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敵國,一聽說對方出現嫌隙,立即要求和解,這是什麼手段


即使是敵國,一聽說對方出現嫌隙,立即要求和解,這是什麼手段

29 魯鄭和解

魯息姑進入在位執政的第六年。

>>>> 本年一開春,鄭國派來使者要求和魯國和解。

我們之前講過很多鄭國的事情,比如鄭寤生和鄭段兄弟之爭,鄭寤生和王室之間的互換人質,鄭寤生和宋衛之間的糾結,四國伐鄭,五國伐鄭等等。但是呢,鄭國和魯國之間很少有什麼糾葛。

勉強說起來,也就是前幾年的時候鄭國要討伐衛國,請求邾國幫忙,邾國就拉了魯國的一位公子叫做魯豫,一同出兵。

後來四國伐鄭的時候,也是要求魯國出來幫忙,然後魯國有另外一位公子叫做魯翬聯合其他四國一共五國一塊兒伐鄭。

但是這些行為都不是魯息姑正式批准的,而是這些公子們的擅自行動。所以魯國和鄭國之間似乎是一種不結盟不對抗的狀態。主要因為魯國離鄭國比較遠,不是直接的鄰國。

**>>>> 而魯鄭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好。

比如說,以魯息姑為例,魯息姑沒有做國君的時候,就曾經和鄭國在一個叫狐壤的地方作戰,還被鄭人俘虜了,如果不是有貴人相助,恐怕也不會這麼輕易逃出此劫。

況且魯宋之間是盟國,宋鄭之間是敵國,加上之前魯翬參加的五國伐鄭,所以說,魯國和鄭國如果說是敵國也不算過分。

可是,本是鄰國的宋魯之間在去年發生了嫌隙,上集我們說過,當時鄭國攻入了宋國的外城,宋國就要求魯國支援,可是宋國派去的使者出言不實,引發魯息姑的不滿,最終魯國沒有派兵支援,所以宋魯之間就發生了嫌隙。

這裡要誇一下鄭國的國君,鄭寤生。

鄭寤生一聽說宋魯之間發生了嫌隙,一開春馬上派使者來和魯國和解。以鄭寤生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和魯國和解,至少是分化了宋國的力量,如果以後鄭宋之間再發生戰爭的話,魯國鑑於兩邊關係,只能保持中立立場。

由此可見,鄭寤生的反應是何其的迅速。

>>>> 最後,鄭國主動要求和解。

而魯息姑本來就是和平外交的政策,所以,一拍即合。由此,兩個國家過去的恩怨挖平,重開新篇。

>>>> 同樣是春天,晉國也派出了一位官員,九宗五正頃父的兒子嘉父。

九宗五正是官名,大概是屬於宗租的官員,專門管理晉國的公族的職務。頃父是這個人的名字,而晉派出的是頃父的兒子嘉父。從隨地把那位被曲沃鱔趕走的原來的晉國國君晉郄帶了回來。

但是這有個很尷尬的事情。就是去年的時候王室已經立了晉郄的兒子晉光做晉國的國君。晉郄回來之後,也沒有他的位置可以坐了,所以晉國就把晉郄安置在一個叫做鄂的地方,後世就把這位晉郄稱作晉鄂候。

這個事情說起來,其實應該是去年的時候,王室安定晉國的時候,就應該把晉郄給請回來。可是一直延到今年,於是就出現了這種尷尬的局面。

可是呢,王室就喜歡這麼任意胡為,我們一點兒不覺得奇怪。

當然,我就那麼一說,您,就那麼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