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山下之74:熱鬧非凡的小漁碼頭,或將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山東省日照市第三海水浴場東側500米處,有一個熱鬧非凡的小漁碼頭—大泉溝漁港。只要是開海季,這裡每天都是人來人往。遇到雙休日或者是節假日,這裡簡直比趕年集還要熱鬧。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大泉溝依山傍海,是一個傳統的漁業村,2000多人口,村前碼頭裡停泊了大大小小100餘艘漁船,大部分漁船為12馬裡的壇網船,還有少部分的拖網船。遠海捕魚的不多,近海捕魚的不少。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漁民每天算著潮水出海捕魚。有時候,泊腳的小船不出海,漁民就得自己赤腳下水,提著水靴、拄著木棍,深一腳、淺一腳的往海里走,慢慢摸索至自家的漁船,把水靴、衣服放上去,再用力爬到船上。幾分鐘後,發動機器,駕船出海。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大泉溝,漁民的船大部分是壇網船,當地人稱之為“大網船”。“大網”是網的一種,它長約20餘米,筒狀設計,網口直徑約10多米,網的起始部分就叫“口”,網眼有六七公分的樣子,網底直徑也就是幾十公分的樣子,當地人稱其為“梢子”,估計是“末梢”之意,網眼也最密,勉強能伸進去一根指頭.......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大網”是固定在海里的,隨著海水的流動,“大網”張大了嘴巴,魚蝦蟹隨著湍急的水流,進入到了“大口袋”裡,就再也出不去了,頗有點“守株待魚”的味道。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因為是近海,大魚大蝦還是少的,基本上是以梭子蟹、小黃花魚、刀魚、蝦殼、皮皮蝦、風蛸等為主。這幾年,隨著錢越來越“毛”,漁民的收入算是增長了不少。然而,農村的消費,諸如孩子上學、人情往來、買房買車、日常開支等雜七雜八的花銷,一年出海打魚收入五六萬塊錢,總是不禁花。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這些年,隨著高校擴招,加之人們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了象牙塔,飛到了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接受了良好教育的80後、90後,除了少部分回到日照市裡找到了工作,大部分則留在了二線以上的城市。少數沒考上大學的,乾脆在碼頭上做起了海鮮生意。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有80後從事父輩的出海打魚的交易。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現有的100多條船,60後、70後的漁民成了主力軍。年齡最大的,轉過年就65歲了。為了生計,不知道還要在海上漂泊多久。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以前,一艘12馬力的“大網船”,船員有五六個人,基本上是以父子、兄弟或者同一家族的叔(堂)兄弟為合夥人。每天出海回來,賣完了海貨,留下買油錢後,直接均分。偶有剩餘的小雜巴貨,你一把、我一把分一分,每人裝到塑料袋裡,老婆孩子拉拉饞。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女人們最關心的則是男人拿來家多少錢,然後再左鄰右舍相互打聽一下,張家的“行”上遇到了麵條魚魚群,這兩天換回了幾千塊,劉家的“行”上過蟹子,賣了上萬。每逢這時,女人們一邊嘖嘖的表示極大的羨慕,一邊盼望著自家的漁船也能遇到類似的好事。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現在,幾乎每條船上都有輪機絞車,極大的減輕了海上作業的勞動強度。同時變化的,還有船員數量的減少,慢慢的減到3人,再到2人。如今,親爺倆、親兄弟一條船的不在少數。當然,還有更厲害的,自己一條船,然後僱一個僱工,一年付給僱工三萬至五萬的報酬,剩下的全都是自己的。當然,風險還是有的,萬一遇到不好的年份,賺的錢可能還不如僱工賺的多。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近海捕魚,撈上來的大部分是小魚小蝦,這就需要分揀。從“行”上駕船回到大泉溝漁港,時間長的在1個多小時,短的在四五十分鐘。幾十個大網裡的蝦兵蟹將在這麼短的時間裡,是分揀不完的。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於是,家裡的女人們,早早地吃完飯,算計好時間,推著小推車、帶著小馬紮和塑料盒子,趕到漁碼頭,用繩子提著塑料桶,把海水打上來,倒進一個個塑料盒子裡。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漁船靠岸,漁民第一件事,是把值錢的諸如加吉魚、大蝦等海鮮趕緊提上來,爭取賣個好價錢。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一些身手矯捷的80後、90後,提著籃子,直接跳到船上,挑選肥美的梭子蟹,一些稀罕海鮮也盡入囊中。數分鐘後,這些稀罕海鮮要麼送到了酒店,要麼放入了紅色大盆裡。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說起紅色大盆,這可是大泉溝村漁碼頭的一道靚麗風景。一個攤位差不多有20多個紅色大盆,盆子裡盛著鮑魚、龍蝦、鰻鱺、黑鯛、梭子蟹、扇貝等活海鮮。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大泉溝漁碼頭是離著日照市新市區最近的一個漁港,自然而然的,最能吸引市民和遊客的光顧。只要是好天氣,漁碼頭上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討價還價聲、三輪鳴笛聲,不絕於耳。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偶有缺斤短兩的,也會引發爭執,乃至投訴。為了規範交易,維護地方聲譽,山海天管委、工商、物價、公安乃至村委,祭出“大殺器”,一方面在碼頭顯眼位置,設立公平秤,並有專人管理,另一方面,嚴厲打擊缺斤短兩行為,在行政拘留並公之於眾等高壓態勢下,半斤稱、六兩稱基本絕跡。“賣不著,多要錢”成了人們的共識。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離著市區近有好處,更有煩惱。那就是拆遷!大泉溝村的村後是巍巍臥龍山,村前有條河,蜿蜒曲折奔向大海,漁碼頭的東側是數百米的金沙灘。難能可貴的是,這片沙灘坡緩水清,而且是呈東西向,在日照市綿延100多公里的海岸線,可能是僅有的一處。其他地方的沙灘都是呈南北向或者東南向。再加上前幾年,村子前面鑽出了溫泉。這樣的一處風水寶地,自然成了香餑餑。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於是,金帆山海匯七星級酒店落地。曾經車水馬龍的水芙蓉大酒店被拆除,漁碼頭周邊的平房,更是難逃被拆的命運。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臨近年底,村子裡的各種會議也多了起來。村民們都在流傳村子要拆遷的消息。曾經有人一度提議,要求上面參照王家皂、喬家墩子、後灘西建設太公旅遊小鎮的模式,將大泉溝建成旅遊小鎮,以保證村民以及後代能有碗飯吃,甚至還成立了大泉溝三層旅遊小鎮群。但隨後又有小道消息說,上面不批旅遊小鎮,要像其他被拆遷的村子那樣,蓋高層樓。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究竟會怎樣,沒人說得清。但已經有不少村民,四處打聽房源,在碧山臨海、安泰海天藝墅、教授花園三期買商品樓。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日照市商品房價格的上漲。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在2018年的歲尾,漁船已經上岸,鮮有漁船出海。但碼頭上,紅色大盆還有不少,裡面盛著鮁魚、刀魚,上面覆蓋著一層冰,魚販們希望,趕在春節前,再賺一筆。說不定春節過後,這個漁碼頭連同北面建村400多年的大泉溝,就要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也許幾年後,村民搬進高樓裡,沒有人再會去幹出海捕魚的營生了……

卧龙山下之74:热闹非凡的小渔码头,或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留下鄉村記憶,記錄城市發展,傳播美好瞬間,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鄉土日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