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最新數據,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真的嗎?

今天看了一份數據,著實讓我有點“揪心”,但是,從數據中可以分析到當前國內消費市場的問題,甚至是對國內經濟的意義。

話說今天看到一份胡潤研究院和金源投資集團共同發佈了《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我是抱著一個較為好奇的心態去觀看的,畢竟對於國內中產階層來說,其定義比較模糊。

剛剛最新數據,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真的嗎?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等收入標準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間,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與人民幣1∶7的保守匯率計算,世界銀行中等收入標準為2.5萬~25萬元人民幣。

據保守測算,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不過,這份《白皮書》重新定義了什麼是中產階層,“除去基本開支後,他(她)至少還有50% 的收入可以自由支配,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

具體來說,設定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在 30 萬,其他城市在 20 萬以上”。也就是說,關鍵點在於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上,其他城市家庭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正常家庭勞動力有兩人(不包括老人和孩子),在其他城市中,這兩人每人平均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在二線城市主要是各省會城市,有這樣的收入好理解,但是在四線城市能有這樣的收入,據我瞭解,是比較難得。

剛剛最新數據,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真的嗎?

但是,國內絕大多數人口工作生活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也就是說,國內有14億人口中,絕大部分是進入不到中產階層的。用胡潤《白皮書》的數據來推算,中國內地中產階層的規模是3300多萬戶家庭,覆蓋了1億多人口。

這麼算下來,只要達到中產階層,那麼將跑贏將近全國93%的人。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有一億多人的中產階層,相對於消費市場將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並且如果完全釋放的話,那麼對經濟增長無疑是有很大助推的,但是,事實上呢?需要從哪方面來讓這一億多中產完全釋放消費能力呢?

解決這兩方面問題,有助於經濟發展

新中產階層的一大特徵是:在常住地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說到房產,那麼對多數中產階層來說,往往要還房貸,而這很大程度上擠出了消費空間,解決住房問題,那麼將很大程度上轉化為消費動力(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理念在加強落實,在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方面取得新進展)。

剛剛最新數據,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真的嗎?

另外,新中產的焦慮是子女教育問題,過去一年,新中產家庭用於子女教育的平均支出為9萬元。解決教育問題,同樣能釋放很大的消費空間,對新中產階層這兩個都解決的話,相信國內消費市場將充滿活力,同時帶動國內經濟發展(目前來看,這兩個問題在解決的路上,已經取得新進展,道路任重而道遠)。

從數據上來看,還能反應出其他一些經濟動態,比如國內的貧富分化,教育資源的差距。當然,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廣大勞動群眾都能享受到經濟發展紅利。國內經濟社會中存在著各種機會,只要通過個人努力,都能有擠進新中產的機會(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不要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美國經濟一直扮演世界經濟領頭羊的角色,過去100年當中如此,當下仍然如此。然而,最近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出現非常不好的苗頭,美國一系列“退群”之舉,以及美國所挑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潮,在美國國內被津津樂道,在全球範圍內卻令世界各國嗤之以鼻。不得不說,美國經濟正在“去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極有可能使得美國經濟一步步滑向邊緣化。而導致美國經濟決策者做出如此舉措的便是包括歐美經濟在內的一系列經濟空心化的泛濫。

緣何美國經濟走向邊緣化?

有人會說,我這是酸葡萄心理,人家美國經濟不是發展的挺好嗎?美國的高新技術產業仍然是世界經濟巔峰,美國金融資本系統仍然相對健康,除了美股最近從高點持續下調之外,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堅挺的世界第一貨幣,美國消費者仍然夜以繼日地花錢消費,美國統計失業率創造歷史新低。

剛剛最新數據,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真的嗎?

如此看來,美國經濟不是不好,而是非常好,甚至是歷史上最好。可是如果深入研究便會發現,美國經濟能力下降得非常厲害。

首先,美國經濟從來不是完全獨立的體系,而是連接全球經濟體系的大經濟體系。可是現在你會發現,無論是傳統盟友也好,還是戰略合作伙伴也好,美國採取的一概是拋棄主義。其主要的行動便是退群和實施貿易保護主義,通過收縮美國經濟世界影響力和資源,全力來做好美國本土經濟。所以你便看到美國本土經濟欣欣向榮,全球原本跟美國有經濟聯繫的經濟體變得危機重重。那麼,如果美國放棄全球大經濟體系的主導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請往下看。

第二,美元的世界第一貨幣地位將逐漸被削弱。自從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之後,美元的世界第一貨幣地位從未被動搖過,美國也因此成功通過強勢美元向全球收割財富。然而,這樣的時代正在遠去。由於美國經濟的自我孤立,使得美元的未來也變得模糊。IMF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儲備從去年四季度的6.282萬億美元增至6.499萬億美元,但所佔份額從四季度的62.72%降至62.48%,創下自2013年四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

第三,為防止美國收割,世界各國紛紛去美元化。二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元,當時美元資本和相關大空頭在東南亞多國資本市場上演了利差和“韭菜”收割景象,至今,東南亞多國對美元依然心有餘悸。近日知道的有意向去美元的國家有中國、俄羅斯、伊朗、安哥拉、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卡塔爾等13個國家。繼以上13個國家正在去美元化之外,印度和阿聯酋正式行動後,全球去美元的國家將會變為15個。

第四,美國實體經濟邊緣化。雖然美國一直以高新技術實體經濟地位而自居,但其更多依靠的是強勢美元所帶來的國內強勁的消費能力,以及美國政府強大的需求(世界警察)。而美國政府部門和居民部門合計負債近40萬億美元之巨,相當於美國兩年的GDP,還上這些債務,美國人不吃不喝需要兩年時間。然而即便擁有高新技術製造業,與中國強大完整的全產業鏈製造業、德國高端智能製造業、日本中高端且廉價的製造業比較起來,美國實體經濟可以說毫無優勢可言。何況三國對於美國知識產權政策不滿,已經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力度,追上美國甚至超越美國都是非常可能的事情。

第五,美國金融資本市場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泡沫。很多人會說小編過於誇張,在美國金融資本市場裡,有著各種各樣的債券、股票、金融衍生品,任憑哪一個品種甚至細分金融產品出現泡沫破裂,都足以引發美國金融資本市場出現多米諾效應,爆發金融危機那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有人說,美國經濟好,怎麼會發生金融危機?其實,很多次美國經濟危機,往往都不是在經濟低谷時發生,恰恰發生在美國經濟一片欣欣向榮之時。

第六,美國政府和居民不計後果的消費。這也是促使美國經濟走向邊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文提到二者巨大的債務槓桿比例,這要放在歐洲經濟小國裡,本無可厚非。但對於一個擁有將近4億人口的美國來說,問題就變得極為嚴重。為什麼現任美國政府對美國經濟小心翼翼,原因就是政府赤字和居民負債幾乎在美國經濟上處於無解狀態,這也是美國經濟最大的軟肋。


另有不少分析師認為,美國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貿.易.摩.擦和不斷上升的利率可能會結束美國的經濟擴張。一些分析師認為,債券市場目前的收益率曲線是美國經濟即將陷入衰退的證據。瑞銀集團(UBS)資產管理部分析師甚至預測,美債收益率曲線明年將倒掛,也就是短期國債收益率高於長期國債收益率。這通常被視為經濟衰退即將到來的信號。

特朗普可能正在重新犯下當年“經濟大蕭條”時候的錯誤。

當時,在危機爆發前1920至1929年正值“柯立芝”繁榮時代,由於美國連續出臺利於富人的減稅政策,剩餘資本大量匯聚到資本市場,推動了18個月的牛市但也悄然埋下了泡沫破裂的伏筆。

雖然不可否認,這歸功於美國經濟的繁榮一定程度上建立在新興工業的發展,但本質上是受益於競爭對手的犧牲和信貸規模的增長。

最終美聯儲選擇在時機尚不成熟時加息以及實施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互徵關稅達60%)使得GDP降幅達到30%。無論是股市、貿易局勢、還是貨幣政策和現在的情況比確實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美國貿易赤字的不斷擴大和美聯儲的加息政策無疑是一個“自殺行為”,在經濟增速可能接近頂峰的前夕,這樣的舉動近乎瘋狂。

而當債務負擔成本上升至某一水平後,市場可能會考慮增加風險溢價,這將使得未來借貸成本激增。

美聯儲12月還將加息1次,未來1年的加息次數仍為3次,工銀國際最新宏觀研報指出,2019年美國經濟週期將邁向拐點。由於美國市場的持續震盪,疊加美聯儲大概率放緩加息步伐,2019年美元指數預計將易跌難漲。隨著美聯儲加息,將使得美元相比於美債成為最安全的避風港,這將導致更高的收益率,由於美聯儲會通過通脹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最終加息過快的結果將會導致經濟陷入衰退。


今日,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在2018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表示,目前國內80%的就業都在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應該為富民而奮鬥,增加員工收,拉動內需。而國家應該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降低企業稅費、降低老百姓個體稅。

宗慶後表示,明年全世界的經濟形勢確實不好,但各界政府認真落實黨中央的英明決策,國家經濟可以獨善其身,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而民營企業在其中起到拉動內需的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宗慶後談到與美國的貿易戰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後的關鍵一戰,而且必須要打贏。如果打贏貿易戰,中國就不會再受人欺負了,如果輸掉,就會永遠受美國人的欺負。

宗慶後認為國家要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給企業降低稅費,還要降低老百姓的個體稅,降低社保費率,讓老百姓有錢去花,把內需拉起來,經濟發展還是很好的。我們全國13億人,每個人一萬塊錢收入,一萬塊錢的消費,是什麼概念?

宗慶後認為還是應該要有信心。再加上企業的優勝劣汰,有的倒下,有的上來,所以我覺得也是自然規律,我認為對民營企業大家要有信心,有信心才會出成果。

對於如何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實現可持續、 高質量發展,宗慶後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繼續堅持實業強國的信念,堅持立足主業。二是要把創新精神與工匠精神緊密結合,滿足新時代消費升級的需求。三是要勇擔時代責任,做一家受尊敬的企業,企業家只有在鍛鍊企業,服務好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當中才會受到社會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