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貸導流“套路”:難以退還的手續費

现金贷导流“套路”:难以退还的手续费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 “想貸款,需要先花199元買份風控報告,結果發現被‘套路’了。”

日前,有消費者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投訴稱,上海兩橙信息科技公司旗下的“儂要貸”APP現金貸導流平臺收取評估報告費/審核費、推薦費等後,秒拒用戶借貸申請,不放款也不退還費用,甚至存在用戶在解綁銀行卡終止申請流程中仍被硬性扣款的情形。

記者發現這家上海的公司,其客服電話歸屬地為四川、退款客服電話歸屬地為河南、宣傳展示為客戶提供評估報告的是一家位於甘肅的村鎮銀行,而這家銀行風控部門則是否認與之有合作。

難以退還的手續費

2018年10月份,李藝(化名)因一時資金緊張,從網站搜索到“儂要貸”APP的下載鏈接,在其官網上看到“無擔保、零抵押、利息低、申請快、秒放款、更安全”的小額現金貸宣傳口號,便在APP上填寫註冊了相關資料,包括綁定手機號、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在選擇1000元額度和14天期限條件後,被告知需購買199元的“小銀分”風控報告才能申請。

在購買會員前APP主頁顯示“若購買風控報告後借款審核失敗將退還相關費用”,對此,李藝認為可以嘗試一番。但當她支付199元后,儂要貸“秒拒”,並通知顯示“您的徵信記錄未滿足此次金融機構要求,建議您嘗試其他金融產品。”

旋即,李藝撥打退款客服電話,對方表示需要14天后方可退款。然而14天后,她發現之前支付的199元退款則並未到賬,之後又聯繫客服,對方表示需寄送身份證複印件等相關材料至某處,李藝這才後知後覺可能上當受騙了。

同時,還有消費者當意識到需要繳納199元評估費後,認為疊加的貸款年會利率過高,選擇解綁銀行卡捨棄該款借貸產品並未申請借款,可是銀行卡在解綁的情形下仍被劃扣199元風控報告費。

該名消費者給記者提供的扣款短信顯示,總共扣款三次分別為50元、50元、49元。為何在解綁的情況下“儂要貸”APP依然能執行扣款權利呢?原來,在用戶綁定銀行卡的頁面下角有《代扣協議》,裡面已經說明評估報告費用,若用戶同意《代扣協議》後方可完成後續綁卡操作,費用支付後,則為用戶生成評估報告或推薦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

但該名消費者覺得“儂要貸”屬於強買強賣的套路行為。據他回憶,在“綁定收款卡”頁面,顯示的《代扣協議》是自動默認勾選,並未有在頁面中有任何提示信息。當未完成註冊流程是,點擊取消認證退出後,此前進行的所有身份認證與基本資料已無法撤銷。

一方面是繳付了199元評估報告費用後“秒拒”,另一方面是未走完所有申請流程立即解綁,仍被扣款199元。“儂要貸”是否存有騙取服務費之嫌?

截至發稿,記者聯繫儂要貸APP上提供的退款客服熱線,是一則來自河南的電話號碼,提醒音顯示已無法接通。而在網上找到的“儂要貸”APP客服熱線歸屬地則是四川,客服表示留下手機號碼和身份證後四位等待即可,當問及何時退款等問題,電話立即被掛斷。

經濟觀察報記者注意到,“儂要貸”APP顯示已有201.2萬次下載量,若最低按1%的轉化率來看,每位客戶收取199元所謂評估報告費,最低將獲得400餘萬元額外費用。

同時,網絡上出現不少對儂要貸的投訴。如在聚投訴網站上,主要涉及胡亂扣費,惡意扣款等,截至2018年12月23日,儂要貸的有效投訴1667件,已解決631。

虛假掛靠銀行資質

對於遭投訴,儂要貸運營方上海兩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聚投訴上回應,平臺擁有正規持牌合作機構運營授權,到目前為止已有大量用戶在持牌金融機構獲得信貸,但仍有少部分用戶或因司法糾紛問題,或因存在多家信貸逾期問題,或因提供信息不屬實等問題,無法獲得持牌金融機構的幫助。這批用戶即便來我平臺申請,其最終結果也是由合作持牌機構決定。

記者通過啟信寶查詢上海兩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發現,該公司允許從事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及數據處理技術等開發、諮詢活動,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展開。

除了儂要貸難以退款外,另有一家小額現金貸APP“銀碼頭”的用戶也遇到類似情形。記者啟信寶查詢發現,儂要貸和銀碼頭從工商信息上看為關聯公司,兩家公司的商標信息及軟件著作權均屬於上海造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述兩家公司旗下有多家現金貸產品,儂要貸、銀碼頭、哆哆錢、享錢借、萬萬借等,其投訴量均在網貸投訴類網站靠前。

在李藝給記者提供的“儂要貸小銀分評估介紹”中顯示,評估報告由第三方機構提供,評估結果以分數形式展現,並會影響借款成功率,評估報告最終解釋權歸合水縣金城村鎮銀行所有。

記者調查發現,這家合水縣金城村鎮銀行位於甘肅,該行風控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是正規村鎮銀行,沒有和網貸公司合作,應該被盜用。下一步將進行核實調查,然後採取相關措施。”

虛假掛靠村鎮銀行進行評估報告外,售賣199元的評估報告價格也顯出不合理之處。

據記者瞭解,2017年發改委下發的《關於降低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顯示,商業銀行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由5元降至4元;農商行、村鎮銀行、小貸公司等9類金融機構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實際收費標準為1元。若使用第三方徵信,譬如鵬元徵信和中誠信等查詢學歷信息2元每次,芝麻信用等不超過2元每次。

“應該是規避現金貸新規的利率限制。從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角度看,這種做法肯定是有問題的。”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記者,“很多機構並非持牌機構,在現有監管規則約束之下,對於非持牌機構的變相或違規金融業務行為,現有監管力量很難管到這種角角落落中去”。

一位網貸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較小的平臺現金貸年化利息除了在條款中標明的基準利率外,還包括所謂的平臺服務費、信息認證費、風控服務費、評估報告費用等組成。若將所有費用相加,其年化利率大約超過150%。

確實,作為現金貸的導流平臺為持牌金融機構推薦客戶無法承諾最終是否成功放款,但不放款收取客戶數百元評估費用顯然不合理。上述網貸行業人士說,“持牌機構在放款前不會向借款人收取任何費用,且會向借款人明確提示,要警惕任何提前收費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