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陸戰猛將

最強陸戰猛將

當人們想到典韋時,就會想起那位堅守轅門永不放棄的猛將。典韋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十回,儘管那是他的第一次出場,但是通過夏侯敦的介紹,能感覺到他並不是一個平凡的武將: “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見韋逐虎過澗,因收于軍中.....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所使大鐵戟,重八十斤,挾持上馬,運使如飛。” 這一段描寫很直接的寫出了典韋的性格:勇武,鹵莽,嫉惡如仇。尤其是那重八十斤的鐵戟,關羽的青龍刀不過八十一斤,而典韋還能“運使如飛”,這已經很不容易了。他武力絕對不在關羽之下。後來有一手扶定旗杆,顯示他的力大無窮。“逐虎過澗”更是厲害,試問三國那位名將能趕著老虎跑,只有典韋。 到了後來,典韋之勇更是不斷體現。每當曹操有生命之危,他總是挺身而出,尤其是“濮陽戰呂布”,典韋表現十分出眾。如第十一回: “操不能前進,無計可脫,大叫:“誰人救我!”。馬軍隊中,湧出一將,乃典韋也,手挺雙鐵戟,大叫:“主公勿憂!”飛身下馬,插住雙戟,取短戟數十枝,狹在手中……布軍數十騎至……韋乃飛戟刺之,一戟一人墜馬,並無虛發,立殺數十人,眾皆奔走。韋復飛身上馬,挺一雙大鐵戟,衝殺入去。郝,曹,成,宋四將不能抵擋,各自逃去…..” 這一戰非常經典,可以說是典韋除戰宛城之外最著名的一戰。當時箭如驟雨,曹操性命危在旦夕,關鍵時候,典韋挺身而出,單人單馬獨斗數十人,殺敗四將。不負“惡來”之名。在第十二回,也有類似場面。曹操中了陳宮之計,呂布火燒濮陽,四個城門皆有伏兵,曹操奔南門,正遇高順,侯成攔路。在這危機關頭,又是典韋來戰,只見他“怒目咬牙”,衝殺出去,侯成,高順都“倒走出城”。後來又兩尋曹操,曹操之所以能逃出濮陽,都是典韋功勞。後來戰宛城舊更不用說了,大家對這一戰肯定都非常熟悉。 可以說沒有典韋,就沒有曹操以後的霸業。可惜他死的實在太早了。我從許楮的身上看出了些許典韋的影子。但我認為典韋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一位武將都無法相比的。曹操對他的喜愛,甚於他喜愛夏侯兄弟,以及張遼許楮甚至關羽。曹操雖然沒有給他什麼顯赫的官職,名貴的爵位。但曹操不哭其子曹昂,獨哭典韋。後又兩次祭拜。這絕對不是演戲。曹操為什麼後來沒有哭關羽?說明他喜愛典韋甚於關羽。綜觀典韋一生,他並未為曹操統一北方作出極大的貢獻。典韋充其量不過是一名先鋒,統率不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典韋,曹操不可能活下去。危機關頭,若不是典韋的捨命保護,曹操存活的概率就非常小了,所以說,曹操後來哭典韋確實是出自真心。 關於典韋的武力,這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不過網上的三國武將武力排行榜一般都把典韋放於第八或第九。對於這一點,我實在不能認同。首先,呂布排第一,肯定大家都沒有爭議。但第二,大家就眾說紛紜了。有人說是關羽,有人說是趙雲。但我認為這兩人都不能排第二。只有以下四將有能力排第二:典韋,馬超,張飛,許楮。趙雲的武力最受爭議,長坂坡未斬名將,殺高覽屬偷襲,只和許楮打三十回合,不能真正鑑定武力。我認為他力氣不如典韋大,勇猛亦不如。關羽武力絕對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斬顏良文丑屬奇襲,過關斬將不是乘人不備就是仗馬快,且斬的都是無名之將。他和龐德,黃忠打過平手,但我認為龐,黃二將皆不如馬超,許楮能戰平馬超,典韋能戰平許楮,可見典韋武力高於關羽。我對典韋武力的結論是:最低排第五,最高排第二。

最強陸戰猛將

率部經過了連續一夜的作戰,天明之時文鴦又遭遇了三國後期最著名將領之一的鄧艾,二將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的交鋒被魏軍的主動攻擊破壞,所領軍馬遭到潰散後,文鴦單騎衝開魏兵輕鬆而走,敵方主帥鄧艾自己放棄追殺。

是的,布姜首先提到了文鴦衝開魏兵輕鬆而走的個人戰例,或許有人問,這等表現在演義中不是很平常嗎?不平常,孔明後期最依賴的武將之一的關興就曾經單騎被三百兵困住,而根據布姜的統計,演義中有單騎在正規軍輕鬆而走表現的武將只有呂布、趙雲、關羽、典韋、文丑、許諸、龐德以及曹仁、周泰和徐晃。

文鴦騎的那匹戰馬由於連續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在樂嘉橋邊只能緩緩而行了。數百魏將從後追殺文鴦而來,而文鴦的戰馬卻無力加速而跑,眼看文鴦就要被追上了,忽然間,文鴦勒回馬,大喝一聲衝入魏將隊中來,鋼鞭起處魏將紛紛落馬,而尚未擊到的魏將各各倒退。殺退了魏將,文鴦又緩緩而行,就像這一切都不曾發生過。(曾有網友因為演義章節的標題是“文鴦單騎退雄兵”而稱文鴦殺退的是兵而非將,布姜深不認同,引用三國演義網絡武評界資深網友煮酒正熟的理解,原文在七次提到“魏將”的同時,前後文各兩次都是提到“魏兵”。例如“只鴦單騎衝開魏兵,望南而走。背後數百員魏將,抖擻神威,驟馬追來”等。可見,此處作者是有意表明這“數百”確實是“魏將”而不是“魏兵”)

“連續作戰的文鴦單騎殺退數百魏將”這一個人戰例,布姜曾經猶豫是否該排在“呂布單騎獨退李傕大軍”這一個人戰例的後面,但是鑑於文鴦的戰馬極度疲憊而呂布的赤兔馬漢末第一,而且文鴦當時孤身但呂布身後有自己的軍馬做觀眾,故最終布姜認為文鴦此個人戰例打破了三國演義中前輩們的輝煌,躍居第一名,然而,文鴦這個勝績榜排名第一的記錄很快被打破,而且是被他自己打破。

被殺退的魏將們又聚到了一塊,其中有人驚訝地說:“此一人尚敢退我等之眾,可再追之!”於是併力復來追趕。文鴦行到樂嘉橋邊,見魏將又來追趕,文鴦很生氣地說:“鼠輩何故不惜命也!”於是提鞭驟馬,再次殺入魏將叢中,鞭起處數人落馬,殺退魏將後,文鴦緩轡而去。如果說魏將第一次追殺文鴦時尚且不知道文鴦底細,所以不乏武力泛泛之徒亦想借群毆之力建功立業,所以和文鴦交鋒的武將或許並非武力最高者,那麼,經過第一次交鋒後,魏將已經對文鴦武力略有見識了,敢帶頭追殺者若非厭世找死就是武力當還算不弱者。加之文鴦原本疲憊的戰馬經過第一輪殺敵,自然更加疲憊,於是文鴦第二次單騎殺退魏將的難度自然要高於第一次。

依此類推,魏將連追四五番,皆被文鴦殺退,文鴦的每次最新世界紀錄都隨即都被自己打破,直到最後一次徹底殺退魏將,於是“連續作戰的文鴦單騎最終殺退數百魏將

最強陸戰猛將

鄧艾在公元243年左右任徵西將軍參軍事,不久擔任南安太守(四千戶)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直到他平定蜀國時,歷時二十年,其中前十年都是太守,前五年曹爽執政,他是司馬氏集團的,沒指望升遷,嘉平元年開始嶄露頭角,說話開始受重視,有戰功封關內侯。從司馬師輔政開始鄧艾迅速高升,他從司馬懿輔政時的討寇將軍、城陽太守(萬戶),轉任汝南太守(兩萬戶憨盯封故莩嘎鳳霜脯睛),向司馬師談論諸葛恪,建議多被司馬師採納,提升為兗州刺史,以後追隨司馬氏兄弟東征西討屢立戰功在十年中從太守升遷長水校尉、安西將軍、鎮西將軍、徵西將軍直至太尉,可以說是升遷速度驚人,對於他這樣沒有豪強背景的“素微”之士,能有這樣的成就,同司馬氏的信任、提拔重用是密不可分的,他是主要靠軍功,為人公正,治軍嚴厲,是司馬氏集團的重要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