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時間來到2019年,自2008年iphone開啟智能手機的新時代已經有整整十年之久。十年裡智能手機從初具雛形到全球年出貨總量達到14.55億部。作為消費者,我們一起見證了無數品牌的誕生,也見證了直到今天手機市場只剩下幾位巨頭和幾家危在旦夕的小廠。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而這過程中消失的手機品牌也並非只是在這場優勝劣汰的角逐中被競爭下去,在智能手機的發展過程中,它們一起把蛋糕做大,嘗試和摸索道路,為現在國產手機的崛起奠定了基石。我們就來細數下這些曾經在手機市場上叱吒一時的手機品牌

樂視手機

樂視最早做流媒體視頻起家,在推出智能電視而廣受好評後,為了建設自己的“生態化反”,推出了樂視手機。樂視的初衷是用低於成本的價格售賣手機,通過自家UI的導流以及綁定手機的視頻和直播帶來的後續廣告和訂閱服務的收入來完成盈利。作為比小米更加兇狠的價格屠夫,樂視手機一度將驍龍旗艦機的價格拉低到千元價位,或許大家還記得賈躍亭高呼“為夢想窒息的”那個夜晚。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然而最終被汽車業務拖垮財務的樂視,再也沒有機會證明生態補貼硬件的模式有沒有可行性。在第三代樂視手機樂PRO3發佈後,樂視放棄了手機產品線。如今的樂視和賈躍亭也沒有了關係。

樂PHONE

作為國內智能手機的先行者,聯想前前後後擁有樂phone,zuk,聯想,moto多個品牌。在那個國內智能手機還處於混沌初開的年代。國內堪稱旗艦機只有樂phone和魅族M系列,考慮到魅族早期手機採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樂phone是當之無愧的國產安卓機王者,沒有之一。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樂phone最早發佈於2010年CES大展,被譽為當時最接近iphone的手機。不同於原生安卓的四葉草界面,圓潤的手機外表,一度是國產手機的驕傲。然而過高的定價,除了在當時來說算得上好看的界面,卻有著糟糕的流暢度和兼容性。在小米等手機廠商大打性價比牌之後,沒有出眾的能力支撐其品牌溢價的樂phone慢慢的消失於大眾視野。

ZUK

作為聯想旗下的另一個品牌,ZUK在誕生之出就託付著聯想在互聯網渠道立足的重任。在推出了首款Z1手機之後,平庸的售價,平庸的配置,並不算好的UI體驗,和小米一樣飽受詬病的搶購規則。ZUK並沒有獲得市場的承認。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在沉積了一段時間後,ZUK再度發佈當時性價比最高的手機Z2,主打小屏旗艦。但是黃牛充斥,一機難求的局面並沒有得到解決,手機還有著發熱嚴重,殺後臺,攝像頭孱弱的各種問題。甚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作為友商的魅族還為其製作了FLYME版ROM。在發佈zuk edge之後,聯想判處了這個品牌的死刑。如今ZUK商城已經變成了MOTO手機商城,相關網站也會跳轉到聯想社區。

IUNI

2014年IUNI手機出現在安兔兔數據庫中,隨後這個陌生的手機品牌正式的走進消費者的視野。IUNI手機秉持著小而美的宗旨,除了精美的手機設計,簡潔明快的UI設計,手機還不預裝任何第三方軟件。在一段時間內,IUNI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認可。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但是作為金立的孩子,IUNI似乎從創史之處就沒有得到金立不管是宣傳還是渠道上的扶持。就如同一個野孩子一般,IUNI一直在孤軍作戰,在後續推出幾款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手機之後,IUNI也宣佈關閉官網。

金立

在功能機時代,金立在一眾外國品牌的生死傾軋之下,通過一系列主打商務語音的手機悶聲賺了一筆,成為了國內市場除了諾基亞和三星的出貨量第三名。“金品質,立天下”的廣告語家喻戶曉。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然而在智能機時代,金立在初期並沒能跟上步伐,推出IUNI品牌試水互聯網手機,卻沒有太多支持。自身智能手機的定位依然沒有離開商務,安全的老路子。在80後成為消費者主力軍之後,這些機型一經推出就已經縮小了品牌受眾。事實也證明鑲鑽,真皮,安全,這些脫離智能手機本質的特點終究是徒勞,包括VERTU手機在內,沒有一個能活的下來。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事實上自2017年,金立就開始了虧損之路,但金立依然秉持著功能機時代的燒錢戰略,動輒幾個億的代言,從馮小剛,余文樂,薛之謙。但這些明星與金立不匹配的品牌屬性並沒有為金立帶來銷量。或許從一開始,金立就應該如同步步高一樣斷臂求生,用新品牌來改變消費者對自身的固有印象。

直至2018年,金立董事長劉立榮因挪用公款賭博被公眾所知,曾今的國產霸主再也不復存在。

魅藍

2018年9月李楠在微博承認魅藍不會有了,以後也不會有了。作為魅族主打性價比,與紅米對抗的品牌,魅藍在一段時間內肩負著為魅族走量的責任。但與聯發科的聯姻,每一年都變化產品線策略,從機海戰略到縮減產品線。魅族旗艦被聯發科扼住性能的咽喉時,採用同樣處理器的魅藍甚至倒打自家品牌,出現了“魅藍真旗艦”的狀況。品牌分化的失敗讓魅族品牌早期獲得的口碑與市場份額慢慢流失。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魅藍E3發佈之後,定位青年良品的魅藍手機在沒有官方申明的情況下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尼采

尼采手機絕對是手機界最大的跨界,傳聞煤老闆投資的手機品牌從誕生就劍走偏鋒。沒有為發燒而生,沒有搞粉絲經濟。尼采手機“手機工廠店”開遍三四線城市。永遠的配置不明,永遠的雷同於iphone的外觀,甚至連UI到設置界面都是IOS的外觀,動輒不足千元的售價竟然在短短兩年內,單款產品銷量達到第12名。但是尼采手機並沒有脫離山寨機的本質,差強人意的質量,難以解決的售後,廉價的質感不是瘋狂宣傳,搞噱頭就能拯救的。中國的市場也經歷了從消費者觀念到新市場規則建立的種種變化。

一將功成萬骨枯,細數已經消失的手機品牌(國產篇)

結語

智能手機飛速發展到如今市場飽和的十年裡,消失的品牌遠遠超出以上列舉的這些,還有諸如大可樂,佳域,青橙,藍魔等品牌。從南方數碼品牌藍魔,昂達,臺電,酷比,明星做手機,韓庚,王自健,英語老師跨界做錘子手機,視頻門戶做手機如愛奇藝,PPTV,傳統家電品牌海爾,海信,TCL。每一個新市場的誕生都會經歷從藍海到泡沫到重新洗牌的過程,如今鉛華洗淨,現存的手機品牌或多或少的走過以上這些品牌的彎路。能活下的當然了不起,失敗的也未必可恥。這段短暫的歷史或許算不上一面鏡子,但這十年是國內經濟從高速增長到放緩,市場規則從無到有,供應鏈體系逐漸完善,監管體系從零散到組織化,消費者主力轉移的十年。這不僅見證了智能手機發展也見證了國內互聯網乃至新經濟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