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李若楠 蕭君瑋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陳炅瑋

延慶路,一條弧形的小馬路,北起東湖路、西至常熟路,全長不過496米。歐式洋房與新式里弄穿插,組成了一個曲徑通幽的梧桐深巷。

在延慶路36號,一棟四層老洋房被刷成白色,極簡店招直截了當——“the 36”。推門進去,一間精緻小店“藏身”其中。

打理店鋪的是一位酷酷的上海男孩,自我介紹叫“叄遊”。燙卷的長髮紮在腦後,手上端著一杯冰咖啡,當叄遊完成給植物澆水,在大門外掛上一件透明雨衣等一系列具有儀式感的“規定動作”後……上午十一點,節奏音樂合著夏日蟬鳴從店中流淌出來,這家專營潮流物件的“潮店”開始營業。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老屋X潮牌

最佳反差萌

年輕人將潮流小店開在這條小馬路上,看中的是老洋房的復古感覺。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光看門頭,小店並不起眼。老房子改造的店鋪內,目力所及都是原樣保留的木製樓梯、木窗框、木地板等,簡潔裝飾搭配各種花卉綠植,透著一股清新之風。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店裡陳列的貨品,是叄遊和朋友從世界各地尋來的潮流“尖貨”,與這洋房既有反差,又相得益彰。逛遍小店,隨處可見混搭和融合元素。作為裝飾的傢俱,既有北歐風的沙發和小櫃,也有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人家常見的小圓桌和衣櫥。店裡售賣與展示的物品既有潮流時裝、包袋,也有香氛雜貨、復古餐具銀器。這些大多是來自日本和歐美的品牌,同時也能找到上海本土設計師的“國潮”作品。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能在個人印記如此強烈的小店“登堂入室”的品牌,不用說,設計理念肯定是入了店主慧眼的。例如牆上掛著的一張牛皮紙被叄遊視作珍寶,這是他從特別中意的設計師處“請”回的親筆手繪。除此之外,小店還在營銷國外已較為成熟的“綜合空間”概念。“在這棟樓裡可以舉行各種活動,辦展覽、搞沙龍。四樓的工作區域,也可以租借作為會議、派對場所。大家每次來不一定非要買東西,也歡迎坐下來聊聊天。”在年輕人的概念裡,除了你付錢我交貨的傳統場景外,還應有更多社交屬性。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這些說起來有點“雜”的組合,毫無違和感地融合在小店之中,就像店主叄遊的經歷一樣“跨界”。1987年出生的叄遊生長在上海,高中畢業後他留學日本,學的是略顯枯燥的電腦專業。

實際上,愛打扮的他心繫潮流和時尚。小時候母親的朋友從日本帶回一條手繪牛仔褲,開啟了他對潮流的感知。有趣的是,他畢業後就進入這家牛仔褲企業,做起了手繪師。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留學期間,叄遊很喜歡去特色街區逛小店,看得多了,心生嚮往。當積累了一些潮流品牌資源後他想,“何不回國試試?”2016年,他回國了。去年年底開始,他與朋友著手籌備一家潮流小店。幾番抉擇,機緣巧合,今年2月,小店在延慶路上開張,叄遊取門牌號為名——“The 36” 應運而生。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轉角遇到愛

小店正精彩

小店的裝飾風格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叄遊卻說,其中的微妙感覺很有“意外所得”的意味。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創業之初為節省成本,很多陳設傢俱是他們二手淘來,再親手整修和改造過的。一塊皮料經過切割打磨,再用鞋釘釘在櫃面上,舊櫃子便有了新感覺。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在僻靜小路上開這麼一家潮店,叄遊也是“賭”上了前景。網購弊端凸顯,線下消費有復甦跡象,這是叄遊當初看好國內市場,決定回國開店的原因之一。可開張之初,店裡那些國內尚不普及的潮流品牌還是遭遇“水土不服”。常會有顧客不解,“一件簡單的T恤怎麼賣這麼貴”,“網上兩三百元就能搞定的揹包,你們要賣上千元?”。面對這樣的不理解,叄遊總會耐心地把品牌背後的故事,獨特的設計元素和理念講給他們聽。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在叄遊看來,如今追求消費品質的人越來越多,但“會消費、懂消費”的潮流消費者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上海有先天的時尚根基,有引領潮流的基因,他希望小店能成為一個窗口,“把好的東西和理念,傳遞給對生活有追求的人。”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與相鄰的“鉅富長”三條知名小馬路相比,延慶路鬧中取靜,著實低調,沿街居民區為小街帶來了更多的煙火氣。叄遊說,選址開店這半年裡,延慶路也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網紅店、甜品店和品牌集合店陸續加入,給街區氛圍注入了多元元素。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小街人流不及大的商業街,卻能讓人放慢腳步,安下心來逛逛走走。”叄遊認為,小街的悠閒氛圍與潮流小店有氣質上的共通,這種轉角遇到愛的驚喜感覺,正是大牌雲集的大商場裡缺少,但消費者心中渴求的。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在街角喝一杯咖啡、吃一個漢堡,開始一天的工作……叄遊的生活方式正慢慢融入整個社區,他感嘆“這是小街獨有的魅力”。

而他也會用一條長凳、兩棵綠植在店門口置出一處小景,回饋小街一份清新。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在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幾條重要商業街人流如梭,與之或相交、或平行,還有一條條梧桐樹下的小馬路,街邊小店讓人在不經意間偶遇“上海味道”。

我們需要大商業街的熱鬧與繁華,也喜歡后街和小店的寧靜與韻味。7月7日起,我們推出“后街小店”系列策劃報道,走進“藏身”后街的小店,開啟尋“味”之旅。

“爆”改延慶路4層老洋房,85後潮店主理人最看中的是|后街小店

你的心目中,

上海最有腔調的后街小店

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