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農婦用愛心和汗水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40年來先後伺候四位癱瘓親人

黃驊市舊城鎮霍馬閘口村農民王瑞霞結婚40年來,家中四位親人先後患病癱瘓在床。她用一顆堅強的心獨自撐起這個家,無怨無悔地精心伺候護理癱瘓在床的奶奶以及公婆和丈夫,照顧兩個兒子,操持家務。多年來,她就是公婆的“腿腳”,丈夫的“柺杖”,兒子的“肩膀”。 她用點點愛心與滴滴汗水呵護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為家人撐起了一片天。

黃驊農婦用愛心和汗水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王瑞霞在照顧患病的丈夫

王瑞霞的故事要追溯到40年前。結婚後不久,王瑞霞丈夫的奶奶便患病癱瘓在床。當時丈夫在黃驊一建公司上班,公婆需要種地,王瑞霞就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重任。奶奶去世幾年後,一次,婆婆不小心從炕上重重地摔了下來。醫治後,婆婆無法自理,從此便癱瘓在床。婆婆大小便失禁,尿溼褲子、屎沾褥子是常事。每次王瑞霞都及時給她更換被褥。婆婆躺得時間長了,王瑞霞就得幫她翻身,還得經常為婆婆擦拭身體。

屋漏偏逢連夜雨。2001年夏天,丈夫不幸患了腦中風,從此喪失了勞動能力。對於這個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面對殘酷的現實,王瑞霞擦乾眼淚,咬牙堅持,毅然肩負起家庭重擔。由於丈夫喪失了勞動力,王瑞霞便不得不想辦法掙錢來養活這個家。

迫於生計,王瑞霞開始在村子周圍撿拾破爛兒。家裡的十幾畝地,她也捨不得扔下。後來,王瑞霞又報名去工地幹活,扛東西、抹膩子……一天超負荷工作下來,王瑞霞渾身都要散架了,可是還得堅持回到家繼續照顧家人。

2012年,婆婆在王瑞霞的精心照顧下安詳去世。公公卻因為年事已高,身體不好,也癱瘓在床。最初伺候公公大小便時,王瑞霞很不好意思,公公臉上也泛著尷尬。“不好意思也得伺候啊,總不能不管他吧。”王瑞霞說。

喂水、餵飯、端屎端尿、翻身、洗澡……有了之前伺候奶奶和婆婆的經驗,王瑞霞也算是“駕輕就熟”。這一伺候又是五年,直至公公去年安然離世。

去年丈夫病情加重,也癱瘓在床。63歲的王瑞霞由於多年來的辛勞,落下了一身病。王瑞霞的兩個兒子特別心疼母親,但是工作繁忙,又都在外地,沒辦法幫母親一起照顧父親。他們決定將父親安置在鹽山養老院。王瑞霞擔心護工照顧不周,便同丈夫一塊兒住在養老院,方便照顧。

王瑞霞說,這麼多年來,生活再苦再累,讓自己一直咬牙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就是她的兩個兒子。一提起兩個兒子,王瑞霞的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他倆從小學習成績就好,都考上了大學。”說到這兒,王瑞霞臉上的笑容消失了,淚水在眼中不停地打轉,“老大為了給我減輕負擔,主動放棄了考研,讓老二去考研。”最終,小兒子鄭瑞元由於考試成績優異,被保送研究生。如今,大兒子在北京一家企業上班,小兒子在天津某事業單位上班。王瑞霞覺得自己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出了頭。

回憶起當初的家庭困境,鄭瑞元和哥哥都特別感謝母親,是她多年來的堅持和無私奉獻,才讓這個家變得越來越好。“這麼多年來,母親用她的行動教會了我們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孝道。”鄭瑞元說,“我們也會從母親這裡承擔起這份責任與孝道,傳承給我們的孩子。”(燕趙晚報記者 於海寧 通訊員 高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