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最近研究南北朝比較多,大概說一下,這個南朝自劉裕取代東晉自立之後,歷經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則是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相互交替。這兩南北是都想滅了對方,統一中國,但大家也看到了,內部混亂改朝換代不斷,也別提什麼一統天下了。

不過亂世出英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北齊名將,大名鼎鼎的蘭陵王高長恭。

高長恭身世顯赫,不過說起來也有點倒黴。他爺爺是北齊政權的奠基人,東魏的一代權臣高歡。他的父親是高歡的長子高澄,在高歡死後穩定局勢繼承大權。準備取代東魏自立為帝,連封禪儀式都準備好了,結果跟他的廚子鬧了矛盾,遇刺身亡,也是哭笑不得。

後來儀式由高歡次子,高澄的弟弟高洋全面接盤,高洋成了北齊的開國皇帝,號曰齊文宣帝。

島主研究了一下,這高家人基本上心裡都有點變態,宗族內部自相殘殺亂倫之事時有發生。高長恭算是高家一股清流,性格溫潤如玉,待人寬厚仁慈,並未捲入宗室內鬥之中。

這倒也有個原因,早年間高長恭是遠離高家政治中心的,因為他母親的身份低下,導致他早期沒有得到重用。高澄總共六個兒子,其餘五個的生母史書裡都有記載,偏偏他的母親沒有。

有一種推測稱高長恭的母親是西域胡人,島主覺得挺靠譜的。蘭陵王的名聲大家都聽過,絕世美顏,帥到沒朋友。看看各類關於他容貌的記載:“貌柔心壯,音容兼美”、“風調開爽,器彩韶澈”、“白類美婦人”等等。

這最後一個“白類美婦人”可以說道說道,蘭陵王為什麼這麼白呢?極有可能是混血兒的關係,母親是西域白種人,大家知道混血兒一般長得都挺好看的,這也說得通為什麼他母親沒有記載。

好了,不多猜測,繼續說說高長恭的生平。雖然早期並不得志,但是像他這種文治武功的全才,光芒是掩蓋不住的。他在當地方官的時候愛兵如子,事必躬親,得一點瓜果都要與將士們分了,深得士兵們愛戴。

而且作為將領有一點很關鍵,就是大度,高長恭正是如此。有件事是這樣的,高長恭的參軍陽士深曾經上表狀告高長恭貪汙,至於他為什麼貪汙等會島主會給大家解釋。

當時的情況是讓高長恭被免了官,後來高長恭再度任帥,陽士深就一直害怕高長恭報復他,每天提心吊膽,夜不能寐。高長恭大度得很,根本就想過要報復,可能都忘了是誰告發的他,後來是聽手下說這事他才想起來。高長恭做了件什麼事呢,他也不直接說自己不在意,而是叫人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以示“報復”。可見高長恭是既大度,又會安定軍心。

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到後來隨著高長恭軍事才能進一步顯露,正式受封蘭陵王,成了北齊一員大將。其中首戰蘭陵王就初露鋒芒,當時北周楊忠(各位有沒有印象,楊堅他爹)聯合突厥來襲,蘭陵王驍勇善戰,率軍力阻突厥,殺得他們大敗而歸。

關於蘭陵王在戰爭中戴面具殺敵的千古傳說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可能大家心目中的將軍,都要是五大三粗,大鬍子,臉上能來幾道刀疤那就最好了。蘭陵王覺得自己太帥了,不夠威嚴,無法震懾敵軍,所以戴上惡鬼面具,化身戰神。這事雖然傳奇,但可能有點誤會,我們看看是怎麼回事。

這頭蘭陵王趕走了突厥,另一頭邙山之戰,北周數萬大軍圍困洛陽,蘭陵王臨危受命,前去救援。這一戰倒也沒有什麼兵法戰術,而是將個人英雄主義演繹到了極致。

當時是蘭陵王率五百鐵騎為先鋒,衝至被敵軍包圍的金墉城下。北周軍著黑衣,密密麻麻,可謂黑雲壓城城欲摧,蘭陵王領五百騎著紅衣,猶如一道赤炎,硬生生在黑色的包圍圈撕裂出了一道口子。這一段歷史記載不多,島主可以自由發揮一下。

只見蘭陵王一馬當先,衝入敵陣,北周數十步兵前來阻擋。蘭陵王眼放精光,揮舞長槍,一點寒芒先至,隨後槍出如龍,霎那間立刺數十人。卻又有數北周鐵騎前來圍攻,蘭陵王臨危不懼,走馬燈似的且戰且進,躍馬挺槍,一式橫掃千軍,又挑落數人。北周軍見形勢不妙,集結眾人立於蘭陵王之前,似有銅牆鐵壁,阻其往前。蘭陵王一聲怒喝,座下戰馬長嘯,五百騎兵收到號令,緊跟蘭陵王化作一把血色利刃直插入黑雲之中。蘭陵王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只聽得殺聲震天,似天崩地裂,嶽撼山搖。

饒是北周防線人多勢眾,也在瞬間土崩瓦解。蘭陵王一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直殺得昏天黑地,血染長空。眾軍無不駭然,面對這末日戰神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蘭陵王衝破包圍,殺至城下。

當時城上的北齊守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麼五百人能衝破數萬人的包圍,難不成是誘敵之計,不敢開門。蘭陵王“免冑示之面”,露出他那副盛世美顏,以槍指天,高呼:“吾乃中將軍蘭陵王高長恭是也!”剎那間軍心大振,城中號鼓喧天,萬箭齊發,擊退北周軍隊,掩護蘭陵王進城。

而後大部隊趕到,與蘭陵王首尾呼應,大敗敵軍,直殺得北周軍丟盔棄甲而逃,是真正的丟“盔”棄“甲”,北周軍丟下的裝備整整綿延的三十餘里。史稱“邙山大捷”。

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也就是經此一役,蘭陵王名震天下。軍士們為了歌頌蘭陵王,集體創作了流傳千古的《蘭陵王入陣曲》,舞者著面具,在悲壯雄厚的樂聲中齊舞,再現蘭陵王入陣殺敵的英姿。蘭陵王戴面具殺敵的傳說也由此而來。

後來這舞蹈傳到唐朝的時候不知怎麼得罪了唐玄宗,下令給禁止了,在國內失傳。還好在此之前此曲已經東傳日本,影響力很大,屬日本雅樂的一種,咱們的文化工作者直到二十世紀末才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為什麼之前說有點誤會,史書裡的記載是沒有說蘭陵王戴面具的,而是“免冑示之面”。這個冑其實就是頭盔,只是北齊的頭盔比較有特色,具體什麼樣島主也說不上來,估計跟如今擊劍戴的那種頭盔差不多。

所以關於惡鬼面具一事應該是賦予了民間傳奇色彩,為了塑造蘭陵王英勇善戰的形象增加的戲劇系。歷史長河中真戴著面具打仗的的倒也有一位,北宋名將狄青,也是個美男子。不過狄青戴頭盔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臉上刺過字的關係,畢竟誰也沒說過不準帥哥打仗啊。

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而後蘭陵王參與數次北齊與北周的大戰,立下赫赫戰功,勇冠三軍。堪稱北齊救世主的蘭陵王,卻因一句話,讓他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當時這個北齊皇帝齊後主高緯,是個昏君。聽說了蘭陵王的英勇事蹟,就問他:“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意思是你這樣不顧一切衝入陣中,萬一出了意外怎麼辦。蘭陵王的回答是:“家事親切,不覺遂然。”意思國事即家事,沒想那麼多。

這話我們普通人聽來,簡直是感動中國十大名言,象徵了以國家興亡為己任,至之生死於度外大無畏精神。結果齊後主這個奇葩聽了跟咱想法就不一樣,他想的是這蘭陵王什麼意思,是在說這國家是他家的麼?

蘭陵王也由此開始,受到了皇帝猜忌。

蘭陵王事後也發現了這一點,這個皇帝的思想好像不太正常。做出了很多努力來挽回,比如皇帝賜他二十個美女,他只收一個。還比如我們之前提到他貪汙,就是故意做樣子,想讓自己名聲壞一點,不受皇帝妒忌。最後乾脆卸甲歸田,可後來要打仗了,北齊還是要任蘭陵王為帥。

咱們說這古代許多統治者還真是挺矛盾的,又需要你建功立業,又怕你功高震主,可憐那麼多一心為國的名將。

蘭陵王一代奇男子 因一句話而喪命


最後蘭陵王的結局,是收到了齊後主賜的一杯毒酒。一身忠肝義膽的蘭陵王高長恭,沒有選擇去問皇帝為什麼,也沒有起兵反叛,而是悽然道:“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蘭陵王將毒酒一飲而盡,含淚而終,年僅三十三歲。

雖受冤屈而死,但歷史總會還你一個清白,蘭陵王獨闖龍潭,威武入陣的身影,將作為一個傳奇,永遠留在後人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