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別人的人不值得被人尊重,不是嗎?

歧視別人的人不值得被人尊重,不是嗎?

本年的冬天,王室的天王姬林派出大夫凡伯去魯國訪問,結果凡伯走到了衛國楚丘這個地方,被戎人襲擊,戎人將他俘虜帶回了自己的國家。

>>>> 這個事兒說起來實際上錯在凡伯。

之前戎人到王室去訪問,去朝見天王。按照當時的習慣,朝見完天王之後要和王室的公卿大夫見面。而公卿大夫首先會在祖廟裡面接見以示重視,其次會私下裡接見以示親近。

這兩次接見,來訪的這些人都應該贈送給公卿大夫,包括:玉、馬、皮、圭、璧,帛等類似這種在當時比較有價值的東西,而公卿大夫收到禮物以後,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設宴款待來訪的客人並且回禮。

所以戎人朝見完天王之後,緊接著就見這些公卿大夫,而凡伯就是這些公卿大夫中的一位。自然,戎人就向凡伯遞送了禮物,可是凡伯沒有回禮。

不回禮,就意味著凡伯沒有把戎人當客人看,這下激怒了戎人,才有了這次綁架事件。

>>>> 可是凡伯為什麼不回禮呢?

明明人家給了你禮物,你就回了不就行了嗎?這個,是中國的一種歧視。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歧視。可是我們和西方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不講究種族歧視,我們講究的是文化歧視。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黑人也好,白人也好,什麼人也好,只要你和我文化同源文化相通,只要你和我行一樣的禮,做一樣的事情,那我就認為你跟我是一撥人,我就會公平、平等的對待你,把你當成我的族群中的一員。

但是如果你的文化要是和我不一樣,我有可能就會歧視你。而中國從春秋以下的上千年,周邊的這些相對小的文化區域,在文化程度上都比中國差。所以中國就產生了一種很自大的情緒,就是說,你只要和我文化不同,我就認為你是野蠻人,你是野蠻人我就不把你當人看。

凡伯的例子就是這樣的。我們前面提到過,戎人在整個周代朋友圈裡面屬於最外圍,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周代的野蠻人,蠻族國家。所以在凡伯看來,戎人把禮物送給他,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隻能說明這批戎人相對其他戎人來說比較有教養。可是他回禮給戎人,就是把自己降到跟野蠻人一個層次上,這不是有失身份嗎?

可是你不回禮,不把別人當客人看,甚至不把別人當人看,反過來別人也不會把你當人看。所以最後就用武力把你扣押了。

從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人生而平等,無論是國家,民族還是個人,無論是先進還是落後,只有我們以公平、平等的視角去看待對方,才有可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反過來說,你才有可能自重。就是這麼個道理。

>>>> 十二月,陳國和鄭國講和。

之前,陳國的國君陳鮑對鄭國不屑一顧,可問題是鄭國和宋國講和了,所以陳國也就因勢利導,與鄭國講和。

陳鮑派出了當時勸他和鄭國和解的公子陳佗到鄭國來參加盟會。

十二月初二,陳佗到了鄭國,和鄭寤生舉行盟誓。在歃血的時候,公子佗不知道怎麼回事,心不在焉。當時鄭大夫洩駕說:“陳佗連結盟都不專心。恐怕要大禍臨頭了。”洩駕,就是南燕國和鄭國對抗的時候,鄭國三大夫祭足、原繁、洩駕三人帶軍抵抗南燕的軍隊之一的洩駕。

同時這邊,陳佗到鄭國來舉行盟會,鄭國又派出了鄭國大夫良佐到陳國參加盟誓。

十一日,良佐和陳鮑舉行盟誓,回來之後就嘮叨說,感覺陳國有內亂的跡象。

你看,鄭國的兩位大夫,洩駕,良佐都覺得陳國要發生內亂,陳國要出事。可是呢,陳國的國君陳鮑沒有這麼認為。

>>>> 陳鮑在王室碰見了鄭國的太子鄭忽。

鄭國和王室之間互質人質,鄭忽就是鄭國的人質。結果陳鮑相中了鄭忽,於是就跟鄭寤生提出來要招這位鄭忽做他的女婿。

鄭寤生一聽,既然兩國結盟了,而且下面可能要對宋國行動,當然要把宋國的羽翼全部翦除掉最好,當即拍板,於是鄭忽就和陳鮑的女兒定親了。

這一次在王室的定親,放到我們之前說的三書六禮裡面,在六禮裡面這個屬於納徵、納幣。也就是說,聘禮已經送給陳國了。緊接著,親迎是在明年。

一邊說陳國要內亂,一邊說要辦喜事。到底是喜事先來還是壞事先來呢,這個我們放在後面再講。

當然,我就那麼一說,您,就那麼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