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 打造中國天基互聯網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 cascwx)12月22日消息,12月22日7時51分,隨著一聲巨響傳來,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飛沖天,成功將“虹雲工程”首星送入預定軌道。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 打造中國天基互聯網

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

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是我國長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也是目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型號,使用靈活,可實現多發連續高密度發射。

自2015年9月首飛至今,長十一火箭已連續五次取得圓滿成功,體現了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本次發射是該型火箭首次執行1000公里以上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

本次任務的履約週期只有短短半年時間,市場響應能力大大增強,任務適應性大大提高。這得益於長十一火箭型號隊伍實施的飛控軟件去任務化、並行化集成設計星箭接口和衛星支架等措施。

此外,研製單位創新採用項目承包制等管理模式,7個人只需不到一個月就能完成一發火箭的總裝,10天就能完成出廠測試,總裝測試效率也大大提高。

“虹雲工程”首星是我國發射的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試驗衛星,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

本次發射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5次飛行,也是本年度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次發射。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 打造中國天基互聯網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過後留下一抹“祥雲”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裝備科技”

我國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據微信公眾號“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iD:casicspace)介紹,虹雲工程首星(虹雲·武漢號)是我國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同時是首次將毫米波相控陣技術應用於低軌寬帶的通信衛星,能夠利用動態波束實現更加靈活的業務模式。後續將以此衛星為基礎開展低軌天基互聯網試驗與應用示範。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 打造中國天基互聯網

動畫演示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

除通信主載荷外,虹雲工程首星還承載了光譜測溫儀和3S(AIS/ADS-B/DCS)載荷,實現高層大氣溫度探測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信息、飛機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信息和傳感器數據信息採集(DCS),可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環境、海事、空管等領域。

虹雲工程首星成功發射 打造中國天基互聯網

虹雲工程示意圖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

虹雲工程是中國航天科工大力推動的“五雲一車”項目之一,由航天科工二院抓總,虹雲工程旨在構建覆蓋全球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以天基互聯網接入能力為基礎,融合低軌導航增強、多樣化遙感,實現通、導、遙的信息一體化。

虹雲工程分為技術驗證系統、業務試驗系統和業務系統三個階段實施建設:

2018年發射首星,完成技術驗證系統建設

十三五末完成業務試驗系統建設

預計到十四五具備全面運營條件,實現全球連續無縫覆蓋的寬帶互聯網接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