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的這幾個基礎知識都不知道,怎麼才能養好雞?

養雞的核心是管理,管理是什麼:無非溫度,溼度,通風等這些東西。這些大家都知道,可是還是有很多誤區,值得我們去思考,改正。

1 關鍵不是溫度是溫差。

不同日齡雞群溫度不同,從雛雞的35攝氏度左右,到育成期的25攝氏度左右。這個大家都懂,叫做看雞施溫。

但是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養雞要通風,還要保證溫度,很多人就很糾結了,總是怕生病,怕感冒,不敢通風。

其實對於溫度的管理,不是溫度高低的的問題,而是溫差。為什麼有的小孩冬天容易感冒,有的天天外邊玩卻沒事?散養雞冬天還在外邊,也沒見凍死,你的雞通風大點就出問題?

關鍵都在溫差,保持溫度的恆定比單純的保溫更重要。

2 溼度大小各有好處,根據自己情況來調整。

標準養殖,都是要求溼度達標。關鍵你的養殖條件本身就不達標,你按照單純溼度達標可行嗎?

任何時候都不要照搬。

溼度大喊氧量低,溼度小了含氧量高。陰天感覺天氣悶就是因為溼度大,夏季熱應激嚴重,也是悶才是關鍵,中午熱的時候不死,下午開始死就是悶熱,氧氣不足才是關鍵。

溼度大,球蟲容易發生,腸道容易出問題,空氣乾燥了,灰塵多,容易發生支原體,氣囊炎等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溼了腸道容易出問題,幹了呼吸道容易發病。並不是單純溼度大就好。

可以根據季節,當地的實際情況,雞舍往期發病規律來進行調整。

3 養雞不要貪多。

很多養雞人,有個奇怪思路:反正都是喂,多上點,出欄可以多掙點。我見過一萬的雞舍,上了兩萬的雞的,說是提前賣小規格。

結果養殖過程中,通風不足,吃料不均,水線不夠,各種問題,養殖戶最後後悔的說,再也不多養了。

都不想雞群發,但是發病後,治療不單純是用藥。這個時候密度就會影響很大了。不但容易傳播雞病,環境各方面也不容易改善。這樣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

4 通風不是單純開了排風口。

都知道通風的重要性,也都把排風扇開的嗷嗷叫。但是這就是通風?這樣可能通風最後,雞舍負壓太大,雞群採食都開始下降。

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思想:還想通風,還害怕雞感冒,多數人就是不開進風口,只打開排風口。

其實通風不單純是排風,還要有進風口,要不形成負壓,對雞的肺也會造成壓力。影響雞的採食和生長。最簡單的就是,你站在雞舍門口,抽的擋風簾都打不開,那肯定是進風少了,抽風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多打開幾個進風口。

總之一句話,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不能盲目照搬書本,當然,也不能停止不前。

有些老養殖戶,有自己的老經驗,但是養殖環境變了,疾病在變,養殖技術也在變,思想觀念更要改變。

養雞的這幾個基礎知識都不知道,怎麼才能養好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