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中國崛起之時,非把這些改過來

南懷瑾老師:中國崛起之時,非把這些改過來

中國歷史文化精神都在“歷數”,“歷”古代叫曆法,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陽曆、陰曆等等,這就是歷。中國的歷法、天文方面的學問發達最早,而中國所用的陰曆、干支等等,代表了一個非常深厚的文化精神。像過去換朝代,明朝亡了,清朝進來,多少人一輩子不投降,清朝統治了中國三百年,可是漢民族的知識分子三百年來沒有投降過,許多人“不奉正朔”。(正就是正月。朔是月初。代表曆法。)再看名畫家溥儒,大家都知道他是清皇室,他一輩子畫的畫,寫的字,作的詩,沒有用過我們中華民國的正朔,這也是他表示自己是清朝的皇室,不奉我們民國的正朔。當然,也不會用西曆紀元多少年,只好以干支古法紀年,如“甲寅三月”,“乙卯五月”。這就表示他內心不奉正朔,所以用年號這個問題真有趣。現在我們自己拼命想把中華文化復興,而文化的精神在什麼地方卻不知道。這是“歷”所引起的一段感想。

我們中國的歷法,大家都喜歡用陰曆,過正月要拜年,就是夏曆的遺風。

殷商的正月建醜——以十二月作正月。周朝的正月建子,以十一月作正月。夏朝的正月建寅——就是我們慣用的陰曆正月。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是過的陰曆年,這就是“夏之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過的也是陰曆年,越南、朝鮮、緬甸、東南亞各國,統統是我們的文化,幾千年來他們都是過陰曆年。

講到這裡非常感慨,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將來歷史不知怎樣演變。我們推翻清朝,成立民國,實行過陽曆年以後,有人寫了一副對聯,傳說是湖南的名士葉德輝寫的,這副對聯說:“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講文化,牽涉到這些地方要注意,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都是不相干的地方,但往往關係到國家的命運,也是國家大事最重要的地方。這副對聯代表了這個時代,“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就看過年這件事,我們這個時代,幾十年來沒協調、合作,老百姓內心對這政策始終不能適應配合。不要說民心——老百姓心理,關起門來講,我們今天在座的這些老古董,憑良心想一想,自己喜歡過陽曆年還是陰曆年?老實說,都喜歡過陰曆年。可是我們偏偏過兩個年,加上現代過聖誕節的風氣,等於過三個年,內心自己在過陰曆年,外在偏偏過一個陽曆年,這就代表這個時代,“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搞歷史文化,這些地方要特別注意。

其實往往很多大事,即是因為小的地方沒注意到,而使事情變得不成話。等於一棟房子,看見一個小洞,最初以為不重要,慢慢的,整棟房子,垮就垮在這個小洞上。

整理自《論語別裁》

南懷瑾老師:中國崛起之時,非把這些改過來

中國在科學上比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發展都早,因為很早就有了天文科學,天文科學又是以數學為基礎的。不過很抱歉,那是祖宗的文化!你看故宮博物院,那是我們祖宗的,你的在哪裡?沒有呀,拿不出來,這不行啊!現在我們連天文、歷律這些都搞不清楚了。

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個月有三十天,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氣”,六候就是 “一節”。一年有七十二候,每個月有一個節,一個氣,一年十二個氣十二個節,合起來共二十四個氣節。現在有一個問題,民國以來用陽曆,老百姓是陽曆跟陰曆並用,這個習慣很難改,八九十年來,大家還是願意過陰曆年。民國初年湖南那個大名士葉德輝先生,做了一副對子:

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陰陽合曆,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我經常很感嘆,這副對子說的現象九十年來沒有變。那麼你說是陽曆好、陰曆好呢?這個問題是科學問題,

其實中國幾千年來已經陰陽合曆在用了。我們算八字是以二十四氣節為標準,二十四氣節是以太陽為標準,我們的陰曆以月亮出沒同潮水漲落為標準。所以由廣東到東北的海岸,海邊人就曉得,我們小的時候就會念“寅申漲,卯酉平”。潮水漲落都在腦子裡,老祖宗就告訴我們,初一十五出門坐船,“哎呀!船開了沒有?”一算,“寅申漲,卯酉平”,沒有沒有,趕快跑去還趕得及,潮水還沒有退,可以上船。這個科學常識已經變成民間的習慣了,後人不用腦筋已經都統計好了。

我們現在改用陽曆,從文化立場來講,我始終不以為然,這個是奉了洋人的正朔。四海一家可以,但是正朔是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你們年輕人要懂得這個道理。

整理自《我說參同契》

南懷瑾老師:中國崛起之時,非把這些改過來

我們歷史上遇到改換朝代的時候,許多忠臣不肯投降,寧可被殺頭也要來保持國家民族的氣節,這便叫做不奉正朔——不跟著新的朝代變服飾,不稱用新的朝代年號。不過這幾十年來,已經早就奉了西洋人的正朔了。說起來也真可悲,自民國元年起,無論我們的學術機構或政府部門,大家都一樣,都已經奉了西方文化的正朔,向西方文化投降了。依中國文化的歷史觀念,我們早就做了西方文化的子民了。這一點講起來很有趣,也很痛心的。

提到中國文化,民國元年我們推翻清王朝以後,決定了改用陽曆,照我們現在看,實在也可以說改為洋歷,洋人的歷法。其實我們中國過去就是陰陽合用的。譬如我們民間一般所用的二十四節氣、七十二氣候,普通的算命卜卦,用的都是陽曆——太陽曆。所以拿氣候節氣來講,這個陽曆是很準確的。現在的陰曆就是以太陰曆——每月十五月圓來訂定的。這兩個用法叫陰陽合曆。我們中國早已存在。但是自己中國人往往不知道,反而為了配合西方世界,而用西方的歷法,變成了習慣。

《易經系傳別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