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國家公祭日”的祭奠書


今年的12月31日是第五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國家公祭日。這一天,舉國同悲,這一天,山河肅穆,這一天,草木含悲。我們的記憶被一聲鳴笛拉回,那段苦難深重的歷史,那些山河破碎的血淚,那個生靈塗炭的悲劇,那次滿目瘡痍的痛楚,鐫刻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內心深處,銘記了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以國家的名義銘記的國家公祭日,每一次總是讓人悲痛不已。

一個民族的精神,不可能被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抹殺,紀念戰爭是為了遠離戰爭,追憶災難是為了遠離災難。國家公祭日的設立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人民銘記歷史、捍衛和平、矢志復興的決心和信心。

電視裡,紀念公祭日鋪天蓋地,作為戒毒警察,努力為社會輸送合格公民就是最大的愛國。我們熱愛和平,我們建設和平,活在當下,沐浴於改革開放春風,成長在社會主義中國的寬廣懷抱,我們不渴望復仇,卻永遠不能遺忘過去。那些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的言行,應當引起高度警惕,應當受到強烈譴責。國家公祭日的祭奠,在我們心中豎起一面歷史的“迴音壁”,抹去歷史的灰塵、擦清歷史的鏡子,汲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堅定愛國信念,捍衛和平有動力,國殤民難不再演。愛國的精神就是要繁榮昌盛、不受欺凌。

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這是苦難歷史帶來中國的深刻教訓。改革開放40年,從“開除球籍邊緣”的奮起直追,到現代化建設“殺出一條血路”,40年帶來了“史詩般的進步”,迎來了民族復興更加光明的前景。從《揹負歷史前行的人》、《從城祭到國祭》、《探尋中日和解之旅》、《和平鐘聲》、《記憶深處》的文化記錄,這個被侵略者蹂躪、無數革命先烈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國家,正在崛起。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這何嘗不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大聲的告訴全世界,人民要富強,中國要屹立於世界之林。

國家公祭日,我們沒有忘記歷史,知恥而後勇,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近日,我們的嫦娥四號又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陸,“中國創造”對世界文明進步影響深遠。我們相信我們勤勞善良的中國人必將成為創造改變中國、創造書寫歷史的響亮名片。

內蒙古五原戒毒所 郝雪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