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镶嵌的三个问题

南红镶嵌的三个问题

《悦舞》,梁正璐冰飘南红镶嵌作品

关于南红的镶嵌设计,对于行业内目前面临着三个主要的现实问题。一是镶嵌设计的费用,二是与中国传统如何衔接,三是原创设计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从我采访下来的情况看,南红镶嵌设计的费用在一件作品中,很难直接单独体现出来,也就是一个镶嵌设计师花费心思,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镶嵌作品,最后客户看到的时候,客户直接算的是裸石的价格,金的价格,以及其他附着于镶嵌主体上的其他材料的费用,至多加一个加工环节的人工费用。

这可能不仅仅是南红镶嵌中,也存在于翡翠、和田玉或者其他宝石类的镶嵌类别中,它是整个中国镶嵌设计行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反映出消费者对于镶嵌业务的不熟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珠宝设计市场中,原创版权是否获得市场认可的现实。中国镶嵌设计集中的地方有台湾、香港、深圳、广州番禺,从深圳和广州番禺来看,他们的镶嵌产品业务其实早已实现国际化,很多工厂都在接国际上珠宝品牌的镶嵌业务,但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设计师还是很少。

南红文化研究者韩龙提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消费者拿一块南红原石给镶嵌设计师,如果镶嵌费用超过裸石的费用,消费者就会觉得贵。比如客户一万元的裸石,镶嵌设计费如果也超过一万元的话,客户就会迟疑要不要镶嵌,或者要不要换一个设计师,在内心里客户就觉得镶嵌设计不应该那么贵,应该是比裸石的价格便宜的。

这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师可能为了生存下去,保持工作室或公司的正常运转,会在材料和设计上缩减成本和时间,出来的镶嵌品客户看着也觉得满意,但实际上对于那件南红原石,它的价值在镶嵌上却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

而一些独立设计师,可能不愿意屈服于客户屈服于市场,他就会以个人的投入去做,自己购买原石,自己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经济条件不错的,可以支撑这样的方式走下去,但会很辛苦。

南红镶嵌的三个问题

消费者这样的思维,对于高端珠宝定制业务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媒体或者各行各业都在推崇“工匠精神”,推崇匠心,但很少有人为匠心买单。收藏家马未都提到一个例子,在一个市场看见有销售竹编制品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便宜的也有,其中一个要价很高要一万多,马未都买下了最贵的那一只。马未都说,买下最贵的主要是想让这做竹编的人相信,好的东西是有人买的,是有市场的,这样也会让竹编艺人坚持下去这门手艺。在我们珠宝玉石的镶嵌行业,存在的问题就是我推崇匠心,但我不愿意为匠心买单。久而久之,想做好镶嵌设计,想做好原创设计的,因为迫于生计而降低成本,降低标准,整个行业就很难有高品质的作品出来。

在南红镶嵌或者高级定制领域,能坚持下来的设计师,打心底佩服他们,他们确实很辛苦,但还是没有完全为五斗米折腰,改去做其他更赚钱的。消费者应该也从观念上逐步改变,物美价廉在珠宝行业,在高端定制在奢侈品行业,这是不可能存在的,有获取品质生活的想法,更要有为品质买单的准备,尊重品质提供者的价值。

作为镶嵌设计,中国传统里也有,但在市场上看见的,主要是还是从国外经由香港台湾过来的设计理念,特别是毗邻香港的深圳广州的镶嵌加工基地。从珠宝文化来看,它沿袭的是西方的那一套,面对钻石,红蓝宝等一类材料,可能设计师做起来会顺手一些,但面对中国的玉石,翡翠、和田玉、南红,这些有着中国特有的东方文化在里面的材料,沿用西式或欧式那样的设计方式,则出现水土不服的尴尬。要么不土不洋,不中不西,要么就是简单粗暴的金工加玉石材料的结合。

面对承载中国玉文化属性的材料,以镶嵌设计的方式,如何巧妙表达和传递出中国化东方化的东西,这是今天设计师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当国际珠宝品牌都到广州深圳来寻找加工设计,其实国际化的问题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产品上,让世界一看这是中国的。好的现象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设计师从宗教、从文玩、从中国山水画等传统中开始去摸索。但面对中国传统的符号或元素,设计师如何吸收并融入今天的镶嵌设计,又是一个需要时间探索的过程。

南红镶嵌的三个问题

制造库工作室作品《心经》

在雕塑或摄影领域,一个设计多件作品,限量签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翡翠、南红这样的材料上,珠宝设计师或者玉雕师,基本每一次设计都是面对单独的全新的材料,不同的材料都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消费者还没有培养起为设计买单的市场环境里,珠宝设计师、玉雕师是否可以一个设计重复用到多种材料上或者在一样的材料上实现价值最大化呢?

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它一方面可以均摊和降低设计费用,同时可以让一个设计的价值最大化,让更多的人收藏和购买到,何乐而不为。如果消费者只想设计师做唯一的订制设计,那一对一去做,按照高端定制的方式去做就好。

购买书籍

1、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南红购买。

2、在微信公众号菜单栏中,点击 购买书籍获取购买方式。

3、联系南红之谜客服或工作人员购买。

南红镶嵌的三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