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狗十三》這部電影,名字起的有點奇怪,已經拍了五年了,如果不是曾經獲得第64屆柏林電影節國際評委會特別獎,應該上不了大屏幕。由14歲的張雪迎飾演13歲的叛逆少女李玩,果靜林零片酬飾演李玩的父親,影片劇本是導演曹保平的學生焦華靜的畢業作品。

這裡面的人物逼真到了可以與現實相等的地步,每一個情節都像極了我們的曾經。而只有看完了整部《電影》,我們才會明白這部電影為什麼要叫這個名字。《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13歲,是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有了獨立於父母的想法,也有了衝破父母束縛的願望——因為父母離婚而被留給爺爺奶奶的13歲少女李玩,內心早已被孤獨填滿。

故事就是從她孤獨成長了13年以後,父親代替她選擇興趣班開始的。

從電影中我們知道,她明明愛的是物理,父親卻非逼她參加英語興趣班。

這個選擇看起來是對的:因為英語是她的弱項,把英語提高了,就有望考進重點中學!

《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當父親劃掉她的興趣而改成“英語”的時候,我似乎聽到了她無聲的哭泣。

她不知道向誰傾訴,也不知道如何發洩。

那隻被父親送來的名叫“愛因斯坦”的咖啡色的小狗,就是她被壓抑的熱愛物理的小小自我。

因為是父親送來的小狗,李玩一開始對這隻小狗是抗拒的,排斥的。

她冷落它,趕它走——就跟父母將她丟給爺爺奶奶一樣。

就在她終於決定讓小狗睡在她旁邊的時候,應該是找到了一個同病相憐的伴兒。

在李玩的眼裡,小狗愛因斯坦就是她,她就是愛因斯坦,她和狗相依為命——再也不能分開。

李玩在愛因斯坦小狗身上寄託了無限慰藉,但是,爺爺奶奶不理解這種感情,親爸、後媽也不理解,她的堂姐也不一定了解。

《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爺爺把愛因斯坦弄丟以後,她發瘋似的去找那隻狗,其實,也是在找尋那個被拋棄的自己。

但幾乎沒有人理解她的執著。

都覺得她是任性,是在故意刁難家人,每一個人都覺得她在無理取鬧。

她發瘋似的深夜跑出去尋狗,親爸、後媽都沒來找她。

來找她的,只有爺爺、堂姐。

爺爺奶奶是承接她所有無助與任性的人,她卻推倒了爺爺,讓他扭傷腳腕。

她傷害了最愛她爺爺。

《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家人聽了後媽的提議,找了一條外觀差不多的狗過來,她拒不承認,和家人鬧翻,還深夜不歸,差點弄丟了奶奶。

父親終於忍無可忍,出手教訓了她,最終又道歉和解——可在這個時候,李玩卻覺得,她在父親的心裡,已經沒有了位置——父親已經不愛她了。

雖然她因被父親責打而向爺爺奶奶道歉,但她仍然不喜歡這隻新來的狗狗。

有一次,居然還把她放到大門的門柱上,想丟棄它。

英語老師在課堂上隨意殺死一隻蝙蝠,讓李玩意識到,人沒有權利隨便奪取動物的生命。

她把小狗帶回家,開始叫它“愛因斯坦”,因為這隻小狗也跟她自己一樣,命運不由己。

《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爺爺奶奶雖然也很愛她,卻重男輕女,她知道,弟弟才是這個家庭萬千寵愛的重心。

父親有了新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兒子,她已經是一個外人。

只有乖一點,才能保住在這個家庭的地位。

弟弟年幼,虐打新來的狗狗,父親不但不阻攔,還一起虐狗,李玩有心救它,卻無能為力。

《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弟弟被狗咬以後,她想阻止爸爸把狗送到狗肉飯店,卻依然沒有辦法阻止小狗被送出的命運。

在我們中間,有多少人曾經心愛的小說被父母肆意燒燬?

多少人心愛的玩具被父母自作主張丟棄?

多少人養的動植物被父母隨意送人?

作為不能選擇父母的孩子,多少人曾經被父母一方恣意傷害,就是為了氣另一個人?我們又何嘗不曾是父母用來發洩私憤的一條狗?

年少我們還曾經像小狗一樣,沒有力量逃離這個家,所以只能像小狗一樣努力適應這個家的規則,才能讓父母多愛我們一點。

我們就像小狗一樣,乖了就有肉吃,不乖就等著被馴服!

《狗十三》的意思就是:活得像狗一樣的十三歲!

當李玩聽話地努力和後媽、弟弟搞好關係,當李玩陪爸爸一起應酬而被迫喝下紅酒,當李玩為了不讓爸爸的客戶難堪而吃下狗肉——我們彷彿聽到她的骨頭碎裂的聲音。

是的。李玩的骨頭在無聲碎裂、重組,然後加速生長。她需要讓自己成長得更快一點,才能更早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她也做到了——那個13歲的少女李玩,在父親的壓迫下已不再任性,也不復有兒童的叛逆與天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