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指茶丐楊志華:做茶背後是戰戰兢兢做人

2017-04-14 12:28:27 來源: 新華網

喜歡普洱茶的茶客也許都注意到一個現象,網絡報道中各個版本的普洱茶最知名品牌中,都有郎河普洱茶這幾個字,同樣翻遍網絡,你只能找到有關郎河普洱茶寥寥數語的介紹,一家知名網絡電商平臺甚至無奈地特別註明“某些知名品牌排名過低的原因,可能是該品牌線上推廣不佳導致”。


九指茶丐楊志華:做茶背後是戰戰兢兢做人


林下茶館

作為各大版本的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榜單常客,郎河普洱茶創建於1995年,不光沒有一個像樣的官網,就連微信公眾號都沒開設。一個赫赫有名的普洱茶品牌,為什麼顯得如此神秘和低調?郎河創始人楊志華解釋,這與自己的個性有關,他只是一個“做家”,做茶的背後是戰戰兢兢的做人,不敢張揚。

找不到人?老楊一定在茶室喝茶!


九指茶丐楊志華:做茶背後是戰戰兢兢做人


手工揉捻

4月7日上午,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東北郊曼興村村頭的一大片森林中,鳥鳴啾啾,陽光透過森林,星星點點打在“郎河老茶坊”那塊紅底銅字的招牌上。走進茶廠,記者多處詢問老總楊志華在哪?“找不到人?老楊一定在茶室喝茶!”工人們很肯定地隨手一指說。

老楊的茶室位於他剛剛建好的茶葉體驗館樓上一間小房子裡。果然,他正凝神靜氣地喝茶, “壹黛天驕”“千葉”……面前擺放著幾款剛剛開封的茶葉。“沒事的時候,我確實都在茶室喝茶,自己廠裡生產的每一款產品,在生產加工定形前和定形後我都要和家人、親人先反覆喝,直到滿意為止,才推到市場上去”,老楊起身笑著說,許多經銷商也對自己有意見,跟他說:“老楊啊,喝了你那麼多年茶了,都沒見過你本人啊!”

老楊夫人王小青介紹,丈夫主要泡在茶廠,愛跑茶山趕場,很少出現在全國各地茶展上,即使去了,很多郎河普洱茶的經銷商都不認識他。不光是全國各地的郎河普洱茶經銷商和茶客很少見過他就連勐海一些知名普洱茶品牌老闆,同在一城一行業近20年,說起老楊依然很陌生。


九指茶丐楊志華:做茶背後是戰戰兢兢做人


日光乾燥

勐海一位普洱茶老闆介紹,他對楊志華只知其名不識其人,同行都知道他不拿一分錢打廣告,得先款後貨。他還聽說一個故事:郎河茶廠曾給臺灣客商定製加工茶葉十多年,對方來勐海工廠裡考察,老楊給每個臺灣客商準備的午餐居然是四個窩窩頭,還是在車上邊走邊吃。要放其他茶廠,那基本上先是大酒店喝酒再去KTV唱歌之類的接待了。

老楊解釋說,自己不太懂營銷,當然只能全身心投在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上,因為太專注,自己為此被機器壓斷了一指,家人在痛心之餘,戲稱九指茶丐。“我覺得很多稱大師、宗師都是動嘴的,剃光頭或留長髮長鬚,著奇裝異服,手裡還要拿一串珠子……”他哈哈地開玩笑說,自己依賴茶乞討茶為生,是一個茶葉做家,或者說是一個匠人,不敢稱“大師”。


九指茶丐楊志華:做茶背後是戰戰兢兢做人


傳統篩撿

長期致力於茶葉研究的雲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副教授高峻說,楊志華是他最欽佩的普洱茶老闆之一,老楊借鑑兩湖及沿海等地製茶技術和喝茶習俗,充分利用雲南大葉種資源、發揮勐海本地獨特製茶工藝和發酵技術,精選勐海茶區上乘原料,製作普洱茶;老楊的郎河普洱茶,品飲時淨度好是其顯著特色,而質量安全則是包括普洱茶在內所有茶葉飲品中最首選,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曾想退休,你都不幹了我們咋辦?

老楊身著灰夾克,臉色總帶著微笑,咋一看就像一位普通機關幹部。雖然看上去顯得踏實沉穩、自信幹練、精力飽滿,但老楊透露,自己其實曾也萌生過退意,最後都是茶客和經銷商的信任,讓他重新堅定地走了下來。

老楊夫婦育有一兒一女,兒子1994年出生,當時創業,丈夫跑茶區搞生產,妻子跑經銷,老楊夫妻天各一方,小孩丟在湖南老家,王小青說,兒子6歲時被送到普洱一傢俬立學校,自此開始獨立生活,後來又去到廣州讀書,每次自己去看他,兒子都很冷淡,你來幹什麼?反正過幾天又要走的。

老楊說,剛創業時,真的是苦啊,妻子在廣州跑銷售,自己在雲南天天跑茶山,身上就揣著幾個糯米粑和酸鹹菜,沒有車沒有電話,就用腳一個寨子一個寨子地跑,但是那種苦,比起對家人的虧欠,又算得了什麼?老楊說,兒子如今在美國舊金山讀書,很少會主動給他打電話,自己心裡很愧疚,虧欠兒子太多。

2007年前後,老楊感覺自己身體實在熬不起了,頭老是無緣無故的疼,去醫院做了幾次檢查,醫生總說是操勞過度,累的,要多注意休息,老楊說,那時候普洱茶行情嘩嘩地往下掉,自己真不想幹了,想借此休息休息。


九指茶丐楊志華:做茶背後是戰戰兢兢做人


私人訂製

當時去產區買茶,每次都大批量的買,以前都是搶著有人幫忙裝車,但是行情下跌谷底時,茶農們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一臉絕望,讓人於心不忍。聽說他想退出了,一位經銷商跟他說,大哥啊,我們都是衝著你人來幹這個的,你都不幹了,我們該怎麼辦啊?

老楊說,這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責任,自己能不幹了嗎?他忘記了自己的病痛,忘記了對家人的虧欠,忘記了普洱茶低迷的市場行情,反而又去勐海茶廠對面租下一個茶廠,擴大規模。

老楊說自己是湖南人,曾國藩說過,這個時候湖南人更要吃得了苦,呷得了虧,幫得了忙,打落牙往肚裡吞。

人做天看,不讓自己的貴人失望!

老楊是湖南婁底人,與妻子相識相戀於湖南大學讀書時,他說,自己做茶,雖然現在也賺了錢,但每天依然戰戰兢兢,因為人在做天在看,要讓幫過自己的那些貴人不要失望。老楊總結,自己一路順利走來,不斷地得到貴人相助。

1987年,老楊進入當時湖南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當消防員,當時19歲,隨後,他被送至湖南大學讀書,並且認識了同在湖南大學化學化工系讀書的夫人王小青,1994年元旦結婚,當年,因為看不慣單位某些領導的做法,提出意見被批評,工作中老受到排擠和壓制,有理想和抱負也無法實現,基於當時改革開放剛不久和其他因素影響,於1993年8月份憑著一腔熱血,拎著一隻箱子就離開了效益很好的電廠。岳父一直經營茶葉,於是叫他去當業務員幫忙,主要跑雲南方向。“感覺雲南人真好,我一個人提著現金翻山越嶺,從來不用擔心啥。走在路上,搭個便車也不要錢。”老楊說,當時政策沒有放開,外地人不準在勐海直接經營辦廠,1995年他與當地人合夥,開起現今的郎河茶廠前身。

如今的郎河茶廠所在位置是原勐海縣百貨公司倉庫,當時的勐海縣百貨公司經理是位上海知青,他主動聯繫老楊,把倉庫租給他做廠房,當時勐海的政策依舊沒放開,他跑斷腿也辦不了執照,有一天在農貿市場,他跟一位相識數年的的大姐說起這事,那位大姐當即表示她去了解一下實際情況,隨後,沒過多久,營業執照一事得以順利辦妥。老楊說,那位大姐是上海知青,當時是勐海人大副主任,沒讓自己花費一分錢。


九指茶丐楊志華:做茶背後是戰戰兢兢做人


教學用茶

妻子王小青說,自己是被丈夫騙來雲南的。1997年時,老楊告訴他,西雙版納好啊,家家戶戶都有拖拉機,摩托車,西雙版納人也熱情,無論誰要坐車,看到拖拉機招手即可上。有一次,一撥婦女來賣茶葉,因價格問題和丈夫吵了起來,然後氣沖沖地推著茶葉走了,第二天,這幾個婦女又揹著茶葉來還是要賣給他家,她們說老楊不騙人。

經過數年的潛心學習,總結多民族製茶特性,老楊認為:一款優質的普洱茶,不一定意味著老樹齡,也不一定意味著老年份,她意味著茶樹品種、產區、土壤、氣候、栽培時間、採摘時節、製茶技藝、拼配工藝、儲存環境、沖泡技藝、品鑑藝術等綜合因素的完美體現和結合。

正因如此,在2004年“雲南省首屆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經陳宗懋、施兆鵬、駱紹君等全國知名專家的審評,楊志華手製的“普洱貢茶”榮獲唯一金獎,2016年“一黛天驕”被列為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品和建館25週年指定用茶。

香港經銷商張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因有緣喝到了老楊的茶而銷售上了他的茶,即是偶然也是必然,健康安全口感好,修身養性效果佳。一個能夠讓家人喝自己商品茶的人,一個用心做茶而斷指的人,一個感恩曾經幫助過他的人,還有什麼理由拒絕他的茶呢?

老楊說,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貴人。自己一路順利走來,都因貴人相助。對消費者負責,很多人覺得是一句套話一句口號,但他覺得不是,因為消費者是自己的貴人。所以自己要認認真真做茶,戰戰兢兢做人,人在做天在看,不能讓幫自己的那些消費者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