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手隔幾發子彈就裝一發曳光彈來指示目標,這樣做難道不會暴露自己所在的位置嗎?

冬季凱風


曳光彈當然會暴露射手的位置,而且二戰中的戰鬥機機槍也確實是幾發子彈就裝一枚曳光彈。可是機槍射擊時本身就會有大量的火藥燃氣噴出,槍口的火焰和煙霧早就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機槍手在戰鬥中天生就是被敵人針對的,所以曳光彈的火光只不過是將暴露的危險又增加了而已,相對於曳光彈重要的作用,實際上這並不是最緊要的問題,所以目前來看曳光彈仍然沒有被淘汰,只是在不斷改進和優化。

什麼是曳光彈?

曳光彈說白了就是抹了發光塗料的普通子彈而已,典型的曳光彈一般是曳光穿甲彈,它的彈頭一般為鎢芯或者鋼芯,唯一不同的是在彈頭尾巴上有一個空腔,裡面裝了個金屬曳光管,在曳光管裡面填充了一些諸如硝酸鍶、鎂鋁粉之類的曳光劑,當子彈擊發後,發射藥燃爆就把曳光劑給點燃了,子彈就會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帶著一道火光劃破天際。

曳光彈有什麼用?

曳光彈一般用來在光線不好或者夜晚的時候顯示彈道,幫助射手進行彈道修正,也能幫助友軍指示攻擊目標,充當小型照明彈使用。曳光彈一般裝備在機槍、機炮這類概率射擊武器以及狙擊槍這類遠距離打擊輕武器上,而像步槍這類中近距離精確射擊武器則很少裝備曳光彈,因為隨時可以瞄準修正彈道,沒有這個必要。

在二戰時,由於沒有火控雷達、激光測距和紅外夜視等先進儀器,坦克炮通常先使用裝備的同軸機槍進行目標彈道指示修正,然後再用主炮進行打擊。而那時候的螺旋槳戰鬥機狗鬥更加依賴曳光彈,譬如美軍的P38閃電戰鬥機裝備了四具勃朗寧M2機槍,在彈鏈中每五發就壓了一發曳光彈,這些曳光彈為飛行員打出明亮的彈道,指示飛行員調整射角和飛行角度,假如沒有曳光彈,那就真的是完全靠人品了。

曳光彈的未來發展趨勢

曳光彈雖然有種種不小的作用,但是其火光太大,確實增加了射手目標暴露的危險,特別是在夜間視線不好的時候,簡直就是敵方火力覆蓋的不二選擇,所以也經常被人吐槽為“曳光彈幹兩頭的活”。軍工人員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問題,所以通過減少曳光劑的裝量發展出了明亮型、微亮型、幽暗型多種適應不同環境的型號。後來索性又通過減少發射藥劑量和曳光劑成分發展出了延時燃燒曳光彈,子彈在出膛一百米以上才會發光。到了現在,有些國家甚至放棄了曳光劑,直接改用發光二極管,這種曳光彈的光不會發散,只能被子彈後方自己人看見,不過這種彈重量太大,目前還沒有被大規模推廣。除了這些方法,關於曳光彈小夥伴們還有什麼別的創意嗎?歡迎留言討論。


軍史吐槽君


曳光彈是一種在子彈後方填充發光材料讓子彈彈道可視,方便射手修正射擊的子彈。

既然如此,使用曳光彈就有暴露位置的潛在危險。

所以在實際使用中,曳光彈並不是一定要隔幾發就裝一發。

曳光彈一般分為3種:

1,明亮型:亮度較高,子彈出膛後就會一直髮光。

2,低亮型:亮度稍微低一些,並且子彈出膛後飛過一定距離才會發光。

3,微亮型:專為配合夜視儀使用,肉眼看亮度很低。

美國人還搞出了一種高端的曳光彈,在子彈尾部加裝LED燈和電池,讓子彈的軌跡只能從放射方向看到,其他位置看不到。

其中二三種是步兵常用的,並不是那麼容易暴露目標,而第一種是飛機機炮,坦克機槍常用的。另外,如今的很多班用輕機槍其實不怎麼用曳光彈,部分射手會喜歡將彈匣的最後幾發子彈換成曳光彈,提醒自己換彈,這是因為班用機槍和突擊步槍的攻擊距離並不是那麼遠,曳光彈能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

曳光彈最廣泛的作用其實是給12.7mm以上的重機槍,機炮測距,觀察彈道。

比如英國的酋長Mk3,它就裝備了專門的測距機槍,通過機槍發射曳光彈,通過子彈命中地面的時間計算距離校準主炮,提高主炮命中率。

F-15,Su-27,F-22這類戰鬥機的機炮也廣泛採用曳光彈,提高命中率,而A-10這樣的攻擊機的機炮反而是不使用曳光彈的,因為在現有火控系統下,空對地機炮設計不需要曳光彈。

另外,通過隔幾發裝填一發曳光彈的方式並不能精確校準彈道:因為曳光彈的曳光劑會燃燒,這會造成彈道畸變,發射後的子彈實際上是越來越輕的,和普通子彈的彈道有一定區別。

所以真正需要曳光彈指示彈道的場合,一般使用的都是純曳光彈。


貞觀防務


確實有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曳光彈可以說是一柄雙刃劍,所以曳光彈針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很多研究改進,暴露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機槍使用曳光彈主要是為了修正彈道或者指示目標,曳光彈的彈頭在彈尾安裝了一截曳光劑,曳光劑在飛行中會被點燃,發出明亮的光,拖曳一段距離,以顯示出彈頭的彈道。曳光劑也具有一定的燃燒特性,能點燃一些易燃的小東西,比如干草等。

曳光彈分明亮型,微亮型和幽黯型。明亮型曳光彈一般在白天使用,明亮型的曳光劑發光強,並且在離開槍口後馬上就會發光,這種曳光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有一句話叫“曳光彈兩頭幹活(tracers work both ways)”,說的就是不但能指示目標,還會暴露自己。而且因為光太亮,在夜間使用的時候甚至會損壞夜視儀。

而微亮型曳光彈一般在夜間使用,微亮型曳光彈的曳光劑一般和明亮型是一樣的,只不過引燃劑採用了弱曳光方案,這種曳光彈不會很耀眼,而且會在飛出槍口一段距離後才會發光,避免暴露自己的位置。

幽黯型曳光彈一般是配合夜視儀使用的,幽黯型曳光彈的光非常弱,肉眼很難看到,只有使用夜視儀才能清晰的看見曳光軌跡,7.62x51mm M276曳光彈就是一種幽黯型曳光彈。甚至還有一種紅外曳光彈,紅外光肉眼不可見,只有通過夜視儀才能看見,進一步降低了暴露自己位置的可能性。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會暴露自己,但情非得已的事情啊。

相對於曳光彈的指示目標的功能外機槍上面放曳光彈的確是情非得已的事情。

相對於傳統步槍,機槍往往射擊頻率更高工作時間更長。

這就導致了槍管在發射子彈的時候受到的火藥燃氣和彈丸摩擦熱量更大。甚至會出現槍管被打紅冒火的現象。

由於熱脹冷縮的問題,槍管在炙熱狀態和冷槍狀態下的物理形狀會有些許的變化。從而導致彈道的細微變化。因此每幾發普通的機槍彈中加裝一發曳光彈是在機槍工作的時候可以更方便的觀察彈著點進行射擊修正的。

往往有經驗的機槍射手在進行長點射的時候會首先用機槍上的瞄準具進行瞄準,但開槍後會將實現迅速移動到目標區域,依靠曳光彈的指示進行目標修正。

這樣射擊的準確性可以大大的提高。


對於怕暴露目標的問題來說,第一機槍陣地會相妒於步槍陣地遠一點點,很難被步槍攻擊,第二機槍沒有消聲器,暴露機槍陣地也不會僅僅是因為曳光彈的指示,射擊的巨大聲響和煙霧就已經直接暴露目標了。第三目前有設計離開槍口飛行一段距離的曳光彈,或者利用磷火指示劑的曳光彈。

不過通過減低裝藥量使曳光彈在離開槍口後再點燃的設計彈道和普通彈道差別太大,因此也就失去了修正彈道的作用就用的很少。

其次用磷火指示劑的曳光彈,雖然只有接近於彈尾的方向可以看到光,但是在飛行的過程中磷的不斷燃燒會導致子彈的重心不斷偏移,因此最終彈道修正的作用效果也不大。

因此這兩種曳光彈用的也就很少了。


軍武數據庫


不會!原因很簡單,稍微有點頭腦的機槍手都會使用延遲發光的曳光彈!而不是使用出膛即發光的彈種。

先說一下能夠暴露自己位置的曳光彈,這種曳光彈出膛就開始發光,在空中顯示完整彈道,也就是說敵人能清楚的看到你的位置。

使用這種彈藥,不是因為士兵不怕被發現,而是因為自己處於進攻方,本就已經被敵人識別。這時主要使用曳光彈為友軍指明攻擊目標方便協同。還有一種情況,己方有火力優勢,壓著敵人打,根本不怕被敵人發現(這種是最爽的)。

下面說重點,不會暴露自己位置的曳光彈-延遲發光曳光彈

簡單看一下曳光彈彈頭組成,在尾部空腔放置曳光劑,並由金屬墊片密封。彈頭擊發的同時,火藥氣體通過傳火孔引燃曳光劑,但此時壓力尚小,曳光劑在彈頭空腔內燃燒,不會發光。

直到壓力變大沖破墊片的時候,曳光彈才開始發光,此時彈頭飛離射手已經有相當的距離,因此也就不會暴露射手位置了。

關於顏色,可以算是多種多樣了,鍶:紅光,鈉:黃光。大家知道加入銅元素髮什麼光嗎?


世界兵器


機槍手用曳光彈來指示什麼目標?給誰指示目標?真正戰鬥中沒聽說過要裝曳光彈來指示目標的,如果需要給其他人指示目標,裝一發進去就行了,沒必要搞那麼複雜吧。何況現代戰爭地面槍戰已經很少了,很多時候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戰鬥就結束了,很多年前就看過一個統計,說現代戰爭大約要十萬顆(?)子彈才能打死一個敵人。現代戰爭都是不對稱作戰,更多依賴於導彈、飛機,只有一些窮國小國比拳頭,才會主要用到槍械,這應該算是新時代的扔石頭比賽了吧。

想起來了,以前學習的時候,專門教過要把曳光彈和正常子彈分開裝,區分清楚,以免裝到彈匣裡打出去暴露目標。所以題主說的情況在戰鬥中是大忌,應該是不存在的,除非是在電影裡。反正手榴彈都可以打飛機,電影裡用曳光彈效果更好,導演何樂而不為呢?


徐德文O戴維科學


機槍使用曳光彈當然會暴露自己的位置,但是機槍的作用就在於火力壓制、封鎖敵軍,因此必須使用曳光彈才能取得不錯的效果。而如果機槍陣地暴露了,完全可以後撤至後備機槍陣地繼續作戰。

機槍在使用中往往要射擊很遠的目標,因此彈道就會有較大的下滑,而在光學瞄準具不發達而且裝備量很少的情況下,射手很難判斷究竟有沒有命中目標,所以曳光彈就成了很不錯的裝備。再射擊時,每隔幾發普通彈就有一發曳光彈,通過彈頭物質的燃燒來形成一道明亮的光線,這樣一來即使是在白天,依然能讓機槍射手能大致判斷命中情況,並據此做進一步的調整。

而在夜晚,機槍射擊時的曳光彈產生的痕跡會很明顯,也就是夜間戰場常見的一道道光線,而實際火力密度會更強。而此時機槍陣地就會很容易被敵人發現,並會受到壓制或者反擊。但是其實機槍即使不使用曳光彈,敵軍也會根據聲音等大致判斷攻擊來源,所以機槍陣地暴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給機槍是用燃燒彈獲取更好的射擊效果更實際一些。此外,機槍一般都佈置有預備射擊陣地,及時的機動就能避免敵人的還擊,從而繼續作戰。


僱傭兵


在軍演或者電影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曳光彈劃破夜空。一般情況下,機槍的彈鏈中每5發子彈裡有一發是曳光彈,以指示彈道,可以更方便的指示正在攻擊的方位。不過這種方式會不會暴露射手的位置呢?

通過了解子彈的構造我們可以發現,發光的曳光管是安裝在子彈尾部的,這樣只有子彈後半球也就是我方可以看到它,而處在彈頭前半球的敵人是無法看到的。不過有些小口徑火炮的曳光管比較大,從前側方依然能看到,也就是存在暴露自己的可能。

相比曳光彈的光芒,其實更容易導致暴露的則是槍炮射擊時的膛口焰以及槍聲。在稍近距離且有障礙物比如樹叢遮蔽的情況下,槍聲更容易暴露自己,而無遮擋的情況下膛口焰更為矚目,有規律閃爍而且非常耀眼,非常容易被目視察覺。目前對於膛口焰這塊一直沒有很好的處理辦法,只能通過消焰器略微抑制一下,而無法完全消除。


紫龍防務觀察



兔哥42928


這個我還算有點發言權,我當兵時的專業就是12.7高射機槍,用的子彈基本就兩種,一種是穿甲彈,一種是穿甲燃燒曳光彈,就穿燃曳來講,彈頭外面一層合金皮,裡面前半部分是鄔鋼穿甲當頭,後部是一個長約六七毫米的類似銅質曳光管,裡面是類似火藥的藥劑,飛行時就靠這個管發火發光來指示彈道,接觸目標後鎢心彈頭從裡面破皮而出實施穿甲,同時在鎢心彈頭和包皮中間有燃燒劑經破皮摩擦引燃,步槍彈也一樣無非就是口徑小,但步兵打槍很少會用到這種子彈,原因是步兵可以瞄準後一槍一槍打,而高射機槍主要玩的是概率,所以需要這種子彈來指示彈道。至於有朋友說到槍口火光大,容易暴露,這個確實沒很好的辦法,因為槍口制退器的原因,火焰會從槍口前方和兩邊同時噴出,並且火團非常大,所以敵方會很快發現你的位置,因為你這屬於重火力,屬於敵方首要打掉的目標。為了自保,所能做的一個是在自身和槍上做查樹枝之類的偽裝。一個是打短點射,儘量不要長點射。一個是建立掩體。最後才是打一會兒換個地方,為啥是最後才換地方,那可不是步槍拿起就跑,趴那就打,這得三人抬或拆零散幾個人拿再重新選擇陣地,建立射界,做掩體,特別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