已然成為女性觀眾觀看節目的一大樂趣,而這種將“娛樂”和“購買”的相結合,簡直是對女性天性的最大滿足。

市場觀察:2019年仍是情感綜藝爆發年?

2018年是綜藝市場的黃金一年,經歷了綜N代的疲軟以及偶像選秀的大爆發,綜藝市場也開始從最初的娛樂至死,向現實題材進發,而情感作為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題材,自然首當其衝成為開發重點。

率先以夫妻關係打開情感綜藝新天地的是《幸福三重奏》,狂攬話題之後趁熱打鐵推出了聚焦青年男女社交話題的《心動的信號》,之後《我家那小子》和《妻子的浪漫旅行》緊隨其後,後三檔節目共同出擊,在穩站情感綜藝風口之時,還拉開了觀察類綜藝的新發展,“情感+觀察”一度成為爆款高發地帶。

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良好的市場前景盡在眼下,只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在經歷了多檔節目的集中轟炸下,市場究竟還為“情感+觀察”綜藝留下了多少空間呢?《我家那閨女》以父女關係來襲,看似搶佔的是“最後一片待開發區”,實則不然,而它帶來的情感綜藝的突圍之道,也頗具參考性。

相比影視劇對故事的依賴,綜藝節目更側重對人的呈現,尤其是在真人秀興起之後,而這也意味著只要有“恰到好處”的嘉賓,綜藝節目可以常看常新,何況情感觀上的爭議與分歧,因人而異,不同嘉賓的加入也將帶來新的內容。綜N代的發展邏輯正是如此。

同時,節目引入體壇健將的設置,也讓綜藝在娛樂之餘,更多了幾分正能量,而這無疑是未來的一大方向,畢竟諸如《爸爸去哪兒》《跨界歌王》《吐槽大會》等眾多綜藝中都曾引入體育明星,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當然未來更多細分領域明星的加入,也將為綜藝節目注入新鮮的血液。

而在觀察部分,與其像《妻子的浪漫旅行》草草加入幾筆素人講話反遭嫌棄,不如將心思用在素人嘉賓的選擇上。以《我家那小子》為例,武藝、錢楓等人或許不是市場上的流量王,但他們的母親性格鮮明,是現實中媽媽的縮影,現場也和兒子、以及嘉賓擦出了不同的火花;《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爸爸的耿直可愛、袁姍姍爸爸的拆臺、吳昕爸爸的催婚,都是鮮明特色。

吳昕傅園慧花式上熱搜《我家那閨女》成“話題製造機”?

當然市場上亦有一些負面聲音,如海報涉嫌抄襲;如《我家那閨女》走的不過是《我家那小子》以話題博眼球的老路,過度操作容易引發觀眾逆反心理;再如部分嘉賓和友人相處過程顯得過於刻意、“一看就是在錄製節目”等……但是不可否認,《我家那閨女》已然在首播之後成功出圈,打響了2019年綜藝市場第一槍。

值得一提的是,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仍將是情感綜藝的爆發年。視頻網站方面,不僅有2018年情感綜藝爆款第二季來襲,更有《女兒們的男朋友》《婆婆和媽媽》《女兒們的戀愛》《一路成年》等正在籌備中;傳統衛視也將加入佈局,東方衛視率先佈局的《好先生進化論》《我家有女初長成》等也先後引爆期待值。

顯然,相比2018年對親子、夫妻等直接情感關係的聚焦,2019年情感綜藝將再次拓展界限,將婆媳、翁婿等多種關係納入討論範圍,而能否延續風口之說,還是留給時間。不過集中轟炸之下,“唯有套路得人心”的論調裡,真情或許才是永恆撬動觀眾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