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是世界的唯一标准

努力不是世界的唯一标准

我在之前写过一篇 的文章,有人在评论中问我为什么是20%,我的回答是二八定律,也没过多解释。

二八定律起源于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莱特(Pareto)发现的规律:20%的人拥有80%的财富。后来人们发现社会中存在很多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便延伸到了其他领域: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20%的品牌占领了80%的市场份额;一个团队里20%的人创造80%的价值。这是一个统计学规律,并非所有的数据都会精确达到20%,只是意在说明——最重要的东西只占它本身的一小部分。基于二八定律,我们可能会看到更深刻的东西。

“历史大体上是由求新的少数人之间的冲突造成的,大多数人只为胜利者鼓掌欢呼,并充当社会实验的人类原材料。”这是威尔·杜兰特用一辈子写成了《世界文明史》这样十一卷本的鸿篇巨著后,阅尽世事,用通达的智慧提炼出来的话,残酷又深刻——我们只是为胜利者鼓掌欢呼的80%,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很不公平,但这种不公平是自然累积的,纵然将历史归零,它的发展也趋于二八定律式的结果。

曾和朋友讨论过决定论的话题,我们现在所做的决定和选择,其实都是大概率被预定的,听起来有点像宿命论,却不然,这里的预定者并不是上帝或超自然的力量,而是我们自己,从出生到如今,我们受过的教育、读过的书、经历的事甚至做过的梦,这些复杂的过去编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形成选择偏好,在面对选择时,了解你的人会很准确的预测出你的决定,纵然在那一刻有一百万种可能。正是这种可预测的稳定性,你才是你,文艺的说法是:你的样子里,有你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

这就为杜兰特的那句话提供了一个解释视角,几十年来,家庭资源、学校教育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堆积起来的能力、眼界和习惯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就生在罗马,很有可能别人的起点就是你奋斗一生都遥不可及的终点。更可悲的是这些不平等并不是通过努力就能弥补的。

另外,努力不是资源分配的唯一标准。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权利、财富、土地、能源、食物等,这些稀缺资源是一切争端的根源。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社会的头等问题便是解决稀缺资源该如何分配,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和制度。纵观历史,努力从来都不是资源分配的唯一标准,因为人性是复杂的,单一策略解决不了问题。有朋友在家乡的事业单位,对待工作满腔热情,踏实努力做事,但每次人员调动都与他无缘,久而久之难免怀疑人生。我曾劝他离开那里,因为我觉得他能力很强,在那个单位挺屈才,当时给他讲事业单位和市场化的企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规则,一个重能力,一个讲关系,他的能力优势并不是那个规则中最重要的

如此看来努力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有三个层面的回答:其一,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甚至是没用的,它让你成为历史胜利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其二,从决定论角度来看,努力可以丰富、优化我们的经历,在未来塑造一个比现在更优秀的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其三,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努力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了解人性的局限性,理性的抵抗现实中的意外带给我们的伤害。

以上,近日所经之事有感,向内求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