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要說封建專制王朝最黑暗齷齪的表現是什麼?答案總是少不了宮廷鬥爭。為了爭奪那至高無上的權力,一出出陰謀、顛覆、仇殺、亂倫及骨肉相殘等罪惡不斷地上演、升級,扭曲人性、滅絕人倫的事比比皆是。大家所熟知的宋真宗時期“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便是典型代表。

無論是早期的元雜劇《抱妝盒》,還是後來包公戲中著名的《狸貓換太子》,無不把其中的女主角——皇后劉娥描述成一個卑鄙惡毒、陰險狡詐的女人,以致其千百年來揹負了無數罵名。但其實,這位劉皇后不僅稱得上一代賢后,更是無數打工妹們逆襲的榜樣。她在歷史上的表現,足以讓她躋身古代著名女政治家的行列之中。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從落魄街頭到王府寵姬

劉娥是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郊區)人,14歲時就嫁給了大她六歲的銀匠龔美。和現在很多肥皂劇的劇情一樣,新婚燕爾的小兩口為了開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便不遠萬里來到當時的首都開封,開啟了“北漂”模式。

按理說,這樣一個已婚女子,無論如何也沒法和皇帝產生交集,可命運偏偏就是這樣讓人捉摸不定。在京城幾番闖蕩下來,小兩口花光了所有積蓄卻一事無成,眼瞅再賺不到錢就要餓死街頭了,無奈之下龔美只能揮劍斬情絲,含淚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小媳婦賣了。劉娥雖不願答應,可想到兩個人確實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最後也不得不和丈夫灑淚而別。就這樣,劉娥被賣到了指揮使張耆的家裡。

雖然只是一個打工妹,但劉娥正值豆蔻年華,生得是面容圓潤,秀髮漆黑,身材窈窕,口齒伶俐,張耆對她很是喜愛。恰好不久後,張耆的好哥們、當時的襄王趙恆(趙恆登基前曾先後受封為韓王、襄王、壽王,本文取其一)來張府做客,一下子就看上了劉娥,懇求張耆割愛,把這個美人送給自己。也有一種說法,說是張耆為了巴結襄王,主動把佳人相贈。

但不管哪種說法正確,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就是,劉娥由此成為了襄王的寵姬。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從寄人籬下到入宮為妃

劉娥初入王府,很快就和襄王如膠似漆。但好景不長,不知怎地,宋太宗聽聞兒子竟然在外面找了一個二婚的川妹子,而且還被迷得神魂顛倒,不由得怒從心起。他叫來襄王,喝令他趕緊把劉娥攆出府去,如若不然,就自絕於趙氏祖宗的牌位之前。襄王雖然不願,可皇命難違,他只好假裝將劉娥趕走,暗地裡卻悄悄送到張耆府上,囑咐張耆替自己好生照看美人。從此以後,只要一有空,襄王便喬裝打扮來到張府,和劉娥偷偷相聚,這一偷便是十幾年。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但是,襄王畢竟妻妾眾多,加之需要時常入宮覲見、處理政務,不可能天天去陪劉娥。孤苦無依加上寄人籬下,讓劉娥心裡很是苦悶。為此,深知襄王之心的張耆請來了專業老師教劉娥音律和樂器演奏,還專門讓人為她講解經史。劉娥勤奮異常,而且她明白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再美的容顏遲早會老去,只有使才德與時俱進,才能永遠抓住男人的心。於是十幾年中,不論寒暑,她始終苦學不輟,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難得的是還對古今治亂興衰也很有研究,在治國韜略上頗有見地,這為其日後垂簾聽政時得心應手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功底。

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去世。襄王即位,是為宋真宗。真宗登基後,再也沒有誰能阻止他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了,於是他馬上光明正大地把劉娥接入宮中。因為有之前的經歷,真宗對劉娥既是喜歡,又是愧疚,所以對她的寵愛與日俱增。劉娥通曉史籍,她懂得自古以來,像她這樣一個出身貧寒的姑娘,要想在後宮中立足十分不易。更何況伴君如伴虎,誰能保證皇帝永遠都對自己好呢?所以,劉娥從不恃寵而驕,反而謙卑待人,哪怕對身邊的侍女也同樣施之以仁愛,贏得了皇宮內上上下下的喜歡。尤其是她對待出身襄王侍妾的楊妃,情同姐妹,自己受到的賞賜,一定要求真宗同樣封賞對楊妃。這樣一來,劉娥不僅在無形中提高了的聲望,也使得真宗對其更加青睞。只過了三年,她便從美人晉升為德妃,成為了後宮中僅次於皇后的二號人物。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從皇后到太后

雖然自己地位尊崇,但劉娥也有兩個心病:一是出身貧寒,幾乎滿朝皆知;二是長期用土法避孕,大損其身(當時襄王和劉娥在外偷情是揹著太宗進行的,要是弄出下一代來把風聲傳出去,惹惱太宗不說,遇到寇老西、包黑炭這類不講情面的大臣還會被狠參一本,那襄王沒準真要自絕於列祖列宗了),以致不能生育(一說只能生女兒,生不出兒子)。

正因如此,真宗的郭皇后病故後,真宗欲立劉娥為後,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對。雙方相持不下,後位一直懸空。為了堵住群臣之嘴,劉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平生所學。她宣稱自己的父親劉通宋初時曾掌禁軍,以軍功遷虎捷都指揮使。年幼時父親不幸陣亡,這才家道中落。這段編出來的出身,後來竟然成為史家為其立傳的依據(詳情可見《宋史.后妃傳》)。那沒有兒子怎麼辦?這個也不難,當時正好真宗的侍女李氏(即“狸貓換太子”中李宸妃的原型)為真宗生下一子,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劉娥便將其收養為子。

這樣一來,出身上去了,兒子也有了,朝中反對立其為後的人也越來越少。終於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劉娥被冊封為皇后,正式母儀天下。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入主中宮後,劉娥繼續發揚她謙恭和藹的一貫風格,不但把宮闈之事處置得井井有條,而且真宗退朝後,閱覽奏章多至深夜,她總是陪伴左右。由於真宗身體不好(媳婦多的人一般身體都不太好),劉娥時常代皇帝處理政事,“周謹恭密”,從未出現失誤,越來越被宋真宗倚重和信任。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病逝,遺詔以劉娥為太后,太子趙禎即皇帝位。因皇帝年幼,因而軍國大事皆聽命於皇太后,劉娥也由此開始了長達十一年的垂簾聽政之路。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從垂簾聽政到一代賢后

劉娥在垂簾聽政期間,都幹了些什麼呢?

一是促進民生。這十一年裡,北宋保持了社會的總體安寧。劉娥不愧是一位很有手段的女政治家,她以雷霆手段剷除了狂妄弄權的丁謂一黨,果斷制止了真宗朝勞民傷財的崇道活動,大大緩解了階級矛盾。此外,經她首肯,北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促進了民間經濟的蓬勃發展。史稱劉太后當朝,“號令嚴明,恩威天下。左右近習亦少所假借,宮掖間未嘗妄改作”。她嚴格限制宦官、外戚的權力,澄清吏治、完善臺諫官制度,使宮內宮外無論遠近親疏皆奉公守法。歷史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帝王並不多,值得點贊。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二是培養仁宗。眾所周知,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德仁慈之君,而這離不開劉娥的教育和培養。劉娥對仁宗的教育,堪稱“魔鬼訓練”。除了《帝範》《聖典》《惟皇戒德賦》等帝王必讀教材必須滾瓜爛熟外,對仁宗的一言一行,她都嚴格以禮法來規範,並時常讓仁宗默寫《孝經》《尚書》和《貞觀政要》中那些仁孝和順及親民愛民的名篇,其用意不言自明。正是得益於她的用心良苦,仁宗在位的四十二年(實際執政三十一年)是北宋最為繁榮的時期,范仲淹、韓琦、包拯、狄青等名臣都是活躍於這一時期。可見,沒有劉娥,就不會有後來的宋仁宗,更不會有被史家津津樂道的“仁宗盛治”。就衝這一點,她絕不應該在後世揹負無數罵名,更不應該因為“狸貓換太子”這一出莫須有的典故而遺臭萬年。

其實,“狸貓換太子”一事,早已有諸多史家撰文澄清,證明其乃無稽之談。嬪妃無子,遂收養身份更低的嬪妃之子,這種做法歷朝歷代屢見不鮮。況且劉娥以李氏之子為子,真宗和李氏都是極為贊同的。劉娥有了此子,即可鞏固乃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而此子以劉娥為母,“子以母貴”,他將來必大有出頭之日,這一點李氏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此事可謂兩全其美。因此劉娥沒有必要費盡心機從李氏那裡搶孩子,並殘害李氏。真實的歷史中,劉娥對李氏非常感激,說服真宗封其為才人,讓她一同服侍真宗。

她明白殺戮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問題激化。待之以仁,比待之以狠,顯然獲益要多得多。李氏從一個侍女,變成了嬪妃,自然也對劉娥感恩戴德,不會戳穿這層窗戶紙。李氏後來還被封為宸妃,死後按照太后的禮節下葬。從人性的層面來看,李氏無法與兒子相認,的確很殘酷;但換個角度說,她也應該感到高興。因為如果趙禎不認劉娥為母,又怎麼可能接班真宗呢?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從橫遭冤枉到冰釋前嫌

明道二年(1033年),劉娥去世。有人向仁宗進言其生母另有其人,稱其被劉後虐殺。仁宗聞訊後勃然大怒,派兵包圍劉氏府邸,打算誅滅劉氏滿門以報仇。但當他看到李氏穿著皇太后的冠服,躺在水銀棺材裡面色如生、毫無被虐待的跡象後,不由得失聲痛哭,於是感嘆道,人言不可盡信,遂在劉娥牌位前焚香祭拜,對其恩禮如初。相信那些編造謊言的人見此場景後,一定會感到十分無趣和尷尬。

被電視劇騙那麼多年!歷史上真實的狸貓換太子女主角卻是一代賢后

此外,劉娥對前夫龔美也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她明白自己能有今天,是拜前夫所賜。於是,經她提議,真宗賜龔美為劉姓,改名劉美,繼承劉娥父親的香火。當初的老公,不僅變成皇親國戚,而且成為了她的孃家人。劉娥這一招非常高明,既拉攏了劉美,讓他和自己站在了一條船上,使自己在朝中有所依靠,又以恩寵封住了劉美的嘴巴,免得他落魄後,將兩個人的醜事宣揚出去。這一招,比歷史上某些人得勢後的卸磨殺驢之舉實在是強太多了。無怪乎有史書評價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誠如是也!

這樣一位仁愛和善、智計並舉的奇女子,在後世竟被黑化為陰險歹毒之徒,實在是有些不公。但是,看看蘇定方、潘仁美、龐籍、呂文德,被無端黑化的人,又何止她一個呢?如果不是文學創作造成的負面影響一直根深蒂固,這位出身平民的皇后絕對值得人們千古傳頌。她那不凡的人生經歷和逆襲過程,也值得今天的人們認真地借鑑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