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特斯拉國產化將對國內車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礪道智庫Tiger

013《特斯拉國產化將對國內車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特斯拉國產化的影響體現在幾個方面:

1.國內汽車金融和資本市場:特斯拉在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投資總金額為500億人民幣。從Tesla的角度來講,自身現金流並不富裕,剛剛實現產能爬坡和盈利,肯定一時無法融到這麼多錢。第二個是即使境外資本投資,那麼今後的盈利匯出境外也比較麻煩。所以Tesla肯定會藉助國內的資本力量來實現這麼大體量的融資,這必將會對造車新勢力的融資造成影響。說俗一點,錢就那麼多,Tesla拿走一大塊,其他人就少了。另外,Tesla超級工廠已經動工,說明肯定是對融資心裡有底了。具體是誰投的,等著Tesla的公開報告吧,畢竟是上市公司,這方面的信息是要披露的。

2.對電池行業的衝擊。我們都知道Tesla使用的是松下18650的圓芯電池,而且是NCA的電池。而國內普遍使用的是磷酸鐵鋰(商用)和NCM電池,且以VDA方芯和軟包電池為主。Tesla的圓芯NCA,一直以高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著稱,領先國內電池廠商2-3年的水平。Tesla的入局,在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國內廠商重視NCA和

圓芯電池技術,包括更可靠的BMS技術。另外一點是,Tesla會把松下帶入國內市場,松下的產品是貴,但是貴有貴的道理,有大佬做背書就是最好的證明。相關政府部門一定會逐漸放開電池產品目錄,過去幾年雖然對外資電池有所限制,但是從去年開始對三星和LG已經鬆動,韓系電池開始重新審視對中國的投資(之前一直在賣工廠和技術),所以日系(主要是松下)伴隨著Tesla衝擊中國新能源電池市場,是一個必然事件。CATL/比亞迪等等剛剛成氣候的電池大佬,要重新做市場定位了。

013《特斯拉國產化將對國內車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3.對電機行業的衝擊。Tesla一直是為感應電機為榮的,但是也開始逐漸向永磁電機過渡(其中的技術優劣勢此處就不長文分析了)。電機技術路線的選擇,必將影響本土造車新勢力對未來電機技術路線的重新定位。另外一點,永磁電機的核心材料釹鐵硼礦,主要在中國人手裡,而冶煉技術主要下日本人手裡,所以Tesla在中國建廠,對於中系的相關礦業,以及日系的冶煉業,都是一個極大的利好。相關的企業很容易搜得到,這裡就不推薦股票了,大家自己搜搜吧,沒準能發個小財呢。

4.對於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衝擊。傳統主機廠一直對新能源汽車採取欲拒還迎的態度,終於,雙積分政策出來了,不得不正裝上陣了,口號很多,但是行動起來還是慢吞吞的,畢竟船大掉頭難啊。而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拿到發改委和工信部資質的畢竟只有十幾家,雖然現在政策上允許代工廠,但是畢竟是個臨時過渡方案,這種狀態持續不了幾年啊。造車新勢力面臨的問題很多,一個是技術的底蘊和儲備,畢竟人家Tesla幹了十幾年了,國內這幫新勢力從成立到現在也就3-5年光景,真正開始研發和集成,也就2-3年的公司,這個技術底蘊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啊,需要時間的積累。第二個問題是,國內造車新勢力普遍沒錢啊,一直靠燒資本的錢撐著,而蔚來稍微好一點,銷量過萬且在美股上市。2019年,資本的寒冬將會繼續,所以造車新勢力都在心裡有無數個羊駝啊,誰能到達10萬輛的盈虧平衡線,誰能最終活下去。而Tesla就不一樣了,產能爬坡早已搞定,技術底蘊足夠,生產管理經驗充沛,基本上直接照搬美國2個工廠的經驗就可以,這效率不是還處在摸索階段的造車新勢力可比的。

另外一個技術細節是,Tesla在上海建廠,理論上阻擊了蔚來在上海的建廠進程,這對蔚來是個打擊。當然,蔚來可以選擇其他地方建廠,但是選擇一個優質的產業集群(主要是零部件)集中地,不是那麼容易的。理論上,上海和江浙最理想,廣東次之,環渤海地區和華中也可以作為備選。上海始終是理想之地,相關部門要保護一下國產品牌哦。

5.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衝擊。Tesla的策略是高舉高打,然後逐漸介入中低端市場(國內的未來、前途也是這個路線;其他則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感覺,比如某某某......)

013《特斯拉國產化將對國內車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要想在財務上出彩,基本上要靠model3,國產化以後,通過CKD的方式,避開了關稅的問題,又能利用國內低成本的人力資源等,包括政府可能有不同類型的稅收和政策優惠,那麼Tesla的產品一定會對傳統的A到C級別燃油車市場,以及NEV(純電動)市場造成很大沖擊。畢竟,要我選,多花幾萬買個model3這樣的小玩具,倍兒有面子,泡妞哄老婆都不是問題,續航里程也高,Tesla自建的充電體系也比較完善,有啥理由不買呢。對國內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如何正面回擊Tesla,是3年內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這還不包括傳統主機廠的轉型衝擊。

6.對於汽車金融的衝擊。美國市場上75%的新能源汽車都是通過融資租賃(Leasing)出貨的,其基礎是美國汽車金融業的發達底蘊。反觀國內,去年Leasing的出貨率只有4%(嚴重懷疑有這麼多,畢竟是第三方報告,不是政府公佈的數據),核心在於國內汽車金融業的欠發達,資金源、人才、法令、保險、二手車處置,都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鏈條。舉個例子,Tesla的Leasing車輛,3年50%兜底殘值回收,國內有多少廠商敢這麼玩呢?即使有幾個,也是打掉牙嚥到自己肚子裡,明顯車輛的保值率不如人家特斯拉嘛,只是個營銷的噱頭而已,賣得越多,財務困境就越麻煩。(相關的數據哥都有,但是此處就不展示了,言多必失啊)。好吧,不管怎樣,大家都必須得玩汽車金融了,你技術不牛,不一定會死;但是如果金融不牛,你一定活不長。

013《特斯拉國產化將對國內車市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7.對智能駕駛的衝擊。說Tesla做到L2.5,沒有人反對吧(真正做到L3又能量產上路的,也就是AUDI A8 在德國的不限行地區了吧)。國內大大小小的廠商,號稱做到L3的,或者直奔L4/L5的,那些新創業的地平線麼、平頭哥們、百度Apollo們,Tesla、Waymo、Mobileye是早晚要進來的。當然,誰輸誰贏還早著呢,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場中美對決,其他所有的什麼日韓、歐洲、印度、俄羅斯,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結局如何,真不好說,能確定的是,中國絕對不會輸,美國未必贏,明白了吧?

就寫這麼多吧,再寫成論文了,並非哥的初衷了。但願列位能入眼。

哥粗陋之見,不一定對,歡迎黃金搬磚。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