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有的學渣比學霸更容易取得成功?

所謂學霸學渣的爭議挺多的,不妨從以下維度的成功要素來分析一下。

為什麼說有的學渣比學霸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知識與技能——學霸佔優

這是學霸們最擅長的部分,語數英理化,琴棋書畫,都屬於這個範疇。

對於職業選擇來說,這也是一個很明顯的優勢,也意味著可以獲得更多的選擇機會。試想,如果大學都上不了,除非你是富二代官二代,否則選擇面將會是非常窄,或可能吃相當的苦頭。

有人說,所謂大學,不過是旅行中的不同交通工具而已,有人坐汽車、有人坐綠皮火車,有人坐臥鋪,也有人坐飛機。但不要忘了,坐飛機結識的都是什麼人,坐臥鋪結識的是什麼人,坐拖拉機的結識的又是什麼人,這些資源有可能對你畢生都有影響。很簡單的日子,你的名校圈肯定比你的拖拉機圈的資源雄厚。

至於網上紛紛流傳的班上第一給倒數第一打工,那也只是傳言而已,不排除有這樣的事例,但是,毋庸諱言,就平均而言,成績好的比不好的肯定混得要好,其實最慘的是那種不上不下的。

學霸慘的當然有,但學渣慘的,遠遠更多。北大畢業,即使賣豬肉,賣得其實也還不錯,畢竟頭腦還是活絡的,只是沒有達到社會的期望而已。

讀書,仍然是改變生活的一個最通常、最直接的奮鬥方式。

二、個人特質——學渣佔優

這是冰山下的部分,不一定外部可見,但絕對對事業發展至關重要。比如能不能堅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情,能不能去理解別人有同理心。

這點而言,學渣們可能反而有優勢。因為起點低,沒有什麼好挑剔的,只有踏踏實實地幹。同時也因為在學校時經常被老師批評同學欺壓家長責罵,反而更加容易理解別人,知道別人的難處,懂得如何和別人相處。

相反,有一些所謂的學霸都是被老師家長逼著學習而已,而且,因為身處優越,總是指望別人來適配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適應別人。或遇到逆境時拉不下面子,覺得自己好歹也是個文化人,怎麼和你們混在一起了呢,自視清高,結果就會喪失很多機會。

這是學霸們面對的一個問題點,走得順還好,一旦不順,有可能就是一蹶不振。

三、動機——旗鼓相當,學霸略佔優

所謂動機,就是你有沒有遠大抱負。

比如,一個社會要發展,大家都必須要有獲取財富的動力,如果大家都很佛系,驅動力就會小很多,當然,有可能人家的小確幸也是好好的。

而有的人,雖然學業成績不咋地,但志向遠大,有濃厚的興趣,將來也可能成大才。就像施一公說的,多年其實他的學習成績也就一般般,但興趣愛好非常強烈,結果成為一大家。

這點學霸和學渣沒有明顯的區別,兩種類型裡面都有不同的人員。但總體而言,一個人的基礎越好,志向也會更加遠大,所謂站得高看得遠。

學霸學渣旗鼓相當。至少學霸不會有劣勢。

四、社會角色——旗鼓相當,學渣略佔優

所謂角色,就涉及到與人的交往,這就需要一點情商了。

比如有的人中規中矩,讓我幹嘛幹嘛,而有的人呢,則可以考慮更多一步,比如領導給你提意見,你不僅可以提意見,還能提供解決方案,這麼一來,領導肯定對你刮目相看。

在應試教育下,很容易被思維固化,凡是要考的,一定學,不考的,一定不學。這個特質,通常是在課堂之外才能學到的東西。

如果讀書時沒有靈活性,可能會成為部分學霸的障礙。

五、自我形象——平分秋色

也就是說,對自己夠不夠狠,能不能很好地自律。

總體而言,踏入社會後,學霸學渣其實差別不是太大,學霸的自我形象更多的是來自學校家長的要求,而學渣有可能是系列挫折之後的自我覺醒。

從以上五個方面分析後,大家應該就理解學霸學渣的區別了吧。所謂學霸學渣,只是在當前教育體系下的一個區分而已。真正踏入社會,更多的歷練還得靠自己。

當然,有時運氣也是需要的。

你的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