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喜歡幫助別人,結果呢?

編者按:我們喜歡幫助別人,這樣能獲得別人的崇拜,感激,讓我們有價值感,我們也以為能收穫關係,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圍著別人轉時將自己置於何地了,自己真的是心甘情願,舒服的嗎?


雨天晴心理(公眾號yutianqingxinli)出品

我帶過的人都成了我的上級

———

珊珊是個很喜歡笑的孩子,但是她好像太喜歡笑了,在任何時間任何狀況下她都能笑出來。即使這次帶著問題來到諮詢室,她也是笑著跟我說的,但是她帶來的問題我一點也笑不出來。

她從畢業到現在一直工作於一家創業公司已經有6個年頭了,從當初的一個設計已經坐上了經理的位置,這讓別人羨慕的位置在她眼裡可不是,因為這6個年頭的付出讓她想要的更多,一個邊緣部門的經理並不能讓她滿意。

“我這6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公司哪有問題我就補哪,我覺得我像一個救火隊員,但就是這樣,現在我還是不能進入公司的核心層。”她有點自嘲地繼續笑著。“我在想我現在要不要離職……但是好像又捨不得。你有什麼好辦法麼?”

然而我並沒有什麼好辦法一下子下結論哪個更好,我更好奇什麼原因一個6年的元老在公司只有這樣的位置,因為珊珊的努力和要強都已經寫在臉上了,這完全沒理由啊?

“我會幫其他部門做培訓啊!”

“新人過來的時候我都主動湊上去介紹公司的!”

“有人遇到問題了,我真的會不遺餘力地幫她的,我都感覺我像個雷鋒了……”

“我以前帶過的人,現在都成總監了,然而我還是個經理……”

珊珊越說越委屈,但是臉上笑得越來越開,像極了一個一個人在嘲笑自己的表情。

所以我突然發現珊珊做的事兒很多,但是很少有關於本部門的。後來我們發現她很有意思的是雖然她手伸得很長,但是對自己部門的精力確實有限。這就好比一個人有10分的力氣,但是有5分的力氣全都花在了別人身上,所以剩下自己可以努力奮鬥的就只有5分力氣了……那麼這5分和人家全都用10分在自己身上的人一比,自然而然就落了下風,這就是為什麼珊珊帶過的人都已經成了她的上級,她自己還在原地。

那珊珊是什麼原因要把那5分的力氣花在別人身上呢?

“因為我喜歡別人崇拜我,看著我覺得我很厲害的那種感覺……”說到這的珊珊終於開始收起笑容,滿臉的無奈。“我也知道這很不好,但是我停不下來,我真的很煩自己這樣……”

其實總結起來,珊珊的這種模式就是:通過幫助別人,來獲取自我價值感。

你那麼喜歡幫助別人,結果呢?

這種模式常見的表現

———

1. 其他人提出需要幫助、配合,明明自己手頭還有事,就往往還是先給人家辦,再去做自己的事。都沒問問自己這邊真的有時間嗎,別人的事真的那麼緊急,那麼重要嗎,非你不可嗎?

2. 別人還沒說需要我們做什麼,就總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會主動去提供幫助,否則就坐立難安,覺得有愧,是不對的。

3. 經常主動幫助別人,幫助的可能未必是別人想要的,別人還不領情。

好處&代價

———

好處:

1. 別人會覺得我們善良、熱心,願意與我們做朋友;

2. 能幫助到別人,收到感激或讚賞,會心情愉悅,自我感覺很好;

3. 能施展自己的能力,讓別人認識、認可我們,提高影響力。

代價:

1. 自己在做的事被打斷,雖然不至於耽誤事,但再重理思路又要花很多額外時間;

2. 幫助別人忙前忙後,自己重要的事被耽擱、延誤,回過頭再去面對感覺非常虛無、沮喪,需要加班加點補上,總是很忙很累,而且出來的成果也大打折扣,差強人意;

3. 別人那邊由於自己的幫助都好了起來,自己卻遲遲沒有成績,感覺很委屈、無奈;

4. 想獲取自我價值,反而適得其反,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不喜歡,覺得自己不行。

形成這種性格的可能原因

———

1. 從小接受到的教育就要樂於助人,甚至捨己為人,家裡的父母某一方也有這種傾向。

2. 九型人格中的2號,幫助別人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價值,享受幫助別人的感覺,但過度地幫助別人,已經讓自己不舒服,這種情況並沒有得到及時的覺察和調整。

3. 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從小照顧弟弟妹妹,長大後也習慣性照顧別人。

4. 原生家庭中有過被忽略的創傷,潛意識裡覺得自己不重要,自己的事不重要,別人的事才重要,眼光都放在外界。

你那麼喜歡幫助別人,結果呢?

再優秀都沒有用,幫別人才有價值

———

那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小時候?上學的時候?

“從一開始就這樣了,我家有三個孩子,我學習好得不到我爸媽的認可,但是如果我可以幫我弟弟學習成績提升,那我爸能樂上天去,我不想讓我爸媽失望,所以我得把自己弄好的同時,還更需要把身邊的人都弄好,這樣我才能成為大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很累。唉。”

我帶著珊珊回到了她那個又操心自己又累心於別人的童年。在引導之下,珊珊和小時候的自己開始有溝通,她開始能看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比如玩,比如自己想做的手工,自己想要去見的朋友。

雖然只是想想看,但是還是很開心的,只不過一直想不能做還是有些無奈……畢竟如果做了的話爸爸媽媽會不開心的,這是小珊珊最擔心的。

在反覆的鼓勵和支持下,小珊珊終於向父母說出了自己的難受,自己的想法。意外的是,雖然父母很吃驚,但是他們也紛紛表示小珊珊當然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也想讓小珊珊自己先開心,再去管些其他的……

這個FREEDOM案例到這就告一段落了。所以,造成珊珊不易晉升的原因是:在珊珊從小的經歷中,她形成了這樣的信念,自己做得再好,再優秀,沒有用,只有幫助別人,才會獲得認可,她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所以她的焦點永遠在為別人做嫁衣。總是忍不住滿足他人的期待,卻忽略了自己,而解決的方式也是讓她和自己鏈接,看清了其實自己也是有期待和想要的東西的,重視這部分才能讓自己不一樣,也讓她看到了,即使她選擇不滿足別人的期待,別人也不會有那麼多那麼大的失望。

你那麼喜歡幫助別人,結果呢?

諮詢師建議

———

如果有喜歡幫別人、滿足別人期待的小夥伴,亦或是喜歡用滿足別人期待來獲取自我價值的小夥伴需要注意了:

  • 麻煩你在滿足別人期待之前,先看看你自己想不想做,你到底想做什麼,難道你想做的東西的價值感比不過滿足別人期待的價值麼?

  • 看到自己的期待是需要反覆練習的,如果遇到不舒服的事兒了,我建議這類小夥伴自己動筆寫一寫,寫出來在這件事兒中,對方如果怎麼做,我是開心的。當寫了一個月之後,你對你想要的期待就會有一個比較具象的總結,到時候你也會很熟悉你到底想要什麼了。這也小小地解決了一下問誰誰懵逼的難題:你到底想要什麼?

  • 如果你已經瞭解了你的期待,能否直接表達出來,如果不行,最起碼試著把你的糾結和難處說出來,我覺得也會讓自己和對方舒服很多。

當然了,這些都是方法,最根本最高效的方法還是你坐在我對面,我們來看看在你的童年裡,到底期待著什麼,失望著什麼,被迫做著什麼,然後,我們可以看看我們可以一起為這個孩子做點什麼,讓她可以不一樣,她不一樣了,你就不一樣了,畢竟她是你並不熟悉的那個真正的你啊。

———

我曾經就是別人找我辦什麼事,我都優先處理好別人的事,但其實很多時候我自己手頭的事又緊急又重要,時間都不夠,那種情況還優先別人,我的工作就被耽擱,對這樣的自己很無奈,埋怨自己怎麼就不能全都安排得好好的,很沮喪。

而我有事去找別人時,我發現別人會說自己忙讓我等一會再找他,或者因為自己的事還有很多就把我的忘了,需要我再提醒她,那個時候心裡會不平衡。

後來我知道了,不怪別人,是我在面對別人時沒有了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那是對自己最重要的,先把自己這邊安排好,才真的有能力,有心情去幫助別人,沒有自己地幫助別人,其實是強迫為難自己,是偽善。

你那麼喜歡幫助別人,結果呢?

你那麼喜歡幫助別人,結果呢?

您的分享可能幫助您的朋友解決困擾

也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