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東明石化,發展迅速
李湘平接受記者採訪,他的身上,有一種做大事必備的魄力
大眾網菏澤12月13日訊(記者蘇龍生)2001年,不到40歲的李湘平接手東明石化。15年間,他躬身一線、革故鼎新,將接手時虧損1356萬元、年產能30萬噸的地方小煉油廠,一舉發展為擁有300億元總資產“地煉”龍頭企業。
東明石化從行業“老么”一舉成長為“地煉”行業“龍頭老大”,李湘平走了關鍵的五步路。精簡機構,建立日照—東明輸油管道,打通生存“主動脈”;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進口權,一解原料不足“之渴”;成立“地煉採購聯盟”,在國際原油採購平臺抱團作戰;自建加油加氣站,打通銷售終端;依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打造石油化工“戰艦”。
熟悉李湘平的人都知道,他在下一盤從源頭到終端自產自銷、立足菏澤放眼世界的“行業大棋”。
1356萬元虧損,上任之初遭當頭棒喝
2001年,李湘平正式接手東明石化。在李湘平的記憶中,2001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全國經濟下滑,當時政策環境下艱難求生的“地煉”行業生存更加艱險;企業年終結算,1356萬元虧損額冰冷地擺在面前。經濟環境嚴峻,給了李湘平當頭一棒。
李湘平口中所說的“地煉”,是地方性煉油廠的簡稱。1988年國家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進行業務重組,小煉油廠區別性關停並轉。加工能力在1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大多劃歸為兩大國有石油公司;產能在100萬噸/年以下的企業,選擇性保留82家,稱為“地煉”。
東明石化就是保留下來的82家企業之一。
作為宏觀政策調整下的“幸運兒”,長期以來,東明石化的日子過得並不輕鬆。國家政策對地煉行業進行嚴格管控,國有石油公司長期不開放資源,地煉行業沒有原油進口權。縱然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李湘平上任首年,既面臨巨大考驗。
對內精簡機構,開通日照—東明輸油管道:走好關鍵第一步
接手東明石化之後,李湘平清楚地看到體制對東明石化發展的限制。他頂住壓力,對人事、薪酬、分配等機制,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沒有思路,李湘平請來專家,成立專家委員會,制定出“三步走”、“擴大油頭、化工轉型”等戰略,東明石化的發展有了方向。
2001年、2002年,是國內各石油企業生存艱難之年。國內原油賣不出去,部分油田進行封井處理。此時,揹負鉅額虧損的李湘平,卻用“以利潤換合作”的驚人之舉,為企業發展儲備上“第一桶資源”。
李湘平上任之初,力排眾議,從新疆、陝西等地拉回數千噸原油,此舉大大緩解國有石油企業的燃眉之困。李湘平雪中送炭之行,贏得各石油企業的認可,東明石化手裡漸漸有了“原貨”,企業正式運營。
2007年,中石油與山東省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東明石化加入合作之中。藉此合作,東明石化與中石油成立合資公司,建設日照—東明總長度462公里、輸油能力1000萬噸的原油管道。“日東輸油管道”,是2015年之前,東明石化賴以生存的一條“主動脈”。
呼籲政策轉變,東明石化獲國際原油進口資質:踏實走好第二步
但是,僅僅依靠國內原油資源,並非企業生存長久之舉。原油缺少且成本較高,像韁繩一樣,牢牢束縛著東明石化的發展。李湘平記憶中, 2011年到2015年是企業發展最為艱難之年,虧損數以億計。
東明石化遇到的“瓶頸”,是所有“地煉”企業面臨的共同困境。接手東明石化以來,李湘平聯合全國“地煉”企業相關負責人,多方奔走,呼籲國家向民營煉油企業開放原油進口貿易資質。長期的奔走呼籲終見實效,轉折在2015年到來。
2015年8月24日,國家商務部網站發佈公告:賦予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東明石化成為山東首家同時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進口權的地方民營煉油企業。15年間,壓在李湘平心頭最大的一塊“石頭”,重重落地。
原油進口權向著民營煉油企業開放,釋放出國內石油行業市場化模式開啟的信號。“地煉”企業終於可以在國際原油進口舞臺,與國有石油公司公平競爭。這對“地煉”企業精簡採購流程、降低原料成本,大有益處,是企業長久發展的“破頸”之舉。
2015年,在取得750萬噸原油進口配額之後,東明石化實現758億元的銷售收入,拉動當年菏澤整體稅收增長20%多。“前幾年挖得坑,一舉填平。”李湘平自豪地說。
成立“地煉聯盟” 抱團作戰:三步跨上國際舞臺
2016年2月29日,獲得原油進口權後,李湘平又做了一件大事:發起併成立了中國(獨立煉廠)石油採購聯盟(以下簡稱“地煉採購聯盟”)。
“地煉採購聯盟”作為一個集中採購進口原油平臺,聚集眾多有進口原油配額的地煉企業。在該平臺上,所有企業集中採購、一致談判、統一價格、集中結算、集中貸款。通過抱團作戰,中國“地煉”企業第一次在國際巨頭面前有了發聲機會。
目前,全國有17家擁有進口原油貿易配額的企業進入“地煉採購聯盟”,僅山東省就有14家。目前,“地煉採購聯盟” 運營的石油進口份額佔山東原油進口配額的1/3,佔中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5%。“可以說,我們原油進口的價格在國內是最低的,採購性價比是最高的。”李湘平說。
面對“地煉採購聯盟”帶來的諸多好處,李湘平歡喜之餘,想的更多的還是聯盟未來。
李湘平意識到,“地煉採購聯盟”成立之後,在與國外原油供應方接觸中,處處面臨著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國內國際貿易差異較大的困境。企業長久發展之計,在於打破此類交流壁壘。
2012年,東明石化在新加坡成立分公司,分公司招聘的當地員工,因為熟悉本地大正方針、風土人情,公司發展迅速。此舉在李湘平看來,同樣可作為“地煉採購聯盟”解決問題之徑。
自建加油加氣站,構建企業銷售終端:首尾銜接進行第四步
如今,東明石化產業鏈前端的原油採購平臺構建基本成熟,李湘平身上的擔子卻更重了。李湘平這條“重擔”上,首先要挑起的,就是東明石化的油氣銷售終端。
李湘平告訴大眾網記者,石油銷售終端項目龐大,牽扯選址、人員、資金、消防等各方面因素。前些年,東明石化生存環境艱難,銷售終端建設一直沒有顧及上。如今,企業前端架構基本完成,李湘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油氣銷售終端建設上。
在李湘平看來,搞企業是點,搞銷售是面,要做百年企業,必須由點及面進行發展。東明石化在與卡塔爾兩大石油巨頭簽署的初步協議裡,就包括在東明石化菏澤煉油廠方圓300公里範圍內的六個省份建立並運營1000家混油、非油、液化或壓縮天然氣加油加氣站。
“原先缺少資源,沒法發展,現在產能提上來了,地方政府、股東、社會各界對我們的期望值更高,我們要更好更快地發展,現在壓力都在銷售終端建設上。”李湘平透露,東明石化營銷網絡建成後,按照每年750萬噸的規模,東明石化每年將至少提升50個億的效益。
發展石油化工 部署長遠未來 暢想企業發展第五步
李湘平稱,做好前四件大事之後,東明石化今年基本實現滿負荷運轉。當前的目標是年底之前,爭取實現千億元資產,千億元收入,百億元稅收。
在東明石化長期佈局中,發展石油化工,是李湘平即將做的第五件大事。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標誌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東明縣先後被確定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石化深加工基地、山東省優質石化產品生產基地。李湘平看來,依託戰略政策優勢,東明石化可以謀劃一盤“大旗”。
如今的東明石化,前有采購配額,後又銷售終端,中間依託國家戰略優勢。東明石化這艘“民煉”大船,前面是一篇更加開闊的航行水域。
閱讀更多 大眾網菏澤站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