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喜劇番,“豎屏劇”會成為短視頻下一個風口嗎?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的流行風靡,正在掀起一場觀看習慣的變革。英國調研機構Unruly的調查顯示,52%的手機用戶習慣將屏幕方向鎖定為豎向;MOVR Mobile的報告也顯示,智能手機用戶有94%的時間將手機豎版持握而非橫版。

從人眼的觀看習慣上來說,豎屏比起橫屏所承載的內容信息量比較單一,也更容易觀察到人物細節產生共鳴。在實際操作體驗上,豎屏模式下持續流暢的人機交互體驗,更加沉浸式的觀看效果,更符當下的互聯網瀏覽習慣。

豎屏時代已經到來,正在成為共識。優愛騰代表的平臺自然也不願錯過這個風口,影視劇綜也成了最重要的“實驗載體”。2017年7月,騰訊推出首檔豎幅構圖的人物採訪節目《和陌生人說話》,通過10分鐘的“肖像式”的訪談對話,講述嘉賓的經歷故事;同樣是騰訊推出的劇集《我的男友力姐姐》試水豎屏劇,不過最終效果並不容樂觀。

三分鐘、喜劇番,“豎屏劇”會成為短視頻下一個風口嗎?


這並不妨礙它們繼續深化此方面的佈局。9月愛奇藝悅享會上CEO龔宇表示,“豎屏內容一定會變成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並且從草根型的內容主導變成專業型的內容主導一定是趨勢;9月22日的優酷秋集發佈會上,也直指接下來要製作豎屏內容;而騰訊在此前已經進行過嘗試之後,接下來在Yoo視頻裡也會逐步佈局豎屏劇。

愛奇藝《生活終於對我下手了》的上線無疑是一次激勵人心的嘗試。劇集是圍繞主角辣目洋子所展開的48集輕喜劇,搞笑詼諧的劇情,接地氣的人物性格,一上線就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好評。豆瓣7.9評分,熱劇榜第四的排名,足以證明愛奇藝對豎屏劇試水的初步成功。而這背後,豎屏劇真的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喜劇題材或將成為豎屏劇的突圍口?

分析愛奇藝《生活終於對我下手了》,不難發現其背後自有一套豎屏劇的突圍邏輯。首先在類型選擇上,喜劇題材無疑是最快吸引觀眾的類型。在過去的幾年內,例如《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這類迷你輕喜劇,以其漫畫感的人物性格、密集的段子式笑點和接地氣的網感,深受年輕人的喜歡。

《生活終於對我下手了》就是延續了這一類型,以更加短小精悍的節奏,更加反轉的劇情來適應豎屏屬性。3分鐘的時間內,如何快速get到足夠多的有趣內容,是觀眾能否堅持“刷屏”下去的核心,迷你喜劇在內容上無疑是和豎屏劇最為契合的一種。

三分鐘、喜劇番,“豎屏劇”會成為短視頻下一個風口嗎?


在劇情走向上,48集劇集前後劇情彼此獨立又相互交叉,主要圍繞辣目洋子的愛情、工作和家庭展開。除此之外,劇集中涉及的網紅的“見光死”、男女平權、AA制、校園凌霸、職場鬥爭等現實中存在的元素,以及加入了超現實元素,都可以迅速撬動觀眾的熱情。

在演員選擇上,辣目洋子是新生代網紅之中個人特色比較鮮明的代表,包貝爾、馬麗等喜劇演員的加入,一開始就給這部劇奠定了網感喜劇的調性。另一方面,劇中人物的性格都具有典型性,成為社會上某一類人群性格的縮影,也給觀眾一種“接地氣”的感覺。

在拍攝手法上,對於豎屏內容來說,由於畫面大小的限制,就要求主題人物不能過多,故事線需要清晰明瞭,並且儘量少出現全景,遠景等大場面。辣目洋子和包貝爾心理談話那一場戲,基本都是用正反打的蒙太奇,畫面中只出現一人,這樣能更加細膩的表現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觀眾也能更加聚焦人物情緒,也能更好的把控喜劇節奏。

而在多人場景,例如辣目洋子減肥好友聚餐那一場戲,快速的鏡頭變化和俯視的全景視角,營造出一種緊張的逼迫感,且都是用談話串聯起鏡頭轉換。這種拍攝手法對於此後的豎屏劇來說,都具有典型的借鑑意義。

《生活終於對我下手了》的初步成功,讓業內人士和媒體似乎看到了下一個風口的到來,只是這種樂觀或許為時尚早。以該劇為例,初看時的驚喜過後,亦有媒體人質疑如果豎屏劇只能聚焦少人、短時間、段子式的特質,其在內容深耕上的侷限性顯然會限制其發展。

追溯到更早前,騰訊視頻的《我的男友力姐姐》就相對來說是一次比較失敗的嘗試,劇情從男女陰差陽錯的同居生活展開,但是演員尷尬的演技,前後沒有起伏的劇情,並且手持的搖晃鏡頭頻繁出現,讓觀眾產生了一種與抖音快手並無二異的“不專業感”,並且同居故事的題材並不新鮮,2-3分鐘時常,如此小的信息量並不能滿足觀眾對於豎屏劇的高期待值。

豎屏劇想要真正贏得長遠發展,需要克服的問題還有很多。這種情況下,為何優愛騰還紛紛佈局豎屏劇?這還要從視頻網站的危機感說起。

豎屏劇“風口說”背後,視頻網站的危機和機遇

碎片化時代過多的選擇性,讓人們對於獲取信息的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同時也越發的“懶惰”和沒有耐心。從信息流的角度上來看,豎屏劇的內容往往不具有前後關聯性,就像抖音等短視頻網站,隨機滑到的每個都是獨立的個體內容,不會產生以往長視頻劇情的前後連貫所帶來的“壓力感”。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停留在初級UGC階段的短視頻,內容上較為單一,品質參差不齊,也逐漸進入內容瓶頸期。此前頭條系的西瓜視頻開始佈局綜藝,就是為了突破內容限制,探索短視頻類型更多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對於視頻網站來說,綜藝和影視內容的競爭,屬於同類型平臺之間的維度競爭。但是更大的威脅是正在紅海的短視頻平臺,根據QuestMoboile 10月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秋季大報告》顯示,2018年9月,短視頻月活規模5.18億人,用戶總使用時長佔比為8.8%,幾乎與長視頻網站持平。

短視頻以其社交性,碎片化而逐漸改變著用戶習慣,傳統視頻網站面對短視頻這股熱潮,所選擇的態度是擁抱和化為己用,豎屏劇就成為了最容易被觀眾接受的方式之一。而豎屏劇作為視頻網站與短視頻的嫁接產品,打造系列劇可以更好的吸引核心用戶,培養原創影視IP,挖掘深度用戶養成付費習慣。

三分鐘、喜劇番,“豎屏劇”會成為短視頻下一個風口嗎?


除此之外,從短視頻平臺培養出的一系列KOL和網紅流量,可以通過豎屏劇這種更符合自身調性的載體,成功將流量引流到視頻網站。而這無疑是一種雙贏模式,《生活終於對我下手了》的辣目洋子顯然就是其中代表。

另外從大趨勢和心理層面,佈局豎屏劇的背後,是當代人的“社交孤島”困境。對於孤獨的當代男女來說,渴望碎片化的娛樂信息消遣業餘時間,渴望沉浸式的觀看體驗與自身產生共鳴,這都是豎屏劇可能流行的潛在原因。

大膽設想,如果未來豎屏劇成功流行,對於人們觀看習慣的改變可想而知,不僅能讓迷你劇重新流行,甚至可能影響到網劇整體時間的縮短,在英美3-6集的精良製作的季播劇已經非常普遍,但是在中國目前還沒有這種生存土壤,未來劇集會不會走向迷你化、精良化、豎屏化,是目前市場還待觀望的藍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