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識大體?

何為識大體?

君臣相得

蜀主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全面接管蜀國權力,國中無論大小事務,全都由諸葛亮來決定。

何為識大體?

諸葛亮

有一天諸葛亮正在丞相府中親自檢查糾正各類文書的錯誤,主簿楊顒(yong二聲)直接進諫諸葛亮說:“治理國家有自己的規則,上下之間不能相互干涉,我來給丞相解釋這個道理。比如有一個大戶人家的主人,他讓家奴去耕種莊稼,讓婢女去負責做飯飲食,用雞打鳴作為起床信號,用狗來看家防盜,用牛來負重拉車,用馬來出門遠行,這些事情由各自人畜勝任完成,家裡安康穩定,主人每天也就是安心睡覺,吃吃喝喝逍遙自在。忽然有一天主人想親自去幹這些事情,結果他一樣也做不好,最後身心俱疲,什麼也沒做成。難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奴婢雞狗嗎?不是的,他只是沒有做好家主應該做的事情。所以古人云‘坐而論道,那是王公的事情;而政策的執行,那是士大夫的職責。’所以丙吉不問橫道死人而憂牛喘,陳平不肯知錢穀之數。”諸葛亮聽完後感觸很深,十分感謝楊顒,多年後楊顒去世,諸葛亮為他流淚三日。

何為識大體?

事必躬親

丙吉是漢宣帝時丞相,有一天丙吉外出觀察民情,路上遇見一群人械鬥,死傷之人遍地都是,丙吉直接走過去,問都不問。又走了一會兒碰見一人趕牛,牛累的直喘氣吐舌頭,丙吉趕緊讓隨行騎吏前去問趕牛走了幾里地。隨行官吏就說丞相你該管的事情不管,不該管的事情比誰都急。丙吉從容說道:“械鬥之事,那是長安令、京兆尹的管轄。現在春天剛剛到來,初春時節陽氣偏弱,這個時候牛太勞累,會因為節氣失調對牛造成傷害。三公的職責是調和陰陽,這是我的職責,所以憂牛。”隨行官吏聽完心服口服,當世之人都稱讚丙吉識大體。

何為識大體?

漢宣帝

漢文帝時期又一次上朝,文帝劉恆問右丞相周勃:“全國一年審理多少案件?”周勃低頭說不知道;劉恆又問:“那麼全國每年錢糧收支數目是多少?”周勃急的一身冷汗把後背衣服都浸溼了,但還是回答不上來。劉恆見此情形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回答:“這些事情都有分管的官吏,審理案件的事情應該去問廷尉,錢糧收支應該去問內史,他們十分清楚。”漢文帝聽了很滿意。

何為識大體?

漢文帝以孝聞名

唐朝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喜愛書籍圖傳,即使梳妝打扮也手不釋卷,經常與李世民談古論今,見解獨特。有一天李世民上朝和大臣討論賞罰問題出現分歧,遲遲不能抉擇,回來以後看到長孫皇后心想徵求一下她的意見。長孫聽完以後立刻推辭:“牝雞之晨,唯家之索,我乃婦人,不能幹政!”李世民再三詢問,長孫皇后始終不語。

何為識大體?

武則天始終不能超越的長孫皇后

恪盡職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難。有太多的官員都喜歡把所有事情全部握在自己手中,下屬亦步亦趨,看似很盡職,其實最不稱職。也有太多的普通人因為與上級不協從而敷衍工作,也是瀆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