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印度3D地形圖)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印度的地理位置貌似得天獨厚,印度次大陸深入印度洋,東西兩側是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在大航海時代之前無疑是天然屏障。北部則是平均海拔高達7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東部為平均海拔2000米的若開山脈,整個東部都是少有人煙的熱帶原始森林;西北地區有興都庫什山脈阻隔,山脈全長16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西部地區則有蘇萊曼山脈,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開伯爾山口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53公里,中間有喀布爾河穿過,最窄處包含河道僅600米。)

可謂固若金湯,但是可惜的是“萬物必缺”,古印度人就是守不住最窄處僅六百米的開伯爾山口。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開伯爾山口最窄處。)

為何古印度人不能學習中國人修築長城一樣在開伯爾山口修築城牆擋住來西方帝國的入侵呢?

我認為有以下的原因(只為拋磚引玉):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第一,最主要的觀點:公元前1500年前後,雅利安人侵佔印度後,建立起了“種姓制度”。

種姓制度妨礙印度人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和建立強大的民族國家。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雅利安美女。)

第二,思路決定出路,古印度人沒有在開伯爾山口修築防禦長牆的認知。

第三,開伯爾山口長度太長,而且地勢西高東低,落差較大,無法建立有扼守作用的堡壘,防禦效果差。

而且當時的建築技術無法在開伯爾山口建立堅固的城牆。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第四,恆河平原開始無法產生強大的國家能夠支撐修建開伯爾長城。

古代恆河平原過於富足的生產生活條件使得古印度人戰鬥意志極差,俗話說:三次成習慣。被侵略和統治三次以上以後,印度次大陸接納來自中亞的侵入者成為常態。

第五,侵入的遊牧帝國都極其強大,在其侵略東方的過程中受到天山-帕米爾高原阻隔,便所有力量都南下印度。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從大約公元前1500年前後,雅利安人第一次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河與恆河流域開始;

到元朝時期,蒙古後裔帖木兒曾孫巴卑爾越過開伯爾山口,滅亡德里蘇丹國,建立了莫臥兒帝國截止。

古代印度人為何不在最窄處僅六百米寬的開伯爾山口修建長城?


印度次大陸十次被外族征服!

大航海時代之後,歐洲人才開始從海上入侵印度;從正面意義來看,英國的殖民對當今印度的統一有一定的影響。

多次被外族征服,印度形成了極為多元的文化,比如印度有大約2000種語言,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