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取消限售,如何理性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政策解讀 | 市場預判 | 買房觀點 | 樓盤點評

全文約3100字,閱讀需要4分半鐘。

12月18日,山東菏澤公開發文取消限售,成為本輪調控以來國內首個取消“限售令”的城市。

山東菏澤取消限售,如何理性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山東菏澤取消限售,如何理性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與此同時,各大媒體又相繼報道了廣州糾偏“限商令”、珠海暗松兩區社保年限,以及深圳四大行下調首套房貸利率等新聞。相信一直關心房地產的讀者,對此大致都有所瞭解。

但是,部分媒體的過度解讀和一些業內人士的推波助瀾,把這些新聞湊在一起,營造出一種“風向逆轉”的緊張氛圍,給購房者帶來了一定的恐慌情緒。不少購房者私信我,希望我能說說看法。

今天,我就專門撰文一篇,希望大家更理性的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01

“調控政策退出”也是“調控”的一部分

任何一個政策有出臺的一天,就必然會有退出的一天。就好像有出生,就必然有死亡一樣,這是正常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

我們往往會以為“打壓房地產”才是“調控”,其實這個理解是不正確的。

宏觀調控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它會根據市場的情況起“指揮棒”的作用,打壓——退出——扶持,都是它的手段。市場瘋狂的時候,它會打壓;市場平穩的時候,它會退出;市場蕭條的時候,它會扶持。這就是週期。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2002-2008年這一輪;以及2009-2015年這第二輪;歷史是不是有著驚人的相似:當瘋狂的市場主導時——調控介入(打壓)——理性的市場主導——調控退出(中性)——蕭條的市場主導——調控介入(扶持),然後再循環一次。

所以,“調控政策退出”本身就是房地產週期中的一個環節,是正常的,合理的,它標誌著房地產週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山東菏澤取消限售,如何理性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02

“政策退出”大勢所趨,因城施策成主流

前天山東菏澤打響取消限售第一槍的新聞出臺之後,其實我一點都不感到奇怪。

我在10月25日《現在買房,算不算抄底?》以及11月28日《成都200個低樓面價樓盤,還剩多少?》這兩篇文章中,我已經提前預判了“政策底”的到來,建議自住需求的購房者抓緊時間,金九銀十抄底買房,年底之前儘快上車。

而山東菏澤“取消限售”的第一槍,也正式宣告了本輪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底”結束,未來“調控政策”逐步退出,將是大勢所趨。原因有兩點:

第一、山東菏澤“取消限售”未被叫停。

我之所以等了72小時才跟進這件事,也就是要等這個事情坐實。如果山東菏澤“取消限售”被分分鐘叫停,那麼說明上峰認為“調控退出”的時機還不成熟,而一旦沒有叫停,則說明上峰已經默許了這一事實。

當然,我從頭到尾也不相信這是一次“偶然的”、“賭博式”的事件,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第二、穩定房價“因城施策”或成主流。

我在8月7日《剛剛,住建部給出答案: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穩房價》一文中寫過,住建部對於房地產調控的要求非常具體,要求三個穩: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

但如果房價穩不住要下跌,地價穩不住要流拍,預期穩不住要看空,那怎麼辦?

那就只有依靠“因城施策”和“一城一策”來做調節和修正。

所以我們看山東菏澤房管局的“情況說明”以及山東省住建廳的“媒體採訪”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城一策、因城施策”。

顯然,我們的政府部門在制定調控要求和各類文件時,已經非常具有前瞻性。

山東菏澤取消限售,如何理性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當我們要遏制房價上漲時,我們用“房住不炒”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以中央的權威來澆滅瘋狂房價的虛火;而當調控見效,我們要防止房價大跌時,我們用“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以地方的靈活和機變來逐步釋放政策空間,將房地產穩定在一個合理健康的狀態。

因此,我判斷,只要地方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上已經見效,並且有可能朝著“蕭條”的環節發展時,住建部就會酌情同意地方“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實現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的目標。

03

政策沒有發生“逆轉”,房價大漲不可能

山東菏澤的新聞一出來,很多媒體和行業人士出現了集體高潮。

可以理解,房地產被打壓了2年多的時間,好不容易出現一次所謂的“鬆動”,難免有點“守得雲開見月明”的心態。

但是,這種過度的解讀和自嗨式的高潮,並不理性,也不利於房地產的健康發展。萬一高層看大家這麼嗨,又改變主意了,那你們不是自掘墳墓嗎?

首先,我們要明白,調控政策並沒有逆轉。

什麼叫政策逆轉?如果我們從打壓房地產,突然變成扶持房地產,利率大幅度打折,首付降到兩三成,輿論告訴你“買房就是愛國”,那就叫政策逆轉。

但是,很顯然,現在僅僅是把過去N多的調控政策,甚至是一些本來就不合理的政策,逐步糾正,或者退出,這種狀態,是中性的。

瘋狂市場(調控打壓)——理性市場(調控退出)——蕭條市場(調控扶持)

它的目的是希望維持在一個“理性市場”的狀態,而不進入“蕭條市場”,更不可能回到“瘋狂市場”。

大家也可以根據調控的態度,判斷當前的房地產市場狀態。當理性市場時,自住購房者就應該買房;而當蕭條市場時,自住和投資者就可以入場。這條規律,屢試不爽。

其次,並不會放任,上層依然“總體把控”。

我們從山東省住建廳對菏澤“取消限售”的媒體回覆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省住建廳不干涉各個地方住建部門的具體政策,但會進行總體把控”。

這句話說明什麼呢?

說明省級住建廳,在對各個城市“一城一策,因城施策”的問題上,沒有主體權限,因為“一城一策”,不是“一省一策”,因此“不干涉具體政策”。

但是別忘了,後面還有一句“會進行總體把控”。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具體政策我們不管,但結果我們要管。即依然只能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如果房價出現大漲或者大跌,住建廳就會對此進行干涉。

第三、我們要知道,房價上漲的根本邏輯。

我希望廣大讀者理解一個道理:政策並不是萬能的,甚至有時候在市場面前,政策也無能為力。“調控政策退出”是否就一定能刺激“市場”?這本身就值得商榷。

我們可以看到,在政府的限價政策下,很多樓盤或許拿到了一個較高的價格,但它依然賣不動,結果還是隻有打折促銷,以低於政府指導的價格,來面對市場。這就已經充分說明了,市場才是決定房價高低的真正決定因素。

而房價能上漲的根本邏輯。一是購房者有需求;二是購房者有錢。

但在過去的3-4年時間裡,稍微有購房能力的人,大多數都已經買房上車,這不僅耗費了他們大量的積蓄,還讓他們背上了較高的債務。除了極少數高收入人群外,大部分的購房者已經無力在未來的數年時間內再次買房置業。

因此,失去了購房者的需求和儲蓄,房價大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未來,在調控變得溫和的情況下,房地產能維持在“理性市場”之下,並穩定數年時間,直到經濟發展和人民的收入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後,新一輪的需求和財富才會被激發出來。

最後,房價只能穩,漲跌宏觀上都傷不起。

這一點就是基於中國當前經濟的基本面和國情了。

房價不能漲,再漲實體經濟就會傷不起。做實體不如炒房,那誰還安心做實體?

房價不能跌,房價跌代表地價跌,土地財政無以為繼,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來,地方政府就要關門。因此,維持房價的穩定,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的必然選擇。

只有在房價穩定的前提下,中國經濟還能保持中高速的發展,居民的收入還能保持較高的增長,那麼最終通過時間換空間,我們的宏觀債務率解決了,靠舉債發展經濟的模式向創新和科技轉變了,那麼中國就真正強大了。

山東菏澤取消限售,如何理性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最後,做一個總結。

1、調控政策逐步退出,確實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它代表房地產調控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管退出的是限售也好,其他也好,它都是正常的,合理的,應該理性看待。

2、調控政策逐步退出,並不意味著調控風向逆轉,更不意味著房價會大漲。任何炒作“調控鬆動,房價大漲”的言論都應該警惕。在當前的環境下,無論從宏觀經濟、政策層面、群眾基礎來說,房價都不具備大漲的可能。

3、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調控政策的逐步退出,也代表著“政策底”已經結束。而“政策底”往往反映新房的走勢,因此核心區域的限價新房,在自住前提下,應該積極購買,儘可能享受“政策底”。而“市場底”會滯後於“政策底”,“市場底”反映二手房的走勢,我個人預計會在2019年見底。

4、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山東菏澤取消限售,如何理性看待“調控政策”的退出?

1.本微信公眾號正文及答覆等全部內容僅為公眾號運營者對相關問題的個人分析,旨在傳達觀點,交流意見,不作為指導、引導您進行相關投資、買賣的依據或風險擔保。“樓市有風險,買賣需謹慎”。

2.本微信公眾號為吳思竹團隊官方信息唯一發布渠道,任何個人、公眾號、機構單方面聲稱與吳思竹本人或本公眾號有任何關係的,均屬不實。

3.文中所涉內容如有事實錯誤或涉嫌侵權的,請告知我們,我們將依法核實後處理。

4.法律顧問:北京市惠誠(成都)律師事務所劉星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