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徐東阻擊戰華野阻擊部隊為何邊打邊退,是遵照誰的“聖旨”

徐東阻擊戰被譽為解放戰爭三大阻擊戰之一,這場阻擊戰的前沿陣地北起大黃山一帶,南至鄧樓村一帶(今屬銅山縣張集鎮)全長將近二十公里。而其縱深陣地則是北起不老河,南至黃河故道間扇狀展開的。南北最長處在三十公里左右。阻擊線的北段是華野十縱,中段為七縱,南段是十一縱。因為徐州通往碾莊的公路和鐵路都在這條阻擊線的北部,所以,阻擊戰首先從這裡打響。

1948年徐東阻擊戰華野阻擊部隊為何邊打邊退,是遵照誰的“聖旨”


1948年11月12日晨,華野阻擊部隊的縱深陣地尚未構築完畢,李彌兵團第八軍四十二師在坦克飛機的掩護下,就開始向位於銅邳公路上的寺山口(今鼓樓區孤山村一帶)發起攻擊。當時駐守在寺山口的是十縱第八十四團。面對數倍於己且裝備精良之敵,這個團打得十分頑強。整整一天之中,連續打退李彌兵團的進攻達十餘次,八十四團雖然傷亡十分慘重,但始終堅守陣地。為整個阻擊部隊構築完善的縱深陣地贏得了寶貴時間。

1948年徐東阻擊戰華野阻擊部隊為何邊打邊退,是遵照誰的“聖旨”


11月13日,已經集結完畢的邱清泉、李彌兵團東援部隊自北向南全面向華野前沿陣地發起攻擊。蔣介石接連幾天向邱清泉等人發報稱:黨國存亡,在此一舉,吾弟應發揚黃埔精神,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不惜一切犧牲,將當面之敵擊潰,以解黃(百韜)兵團之圍。中央軍委於當日的電報中明確指出:現邱清泉正在向東增援,請粟裕、陳士榘、張震酌量對黃百韜各軍被殲情形,當黃部將近全殲之際,讓邱清泉向東深入大許家、曹八集,以便將邱兵團包圍,使其跑不掉,然後徐圖殲滅之。

1948年徐東阻擊戰華野阻擊部隊為何邊打邊退,是遵照誰的“聖旨”


因為這是一場誘敵深入的阻擊戰,所以對時間的要求非常高,要完全根據圍殲黃百韜兵團戰鬥的進展情況來決定。把邱李兵團放過來太早,勢必會影響圍殲黃百韜兵團。而放晚了也是不行的,因為如果援軍發現黃百韜兵團已經完全沒有了援救的價值恐怕就不會向前開進了。所以,這場阻擊戰從一開始就打得很有些特殊,華野阻擊部隊是打打退退、退退打打。11月14日邱李兵團繼續向東攻擊前進,但在華野的阻擊下,進展十分緩慢。蔣介石十分焦急,接連幾天都電令邱李,要求他們當夜到達碾莊一帶。當晚,粟裕在邳縣土山鎮召開作戰會議,決定以第10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政委劉培善指揮之第7、第10、第11縱隊從正面阻擊徐州東援之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