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李聚奎,出生於湖南安化縣,22歲時加入國民革命軍第8軍工兵營,在唐生智部任士兵、班長,其後參加了北伐戰爭。1928年跟隨彭德懷參加了平江起義。此後,李聚奎一直在彭德懷帳下效命,職務也是連升數級,跟隨彭德懷走向井岡山。很多人不知道當年李聚奎還救過彭德懷一命,否則也就不會有後來的開國元帥了。

當時,革命處於低谷時,隊伍中也有很多人產生動搖的想法,彭德懷身邊的一位警衛員被蔣介石買通,準備伺機行刺彭德懷,一次在對方準備把槍動手的時候,幸好李聚奎眼疾手快,先下手為強,將叛徒一槍斃命,救了彭德懷一命。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在國民黨發動對中央紅軍的圍剿中,李聚奎身先士卒,作戰勇猛,為人稱道。李聚奎最輝煌的戰績是在紅軍第四次反圍剿滸灣戰役大勝之後,以僅傷亡46人的微小代價,消滅敵人3000多人,俘虜敵師長李明,創造軍事史上的奇蹟。戰後,聶榮臻高興的將李聚奎抱起來,高呼“紅軍萬歲”。

毛主席曾書寫過一首《七律長征》,詩中有這樣一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這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紅軍光榮戰鬥事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次戰役的指揮官就是李聚奎將軍。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新中國成立後不到1年時間,朝鮮戰爭爆發,毛主席決定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大家都知道當時的志願軍不管是武器還是後勤保障,那都是落後美軍很多的。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的輸贏除了戰場環境和指揮官的作用外,後勤保障可以說同樣重要。如何在朝鮮那樣的惡劣環境下保障志願軍的伙食,當時難倒了很多人。

冬天的朝鮮大雪封山,異常寒冷。志願軍的後勤補給運送困難,如果不能及時將物資運到前線,戰士們餓著肚子還怎麼打仗呢。而當時負責志願軍後勤保障工作的,正是時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兼第一政委的李聚奎將軍。如何在美軍飛機狂轟濫炸,後勤補給困難的情況下保障戰士口糧,李聚奎想到了一個辦法,這就是“方便麵”。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李聚奎首先指示東北軍區後勤部按照70%小麥,30%大豆、玉米或高粱的成份生產加工一批樣品,這些混合的糧食經炒熟、磨碎後,再加入0.5%的食鹽,就成了易於保存、運輸和食用的野戰方便食品--炒麵了。這批樣品運到前線後,因其既可避免做飯的炊煙暴露目標,且又食用方便,頗受指戰員的歡迎。

彭德懷司令員和志願軍總部的其他首長看過樣品後也都十分高興,炒麵樣品在前線部隊試用後效果很好。彭總專門讓洪學智副司令員給東北軍區後勤部發了電報,告訴他們:"送來乾糧樣子,磨成面放鹽,炒時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並要求在每月為志願軍準備的口糧中,要供應三分之一的炒麵。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李聚奎迅速將前線試用炒麵的情況和志願軍首長的指示電告總後勤部,並指出,根據概算,志願軍每月需要炒麵900萬斤,東北地區可解決500萬斤,還存在較大的缺口,需要關內加以解決。這件事很快報告了政務院周恩來總理,他對此非常重視,立即指示政務院向東北、華北和中南各省市佈置任務。同時,他還在百忙之中,親自與機關的同志一起動手炒麵。東北人民政府還專門發出了《關於執行炒麵任務的幾項規定》,專題研究部署任務。於是,很快出現了後方"男女老少齊動手,家家戶戶炒炒麵",前方"一把炒麵一把雪,奪取戰鬥新勝利"的動人場面。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當時,前後方機關的工作效率都很高,僅僅20多天,首批400萬斤炒麵就送到了前線,送到了志願軍指戰員的手中。炒麵伴隨著將士們浴血奮戰,打了許多勝仗,在炒麵前送的過程中,我志願軍後方人員冒著敵機轟炸、封鎖交通線的困難,拼命保護志願軍的口糧,亦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當時分管後勤工作的洪學智副司令員曾動情地說:"如果沒有炒麵,就解決不了部隊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最後一位開國上將,46人消滅3000人,發明“方便麵”助志願軍獲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