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漢把首都定在荊州,漢中由大將守,四川盆地作為大後方能統一南北嗎?你怎麼看?

liu_5684659


從三國的政治格局來看,劉備是不可能把首都定在荊州的。原因有二:

第一:荊州乃四戰之地,防禦壓力大。劉備如果把首都定在荊州,整個蜀漢的兵力配置都會受影響。如此一來,關中還取不取?益州這個大後方的安定怎麼保證?

第二:孫權一直想收回南郡,劉備若是定都荊州,無疑就表明了他不想歸還南郡了。這樣一來,孫劉聯盟極有可能會破裂。如果孫權和劉備鬧掰,再和曹操搞在一起,曹孫兩家一起攻南郡。那麼劉備如論如何也是守不住荊州的。



先說第一點,荊州的地理位置過於突出,並非最佳的立都之地。這一點,從孫權當年把南郡借給劉備就可以看出來了。

赤壁之戰後,周瑜、程普、黃蓋等一干東吳大將沿長江西進,連克南郡、武陵等郡,把勢力範圍擴大到了三峽口,大有西取益州之勢。只不過就在周瑜想取益州的時時候,他突然病死了。

周瑜死後,孫權壓力巨大。一方面曹操在淮南練習水軍,大有直攻江東之意;另一方面是周瑜死後,荊州沒有大將,而南郡又是個四戰之地,只有大將才能守得住。孫權認為既然東吳暫時沒有大將,曹操又在江北咄咄逼人,倒不如主動賣個人情,先把南郡借給劉備,讓劉備替自己分擔壓力。以後再找機會要回來

孫權願意借南郡,劉備是很高興的。因為他當時沒有發展空間,南郡固然不好守,但好歹是一個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地。劉備當時最希望得到的就是這種交通要地,因為這樣一來,他就有發展空間了——比如從南郡沿長江西進,奪取益州。



對此,諸葛亮早年就對劉備說過:荊州只是建立霸業的第一步,益州才是根基

後來,龐統也對劉備說:荊州在經歷赤壁和江陵兩戰後,現在已經是荒涼不堪,人口流失嚴重,我們現在東有孫權,北有曹操,孫劉聯盟只是暫時的,如果哪天鬧掰了,荊州必然會受到攻擊。當今之計就是儘快向西發展,奪取益州,這才是我們的出路

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九州春秋》

後來劉備按照諸葛亮和龐統的建議,果然奪了益州,緊接著又發動漢中之戰,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漢中。

此時劉備的發展方向,已經轉到了西北的關中和涼州,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必然也要投到西北方向。而荊州在這時已經淪落為劉備集團向北擴張的一個據點而已了,與漢中和上庸等地的戰略價值幾乎相當,對蜀漢的重要程度大大降低。



因此,荊州四戰之地的劣勢,再加上劉備的主力集中在西北,預圖謀求西北涼州和關中的大戰略的雙重限制下。劉備是不可能把首都定在荊州的。如果他這麼幹了,那麼奪取涼州和關中就只能是遙遙無期,永遠也拿不下來。並且劉備的主力也會被限制在荊州一帶,會得不償失。

順帶一說,我們現在之所以認為荊州在劉備奪取益州後,仍然很重要的原因,是當年關羽北伐襄陽,水淹于禁七軍,打得曹操一度曾想遷都。後來只是因為孫權搞偷襲,破壞了關羽的這一次北伐。因此給人一種如果關羽的優勢很大,東吳是老鼠屎的印象。

但是隻要仔細想想就能發現,荊州其實是孫權的一根麻筋。劉備的勢力在荊州坐大,曹操倒是無所謂的態度,孫權才是那個最不能容忍的人!

雖說我們常說東吳鼠輩是一顆老鼠屎,壞了關羽北伐這一鍋好粥。但是如果站在東吳的立場來看,曹魏的勢力如果被關羽趕出荊州了,那麼孫權屆時將會最怕誰?還是死敵曹操嗎?並不是!到時候,關羽這個盟友就是孫權最大的勁敵了

當關羽北據襄陽,南據南郡,據有順江而下的上游優勢後。他到時候再想打孫權,豈不是可以吊著打了?!



說到這裡,就可以引出第二點了:真正在荊州對劉備有威脅的人,不是曹操,而是孫權!東吳對劉備的威脅,遠比曹操大

對於荊州,曹操的態度是等待時機,坐視孫劉火拼再伺機而動。主動打南郡的關羽,或是攻打江夏的魯肅,曹操都是不會幹的。因為只要曹操一動,關羽和魯肅必然聯合,一起聯合抗拒曹操。而只要曹操不動,等孫劉兩家自己火拼,那就有謀求荊州的機會了。

後來劉備奪漢中,關羽北伐襄陽,果然就觸到了孫權的痛點。孫權是絕對不能容忍劉備在荊州擁有戰略優勢的!

孫權對荊州的底線是曹、劉、孫三家形成勢均力敵,曹操和劉備都不能坐大。如果一家坐大了,孫權必然要攻。

因此,如果劉備把都城設在荊州,這無疑是一步險棋。拋開耽誤了劉備奪取西北的大戰略不提,定都荊州還會引發孫、劉兩家的矛盾,主動給曹操一個可乘之機。如果孫、劉真的鬧掰了,孫權再跟曹操聯合揍劉備。到時候劉備別說是守荊州了,他能不能保益州都難說。



總結:荊州對於劉備集團意義很重要,劉備帳下的大量謀士、武將都來自荊州。如果荊州丟了必然會導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同時也會導致失去荊州大量的兵源。因此,荊州對於劉備來說,是一個不能丟的地方。

但是,劉備的實力弱,基本盤最小。以他的實力來說,是不可能兩面兼顧,既想吃西瓜而又不想丟芝麻的。

縱然說劉備有奪取天下之志,不可能甘心於割據一方。但我們還是要實事求是的說,理想也是要有實力做基礎的。劉備他想依靠漢中、上庸、南郡作為北伐的據點,一旦失去荊州,北伐成功率就會很低。但是孫權不可能讓劉備在荊州坐大!這是一個讓劉備在荊州非常難堪的現實制約。

劉備奪取益州後,把發展方向定在西北,其中其實也有不刺激孫權,繼續維護孫劉聯盟的初衷。只不過關羽的動作搞的有點大,並且還經常罵孫權是鼠輩,這就讓孫權無法再忍,刺痛了他的痛點,寧可冒著被劉備、曹操圍毆的風險也要打荊州。



所以說,劉備把國都定在成都,把發展方向定在西北,在荊州只是採取守勢,這個部署其實是沒有問題的。既保證了發展,也維護了孫劉聯盟。如果定都荊州,不僅保不住荊州,反而還會提前讓孫劉聯盟破裂。這無疑是得不償失的選擇


Mer86


這樣的話,估計劉備連皇帝都當不上就要交差了。

我們看劉備的三個大基地,益州、漢中以及荊州。在諸葛亮的隆中對裡寫的很明白,益州才是大本營,漢中跟荊州是兩個通道,等天下有變,也就是老曹家不行的時候,我們兵分兩路,揮師中原。

放下漢中那一路不說,先表一下荊州,荊州這個地方重要,但不合適做大本營,為什麼呢?因為荊州是四戰之地,是交通要道,是進攻型的據點,而不是一個防守型的大本營據點。

我們看荊州,他有三個方向,一個是北上的襄陽。襄陽這個地方,是三國出現率最高的地方,後面也經常在歷史上露面,因為這個地方就是南北的一個關口,北邊的要下來,南方要北上,往往都會經過這個口子。這個口子對北方的威脅之大,在關羽拿下襄陽之後,曹操嚇得要遷都就可見一斑。

另一個是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可以輕易控制長江一線,也就是控制東吳一線。這是東吳最不放心的,荊州在別人手裡,等於自己的命脈就握在別人的手裡,這也是孫權寧肯背盟,也要奪回荊州的原因。

另外一出口就是往上經三峽到四川,這個通道是逆流,而且是峽谷,所以不好通過,對益州來說,是很容易把守的地方。

從這個也可以看出,關羽為什麼死了,關羽在荊州一敗,北上是曹操地盤,南下是孫權地盤,往老家跑吧,交通最不方便。

所以大家也看出來了,如果以荊州為大本營,一是對孫權的挑釁意味太大,東吳不會對他放心。

另外,離曹操陣營也太近,人家一個衝擊就過來了,荊州也沒什麼險要。要是背腹受敵,必敗無疑,而且往後方基地益州跑吧,交通不便,根本就逃不遠。

所以,劉備是絕不會以荊州為大本營,荊州在他的計劃裡,只是一個進攻路線。失去了這個路線,固然可惜,但不至於失去根本,這也是諸葛亮執政後,寧願荊州不要,也要跟東吳談和的原因。


腦洞歷史觀


天地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選首都,同樣適用這個道理,不過定都荊州也並非不可。

一般情況下,在戰亂時期,首都首選地勢險要、無後顧之憂的地方,進可攻,退可守,偏向於防守,如成都、長安。而在和平時期,首都首選交通方便,可四通八達之地,如荊州、洛陽。

當然那個時候的蜀漢,可是三國紛爭時期,是戰亂時期,但定都荊州也未嘗不可,地利不足,人和來補,至少劉備有一個非常好的團隊和擁立他的百姓。



劉備在奪取益州前,在荊州待了近十年,赤壁之戰前七年,劉備雖然沒有地盤,但是他對籠絡人心一刻也沒有閒著,這期間還得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徐庶和諸葛亮。

曹操南征荊州時,劉備南逃,就有數十萬士人百姓跟著劉備逃亡,這些人寧願跟著劉備逃,也不肯歸順曹操,可見劉備在荊州的確是很得人心的。

赤壁之戰後,劉備乘機奪取荊州四郡,人生中第一次擁有自已穩定的地盤,後來又向孫權借來了南郡,一度佔據荊州五郡之地,劉表手下很多文臣武將,皆來自荊州,劉備集團中所謂的“荊州派”佔據了絕對的骨幹,並且荊州派是屬於統治階層的。

劉備奪取益州後,可以把益州做為大後方,漢中還是由魏延來鎮守,可以將荊州的公安定為首都,為什麼是公安?



公安原名叫孱陵。當年劉備領荊州牧,立營油江口,取左公劉備安營紮寨之意,改孱陵為公安,公安縣由此而得名。

公安這個地方很好,北邊有長江天險,南邊是洞庭湖,西邊是油水,東邊是湘水,水網縱橫,背靠江漢平原,魚米之鄉,完全可以解決糧食問題,而且四面環水,在那個朝代,水就是天險,如果再修建防禦設施,不僅曹魏攻不進來,孫權也很難打進來。

如果劉備定都公安,那麼劉備必然會在荊州屯積重兵把守,將首都定在靠近前線的地方,歷史上有不少朝代這樣做過,如明朝定都北京,為了防範北方蒙古。至少劉備定都公安,荊州不會丟,荊州不丟,再依靠益州和漢中,劉備北伐的底氣就足的多。



荊州雖為四戰之地,但要想得天下,必須得有荊州,劉備要想奪取天下,可以分兩步走,一是先奪取襄陽和樊城,再穩定襄陽和樊城後,打通長江和漢水。漢水從漢中流經襄陽,長江從益州流經荊州,這是劉備的兩大戰略通道,如果能佔據,對劉備統一天下有很大的幫助。

待天下有變時,劉備可兵分兩路北伐,一路從襄陽北伐,一路從漢中北伐,劉備為主帥,坐鎮荊州,率關羽、張飛、黃忠等從襄陽北伐,諸葛亮坐鎮益州,率魏延、趙雲等從漢中出祁山北伐,如此劉備大事可成,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看還不如建都成都。原因有以下幾點。

1、建都荊州不便於政權統治。蜀漢全盛時期,控制著荊州北部,西川(四川),東川(漢中)。這三個地區不是呈L型排開。西川居中,東川在北,荊州在東。如果劉備建都荊州,西川先不論,對東川發號施令就必須經過西川再入東川。西川還是東川有一地發生叛亂,都會讓劉備鞭長莫及。



2、荊州的地理位置不適合作首都。荊州地處揚州、益州之間。北邊是曹操的地盤。在當時荊州為三家所分。荊南四郡在孫吳手中(諸葛亮張飛奉命入川增援的時候,為了保證荊州的安全將四郡給了孫吳)。漢江以北從樊城到宛城土地由曹仁管轄。東邊則是孫吳的揚州。也就是說劉備實際控制的荊州只有漢江到長江之間的一小塊地方而且三面為敵,唯一的西面還是山險阻隔。完全沒有戰略縱深,一旦戰敗真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


3、益州的處理方式。益州這個地方確實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即使是承平之時尚且擔憂有人割據造反。劉備起於草莽,這樣的人不會放心交給任何人治理。必然是隻有自己管理才能放心。就怕出個孟知祥。


4、劉備坐鎮荊州就一定強過關羽嗎?當時的劉備率領主力坐鎮漢中,牽制了曹操大量兵力。沒有劉備誰能牽制曹操。而關羽將曹仁圍困在樊城,擊敗了于禁、龐德,一度威脅許都,曹操甚至想遷都以避。可以說關羽完全做到了諸葛亮對於荊州的戰略要求。

5、戰略佈署要求。劉備的一切軍事政治活動都是遵照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進行。以荊州取兩川,修其甲兵。待北方有變,主力出漢中取關中。再遣一上將軍督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奪取兩京統一天下。按照隆中對的戰略荊州本就是一支偏師。荊州其實無險可守,若敗則可能一潰千里。而益州則可進可退,更適合劉備率領的主力。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備不能建都荊州。對於劉備而言益州才是其根基,荊州只處於次要地位。


歷史的拐點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看到這個題目無月就笑了,再看到問題簡介中寫道“東可拒孫權,北可圖中原”,簡直啼笑皆非。

凡事都要分兩面來看,你可以東可拒孫權,北可圖中原”,那是不是孫權、曹操反過來也可以圖劉備了呢?


荊州地理交通

荊州是個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之地。不錯,此地確實是一個軍事要地,為的就是荊州的交通。從這裡,可以四通八達進行征伐,反過來,四面八方也可以很方便的過來攻打你。

假如劉備只有一個荊州,那定都在荊州,無可厚非,因為沒的選擇。

但是,現在劉備還有川蜀,相對來說,荊州就屬於前線了,將主公直接置於前線,還是四通八達之地,不知劉備小命能夠撐多久?

荊州勢力劃分

荊襄九郡,劉備佔了其中四郡,孫權有兩郡,曹操有三郡。

其實,三國時期,荊州本身就是一個小三國。

劉備都沒有拿下完整的荊州,還把首都定在那裡,這是鐵了心要進行御駕親征了嗎?

出門遛個彎,就能遇到魏將曹仁提著大砍刀在那晃悠,回頭還看到呂蒙在身後跟著,嚇都嚇死了。

東吳或許還顧及三國鼎立之勢,不敢開戰。北邊的曹魏可不會客氣,只要打破三國之勢,天下就是曹家的了。現在劉備把自己放在了刀口上,只要殺了劉備就OK了,我估計魏國大軍直接就把他家大門給堵了。

川蜀的穩定

劉備來了荊州,川蜀讓一員大將鎮守。誰可以擔此重任?唯有關羽和張飛二人。川蜀是錢糧重地,劉備根基所在,萬不可失。鎮守此地的人一要有能力鎮住各級官員。,二要深得劉備信任,可以放心交託。難道不是隻有關羽和張飛二人嗎?


可惜了,《三國演義》已經證明了這兩人都沒有這個能力,關羽太傲,張飛好酒,一個後來丟了荊州敗走麥城,另一個死在了睡夢中。

川蜀交到此二人任何一人手中,川蜀必失。

川蜀自古以來都是易守難攻之地,丟失了川蜀,想要再拿回來可沒那麼容易了。


綜上,打下川蜀後,劉備若定都在荊州,簡直就是飛蛾撲火之舉。有了川蜀後的劉備,也不再是家底薄的劉備了,沒有必要再身先士卒,好好保住小命,延續蜀漢香火更為重要。

以上為無月個人觀點,原創作品,請勿抄襲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如果劉備定都在荊州境內,漢中、西川為後方補給,到底會怎麼樣?

這個假設雖然十分大膽,但題主既然問了,那我們不妨猜想一下。

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劉備能不能定鼎天下的?

首先,諸葛亮給出的“隆重決策”,那就是先取荊襄為基,圖取西川,最後待天下有變,再一舉奪取天下。

如果劉備定都在南郡,或者就一直住在公安,那麼與諸葛亮最初的設想就是相悖的。

因為荊襄乃四戰之地,尤其是劉備手中的南郡,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身在南郡,無論是北伐還是東征都極為便利,疏忽極大。

所以劉備既然定都在南郡附近,那就斷然不可能走休養生息的路子。就算是劉備想走這種路子,曹操和孫權也斷然不能允許。

如果說,劉備只佔有荊州四郡之地,那也就罷了,曹操和孫權還能容劉備一些時日。

但如果劉備佔據益州全境,漢中郡全境之後,還佔著荊州,那對於曹操和孫權來說,無異於達摩克利之劍。

這把劍什麼時候會落下來,曹操和孫權誰也不知道。

一日不知道,便一日不能安心。

唯一的辦法就是折斷這把劍。

於是,三國的進程就會加快許多,各種戰事會發生的更加頻發。

那麼,劉備集團就會面臨著兩種情況。

東和孫權,北伐曹操

如果劉備定都在荊州境內之後,依然能與東吳保持聯盟關係,雙方互不攻伐的話。

我相信

劉備所統領的蜀漢集團,是有機會進取天下的。

首先,劉備可以與孫權相約,一起進攻曹魏。

劉備率軍出荊襄,孫權遣一大將攻合肥(沒記錯當時大都督應該是呂蒙),兩路夾擊,必然會讓曹操首尾不能相顧。

彼時,劉備可遣馬超為先鋒,自領諸葛亮、法正、黃忠、趙雲、張飛文武大將在前線作戰,黃權魏延主政益州,李嚴主政漢中,關羽領一軍駐守南郡,防備東吳背信棄義。

到那時,漢中和益州的軍需糧草就會源源不斷的送到南郡。只要關羽守住南郡,物資就會以南郡為中轉站,送到劉備的北伐大軍之中。

而到了這個時候,東吳的老對頭張遼馬上就要死了,合肥一帶將出現一段時間的權力真空,正是孫權率軍出發的好時機。

而且

曹操也快要死了

曹操一死,曹丕繼位,曹魏政權更是混亂不堪。

曹操生前打下來的一片大好河山,必然會陸陸續續的被孫劉兩家蠶食掉。

當然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劉備第一次北上荊襄,我認為至少可以收復荊州故土,拔掉曹軍大將曹仁這顆釘子,緊接著北上長安,還於舊都,收復雍涼,將荊州、漢中、雍涼連城一片。

所事可成,

那天下大勢,盡在劉備手中掌握了。

當然,上述情況只發生在東吳不趁機捅刀,西川腹地沒有人給劉備找麻煩的基礎上。

東征孫權,北伐曹操

如果孫權和曹操聯合在一起,一個想要荊州的全部地盤,一個想解決掉來自南郡的威脅,於是手拉手來打劉備的話。

我感覺劉備集團就有點夠嗆了。

如果孫權從江夏進軍,曹操從襄樊出兵的話,情況還要好一點。

因為劉備大軍只要頂住南郡這一個點,就可以和孫、曹兩家僵持下去。

並且一旦打贏了,劉備就可以趁勢收復在孫權手裡的桂陽、長沙、江夏,以及在曹操手中的襄樊地區,甚至還可以藉機把南陽郡也攻下了,徹底收復荊州故地。

可一旦孫權從江夏進軍,曹操從漢中進軍的話,

那劉備就有些危險了

本來劉備的兵馬就不多,再加上雙線作戰,很可能就被生生的拖垮了。

當然,如果劉備的反應足夠及時,以最短的時間內,遣一上將(例如關羽)進駐漢中,藉助地勢,未必就不能防住曹操的進攻。

總而言之

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人心更是瞬息萬變

誰也不會想到,戰爭的下一步走向。

就像誰也沒想到,剛剛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關羽,轉眼見就會敗走麥城

更是誰也不會想到,人心在下一秒會如何變化

就像誰也想不到,剛剛猇亭之戰結下生死大仇的孫劉兩家,轉眼間就會握手言和。

雖然我上面說了這麼多,不過就是一介書生的憑空猜想,權當供君一樂。


盜帥夜留香YE


這可以算得上是縮水版的戰國時期秦國的戰略地域規劃,戰國時期秦國把蜀中作為自己的後勤大本營,關中作為進攻的前哨站,由於地理原因,其他六國無法直接深入四川境內進行破壞,雖然曾經多次聯合向關中地區發起進攻,但大部分時段在函谷關遭到秦國阻擊,無力闖入關中地區,在自己的本土絕大部分時段都能免受敵人侵擾的情況下,秦國也可以積攢足夠的力量逐漸蠶食六國。



而在東漢末年,蜀漢政權雖然沒有掌握關中地區,但卻憑藉著漢中之險充分鞏固住益州北部的安全,而在益州的東部,荊州三郡也在劉備手中,那劉備是否可以效仿戰國時期的秦國,將益州作為自己的後方,首都設在交通更加便利的荊州三郡,以開啟自己的北伐大業呢?或者退一步講,如果當年劉備始終把荊州三郡當成自己最大的中心,恐怕也不至於出現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慘劇,劉備的最終結局是否能更好一些呢?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這樣的設想想法不錯,但現實中缺乏可行性,甚至脫離了實際。



首先,按照歷史正常的發展進程來說,諸葛亮的《隆中對》實際上也沒有完全明確,益州和荊州究竟誰來擔任重心,甚至在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前劉備也沒有明確這個問題,畢竟益州之戰剛剛結束後,為了鞏固益州的國防安全,劉備隨即發動了漢中之戰,但漢中之地剛剛控制,劉備還未來得及進行下一步動作時,荊州三郡宣告失守,可以說劉備最後把益州作為自己的大本營,也並不是自己的個人意願,也是由於荊州的丟失,局勢的瞬間變化而被迫做出的選擇,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剛剛打下新的地盤,原來的老家卻被人揹後端掉。



當然,去掉歷史的進程就算益州和荊州能夠同時保留,劉備恐怕也要將自己的戰略重心偏向益州方向發展,首先益州剛剛攻佔,民心並不穩定,甚至在40多年後蜀漢政權滅亡時,益州本土派也仍然在興風作浪,面對始終不穩定的戰略趨勢,劉備很難做到將益州地區單獨孤立,更何況劉備掌握的荊州地區情況也比較微妙,荊州七郡之中劉備只佔據三郡,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尤其核心城市江陵處於長江以北,沒有長江阻擋曹操的大軍可以直接南下,孫權的水軍也隨時可以從江夏西進攻入南郡境內,在距離較近的情況下劉備掌控的荊州三郡,時時刻刻都處於危險之中,在缺乏戰略緩衝的背景下,劉備很難將荊州三郡當成自己的首都中心。

至少從劉備拿下漢中就直接在益州大封百官,並自立漢中王的背景下來看的話,至少在短期之內劉備需要留守益州重新恢復這裡的民生和壓制境內的反叛趨勢,重新積蓄實力再從益州,荊州兩個方向北伐出擊,很可惜老天爺跟劉備開了一個玩笑,在劉備剛剛事業進入巔峰的階段,孫權的偷襲直接將劉備打落到谷底,劉備經過夷陵之戰的慘敗,也只能接受荊州劃歸孫權的無情事實,幾十年內也無法翻身!


遼寧資深球迷


在荊州當然是好的,但是需要很大的英雄魄力。

我玩三國志11這種模擬三國遊戲的時候,一直都是把重點城市放在前線位置的,前線城市配置最優秀的文臣武將,和龐大的軍事勢力,然後後方的城市留作軍需和兵源的供給基地。這樣整,前線始終保持成一個強大的拳頭👊,隨時可以給對面致命一級,如果首都放在成都,對前線的戰事屬於千里遙控,像關羽失荊州這種大事要一兩個月消息才能傳到成都,根本沒有反應時間,屬於前線無力的配置。後期諸葛亮也是應該把漢中作為重點來發展,這樣就不用每次出兵伐魏主要的精力都浪費在蜀道上了。

劉備集團沒這個魄力,但是劉邦集團和劉秀集團一直把重心放在前線的。楚漢爭霸時,劉邦幾乎一直帶著大兵和項羽對質,後面的關中由蕭何來管理。試想,如果劉邦一直窩在長安遙控指揮,前線漢軍肯定力量不強。劉秀集團也是,前期在河北,劉秀多有參加陣仗,後來定都洛陽,西邊長安是赤眉,東面是劉永張布,南邊也是反叛勢力,首都敢於陷於三面環敵之中,結果拳頭夠硬,處處開花結果。

如果定都前線荊州,困難當然不會少,但絕對比通個信息要幾個月的成都來講,要軍事強大和方便。 說什麼容易被對方佔領首都什麼的話,本身就不屬於亂世的膽小怕死的話,有這種心理,即使首都定到萬里之外的美國,也是得怕的要死,亂世就應該把拳頭放在第一線


歸零一飛


荊州四戰之地,無險可守,劉備諸葛亮當時怎麼想的我不知道,我也不拿歷史知識去說什麼,就從我玩三國戰略類遊戲來看,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全面戰爭》,還是啥的,玩劉備選擇在荊州發展,雖然武有關張趙黃魏(那會馬超還在西涼自成一家),文有臥龍鳳雛,還有襄陽,江陵這些錢糧廣進的大城做依託,但是就是無險可守,除了劉璋以外,其他的勢力曹操,孫權,就連張魯,士燮之流都來打你,四面受敵,你根本無暇發展,尤其是曹操的兵馬,一波接一波,強大的要命,再加上孫權也來打,虐死你不償命的節奏,打的你最後沒兵沒錢,玩的很是艱辛!但是呢,如果你鳩佔鵲巢滅了劉璋入川發展,情況就大不同了,你可以守住四處險關,西面扼守西川門戶秭歸永安,北面關更多,白水關,葭萌關,陽平關等等,分兵遣將把守好了,然後依託成都這座大城,加上川中諸城,安心種田發展經濟,前期猥褻發育,外面是拼的黑天黑地的,袁紹,曹操,孫權三方大戰,還有很多小勢力,你一邊發展可以一邊觀川外諸侯如何火併!等你發展的差不多了,可以先出兵滅了孟獲無後顧之憂了,再聚集兵力,調兵遣將,滅了張魯佔領漢中,指揮你的五虎將出川作戰吧,一路勢如破竹,攻取長安洛陽不在話下!


棲梧9


劉備之所以定都在成都,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劉備的勢力分為三塊,而三塊地方山水相隔,其實對後勤的壓力很大,其中漢中一塊,荊州一塊,而荊州雖然能從上庸直通漢中,但路是最難行的,基本上輕裝簡從還能通過,對於軍隊行軍來說,基本上很難通過。

所以,這兩塊地盤都需要成都方面的支持,成都也就必須成為蜀漢的中心,才能支援兩地。

第二點,荊州的條件並不可以支撐太多的人口,而在古代,人口才是能決定勢力強弱最重要的因素。

要知道,荊州,特別是劉備佔領的荊南的山林地帶氣候溼熱,有各種蚊蟲、毒蛇、猛獸。



  從漢代直到唐宋,流放地多是這裡,這裡被人稱為“瘴癘”之地,有瘴氣,容易生病。

荊州周邊多高山大澤,丘陵縱橫,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可謂是徹徹底底的南蠻之地,不僅與外界溝通不暢,即使是內部,山河阻隔下的荊州也十里不同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