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邏輯完備的因果,只有更加實用的因果

沒有邏輯完備的因果,只有更加實用的因果

萬維鋼

萬維鋼最近在日課中講了一本新書《為什麼》,其核心的觀點是:因果關係是人的主觀選擇與假設,是自己知識、閱歷和判斷的體現。這本書最終並沒有給出什麼是因果關係的確切定義,也並沒有說明白結果與為什麼的準確映射。書的核心是並不是邏輯上的證明,而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的指導我們思考,構建我們的知識體系。從這個邏輯上講,這本書的思想讓我從之前的“思維模型”的觀念中又向前突破了一步,找到了一個從理論引入到現實接口。

“思維模型”理論建立在“歸納法”的邏輯漏洞上,人類知識99%來自歸納法,歸納法的問題在於,它產生的知識用演繹法在現實中進行指導行動時,在過去和將來之間缺少必然的聯繫,這意味著知識的根基並不牢靠,一旦出現一個特例,這個知識便巋然崩塌。並且每個人的閱歷、認知世界的能力和維度不同,所擁有的知識也不同,也就是說每個人用於演繹預測的知識框架是不同的,如,查理芒格的100個思維模型,瑞·達利歐根據進化的力量所總結思維模型,這也決定了每個人面對同一個事情會採取不同的舉措。

邏輯上講,歸納法的漏洞以及人類認知的侷限性,決定了沒有絕對的知識真理,也就意味著每個人的看待世界,解決問題沒有對錯之分,只是視角的深度和廣度不一樣而已。但是迴歸到現實中,總會有一些人他們處事能力高於常人,他們成功的概率也高於平均水平,除卻運氣的成分,也有其個人的思維模型的在起作用。這意味著,在整體人類知識沒有絕對真理的情況下,總有一些思維模型更能適應現實的社會。對現實中的我們而言,探討人類知識的邏輯漏洞,並不能對我們現實中的行為有太多的指導功能,有價值的是在人類不完美的認知框架下,去構建更能提升處事能力的思維模型。

真實世界的是錯綜複雜的,認知侷限性讓我們無法列舉導致一個結果的所有可能原因,現實中我們必須做出取捨,根據我們的知識、閱歷選取我們認為最有可能的幾個因,來構建一個事情的因果關係。這個因果關係的建立並不是來邏輯嚴謹的解釋“為什麼”,而是用來回答:觀察、干涉、想象的三個問題。即:這個事情是現在這個結果最有可能的原因?(觀察)如果我當時做了一個干預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干涉)如果當時我不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想象),這三個問題相對於弄清楚邏輯上的因果更有價值,他讓我們不斷的反思進化。雖然這個因果模型不一定精確,可能會漏掉很關鍵的因果關係或者忽略了黑天鵝事件,但是這不重要,預測本來就沒有100%準確的,重要的是用貝葉斯思維構建不同事情的因果模型,在迭代進化中提升處事能力。這是思維模型理論在現實中的進一步滲透,於我而言更有現實指導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