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讚別人家孩子時,想想別人的父母

老魚家日常第一課

稱讚別人家孩子時,想想別人的父母

前兩天回家的時候,是和老魚父親一起的,到家時已是晌午,由於還沒吃午飯,老魚就打算煮麵給父親吃。老魚吧平時自己一個人吃呢,一個雞蛋麵就剛好飽腹,正想著下兩個雞蛋麵,可出乎意料的是,家裡只有一筒孤苦伶仃的高筋面。

這時啊,老魚就想:我一個人吃一個雞蛋麵,現在兩人吃一筒高筋面應該差不多了吧。(天真的老魚先生明顯是典型的居家小白了)

煮過這兩種面的朋友都應該都想象出來了,意外就是這樣發生了。

稱讚別人家孩子時,想想別人的父母


高筋面煮出來之後爆炸式增長,父親見狀,開始了劈頭蓋腦的抱怨:“做事情都不用腦子想一想的嗎?”老魚當時就委屈到變形了,不過也沒有說什麼,就默默地躲起來吃,後來事實是我倆的確沒有吃完。(可憐的男人們)

老魚煮麵後的委屈激發了兒時父親常說自己蠢的回憶,這就開始納悶了。為什麼父親會說自己兒子不帶腦子做事情?又想了一想,這不是現在多數家長們與孩子對話中普遍存在的話語嗎?常說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好,哪個比賽又拿了什麼獎,哪個考試又最高分。還時常抱怨自家孩子成績怎麼就沒有別人的好呀,由此產生了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老魚覺得每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望子成龍得償所願,這個本沒有錯,錯就錯在愛子心切。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在每個領域也有自己擅長的地方,這別人家擅長,自家不擅長的本沒有可比性。更何況,望子成龍想要得償所願並非靠孩子的努力與家長的普通教育,而是靠家長的定向挖掘教育,清楚自己的孩子擅長什麼,喜歡什麼,從而在這些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學機會,讓自己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另外,孩子的早教不可忽略,科研人員研究指出,人的一生中,學習能力最強的就是0~3歲。也就是說,從胎教開始,家長們想要培養出更好的孩子,早教必不可少。

說到這裡,不妨看看別人家孩子的早教:曾有一張關於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照片,照片中扎克伯格的妻子普利希拉·陳懷抱著剛出生的寶寶,而扎克伯格手上端著《寶寶的量子物理》,正在給寶寶講課。扎克伯格的孩子出生接觸到的就是“量子物理”,但是,可能很多孩子一輩子也不一定懂得“量子”的概念。而這時,家長們給孩子的讀物又是什麼呢?小紅帽?葫蘆娃?

又如,每個孩子都要喝的奶粉。可能別人家孩子小時候喝的是優質的增智奶粉,而自家孩子呢?喝大眾價錢的普通奶粉?

這就是為什麼,別人家的三歲孩子熟背唐詩三百首,會幾百個中文字與英文單詞,而自家孩子的三歲卻剛剛完成了語言組織的基礎部分。

稱讚別人家孩子時,想想別人的父母


作為父母,肯定都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但老魚想問的是,作為父母,你們對孩子真的全心全力付出了嗎?準備做父母的爸爸媽媽們,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滿分10分,你們給自己多少分?

其實做到以下幾點就足夠了。

1. 減少工作、娛樂的時間,多陪伴自己的孩子,少點把孩子交給老一輩。如陪孩子看書,到室外放鬆。

2. 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在學的東西(初中之前)對父母來說都是以下簡單的知識,孩子能更多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3. 在給孩子報名課外培訓班之前,問問孩子的意見,也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東西。

4. 主動參與到孩子的生活當中,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讓孩子嘗試怎麼做,再教孩子正確應該怎麼做。

當然,想要給自己將來的孩子有個更好的教育環境,生活質量,更好的未來,前提是身為父母的,有對財產的規劃,有對人生的規劃,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與時間支持,才足以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成長環境。

如果你喜歡老魚的文章,請關注“章魚與老魚”頭條號,你的支持就是我進步的最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