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養育,放手是一種智慧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個話題:你們都不帶我玩,我也不想跟你們玩。

這在小學生當中是常見的,當一個孩子很渴望融入一個團體,但是這個團體並沒有很好地接納這個孩子,這個孩子進而也不太願意去參加這個團體,他就會覺得這個團體跟我沒有關係,他可能更樂在其中一個人的世界,一個人去玩。

但你要知道,當孩子講述這些話的時候,他內在隱藏著很多的情緒。第一個叫做失望,你們都在一塊玩,你們就不帶我玩,他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團體。按道理我是屬於這個團體的,可是你們沒有帶,我真的好失望呀。

第二個,你們都可以在一起玩,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哪地方不行,我哪地方就不如你們?所以第二個情緒,這個孩子在失望的背後還有著自卑。

那麼第三個,你們玩吧,我不跟你們玩了,我自己玩去。那第三個更多的藏著一種什麼呢?就是放棄的那種感覺,放下的那種感覺。

其實這對孩子而言,他沒有辦法跟父母去講,也沒辦法去跟老師訴說。即便是說了,老師也不會明白,家長也不懂什麼意思。

關於孩子養育,放手是一種智慧

所以今天正好我把這一句話給大家剖析出來,你看看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類似的話語?他藏著失望,藏著某些自卑,甚至藏著有點自暴自棄的那個味道在裡邊。

我們這個時候一定要記住,這個孩子不容易,他為什麼會這個樣子?為什麼?無外乎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孩子沒有學會社會的這種生存的能力,生活的能力,社會的能力。

上學你把書包幫他背,水杯幫他拿,紅領巾幫他拿,他都三年級了,還不會疊衣服,不會洗澡,什麼事你都幫他安排好。你想象一下他哪有生存能力生活能力,你更別提他的社會交際能力了。

這是第一個,孩子在家裡面被控制或者被包辦,他喪失了這個能力鍛鍊的機會,所以當他遇到一點點困難的時候,他就失落,再加上自卑,再加上放棄,他不會站起來想著我怎麼去解決,他沒有這個概念,因為他沒有鍛鍊的機會。

那麼第二點是什麼呢?在我們的過程當中,生活當中,寫作業過程當中,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是什麼?

打擊、否定、刺激、指責。除了這些依然是打擊他,要求他,刺激他,否定他,這個孩子他的內在是高度沒有自信的,他的自卑感是由內而外的存在的。

關於孩子養育,放手是一種智慧

所以正好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感覺又沒有辦法,完了之後他就給了自卑感一個非常好的理由,你看他們不帶我玩,所以我這樣是有道理的。這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包辦或者控制剝奪了這樣一個能力鍛鍊的機會。

我擔心這個孩子吃不了苦,我擔心孩子到外邊受到欺負,這個社會對所有的孩子都是一視同仁的。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生存能力那麼強,就是因為他從小到大不斷地在引導、薰陶、給他鍛鍊的機會。

我兒子七歲半,到目前為止參加夏令營,參加冬令營,參加思想力童子軍,參加北上廣的夏冬令營,已經達到了七次之多。你現在讓他去跟人交流,沒有任何的障礙。

那麼第二點就是父母的否定過多。你不斷的否定這個孩子的話,這個孩子久而久之會覺得家長什麼都不信,所以正好遇到一點困難,他就說,確實我就不行。這樣你家孩子以後就麻煩了。

所以我建議在座各位,無論是思想力童子軍冬令營還是說夏令營,還是北上廣的一些夏冬令營,只要你覺得OK,你確實很放心,很踏實了,我鼓勵大家帶著孩子走出去,參加親子活動。

如果沒有時間也沒關係,把孩子送出去,在我們的時間,在我們的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斷地放飛孩子。

放手是一種智慧,有的時候不是說家長不帶孩子玩,是我們孩子從能力到內在的信念受到了打擊,沒有很好的鍛鍊,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