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宗教、傳奇、神話等多種敘述方式融於一體,這是小說,還是非小說?

題記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分形,是具有自相似性質的幾何圖形,圖形每一部分都與整體相似。圖案纏繞、破碎,卻因跨尺度對稱性而極具秩序精妙之美。

在讀這本小說的過程中,兩度超出了我對小說的預期。

小說講的是南宋、金、蒙古並存時期,身世淒涼的南榮越從南宋輾轉到金,受器重,成名將,又被擄到蒙古,封侯、由東亞征戰至歐洲的傳奇故事。

——於是,初讀以為是英雄傳記。

開篇講的卻不是南榮越,而是其父南榮靖桑含冤而死,以魂魄漂泊世間,先求伸冤、後庇護追隨其子。——這又讓我想起了《生死疲勞》與《金瓶梅》。

《生死疲勞》中,以主角視角經歷五世輪迴,描寫跨度長達50年。《南榮家的越》則以魂魄旁觀身後事。

《金瓶梅》中詳細描摹家庭生活拷問人性善惡。《南榮家的越》中一把大火因淫婦而起,第三章“讖兆”,書香門第,佳餚美婦,趣味相似。

——再往下讀,才發現前面都猜錯了。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小說意不在講英雄傳記,也不在講家庭生活。它把南榮越的個人傳記、家庭生活,乃至宋、金、蒙古諸皇帝的評傳、三地風俗風情全部囊括,並把筆觸一路寫到俄羅斯、匈牙利,德意志、法蘭西等亦有描畫。對基督教不同流派教義也有詳細探討。地理、人文、歷史跨度出乎意料。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細節頗多而神不散

《南榮家的越》讀到一半時,腦海裡便出現了這幅分形圖案。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當時正讀“長明地紀事”一章,講蒙古習俗,主要人物出鏡極少,通篇只敘述其風其俗,誤以為拼了一章地方誌進來。對於小說讀者而言,這些描寫皆可略過。但是其描寫引人入勝,不得不讀。讀到蒙古人待客習俗處捧腹大笑:不速之客均可入帳吃席,但主人分給客人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如果吐出來,就會被拖出帳子打死。讀到蒙古人懼雷,也覺得蒙古人認真的可愛:雷暴雨時如果有客人在家裡,會立即逐客,因為蒙古人相信遭雷劈是天罰,如果客人有罪遭雷劈,主人唯恐受到連累。

隨後,描寫窩闊臺登基,改舊制,成為“合罕”,從此君王的權柄不是來自諸王,而是上天授予。歷數合罕樂善好施、揮金如土、好色嗜酒、死於醉酒之事。

敘事者評論合罕權柄時,有大段關於天下一統、天命所在的論述。引用了《諸書·造化紀》的拂為塔(即《聖經·舊約·創世紀》記載的巴別塔),來論述人妄想得天下權柄、一統天下之虛妄。回到了全書題旨。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這就有觀察分形圖案的感覺。其細節枝杈優美,乍看粗糙破碎,再細看,與整體結構相仿。閱讀感受是既見樹葉,又知森林。

最初唱戲之所以好看,是因為戲子供奉神靈,有靈魂附體做表演;宋人分餐,如今中國共用一盤的合餐習俗,來自金;昔時蒙古人以水為聖,不能用水洗浴、洗手、洗衣服,只能用獸皮擦拭;蒙古的“長生天”與基督教的三一神本同源,宋人“不語怪力亂神”與基督教義“不可拜偶像”相類;若“長生天”與基督教相合,則龍、鳳、神鳥皆為基督教中的天使。

這些數不盡的虛實相結合的“樹葉”,既給小說增添了無窮趣味,也與細節處傳遞敘述者的天人觀。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人物命運與天神意志

小說開篇引用了《聖經·新約·馬太福音》:

虛心的人有福了。

這話的原義是說,靈魂貧困的人有福了。

即定下了小說的基調,與敘事者的思想內核。

南榮越一生的遭遇,正驗證了這句教義。他不沉湎於殺戮,亦無權術野心。多次救人於危難,也曾因魂魄、仙人庇護而起死回生。與南榮越有過露水姻緣的契丹奴塔不煙,因等待南榮越、不從權貴調戲而被鞭打致死,只留下一件金十字,這是南榮越第一次知道十字教與耶穌。之後南榮越在蒙古宅邸與妻子共同受浸,成為基督徒。其後,原諒妻子通姦,是符教義;多年後不諒解通姦者,亦符教義。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對於成吉思汗的征戰霸業,也如是解釋。敘述者詳述了鐵木真兒時坎坷,天性怯懦,走投無路後,成了“長生天的預備”。“長生天喜歡認輸的人。”於是“上帝揀選了鐵木真”,歐洲人稱鐵木真為“上帝之鞭”,是為鞭打強硬的靈魂,使其軟弱,重歸上帝門下。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這種敘述視角給人以非常奇特的感受。我們在歷史課本里學過的東西帶著英雄史觀,歷史由人的意志寫就;小說中的鐵木真傳記,卻有濃重的宗教色彩與“天命”意味,人物命運彰顯天神意志。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歷史、宗教、人文雜糅,是小說,也非小說

讀罷全書,發覺不是《金瓶梅》也不是《生死疲勞》,倒有《你往何處去》的歷史感與宗教感。

本書如果只寫“虛心的人有福了”與南榮越一生的經歷,一條暗線,一條明顯,不寫其他,已經足夠作為一部嚴整的小說。加上宋、金、蒙古、俄羅斯、歐洲不同的風俗文化,以南宋讀書人靈魂加以敘述、審評之後,趣味性大增。瞭解到金宋文化互相融合中,飲食、語言方面的哪些改變遺留至今,至少讓我這個歷史盲有了一種“我從哪裡來”的歸屬感。比如,看了作者描寫了江南與北地諸多美食,我才知道如今司空見慣的烹飪方法從何而來,南方的餛飩到了北方就成了餃子,南方膾不厭細、食魚去腥,北方重用調料,面、魚皆作油炸。

历史、宗教、传奇、神话等多种叙述方式融于一体,这是小说,还是非小说?

敘述者所倚重的“天人觀”、“天神意志”統管全書,既掌握人物命運,又滲透在不同種族的文化敘述中。在這一套思想體系下,對歷史的評價與史書上完全不同,有的人物只忠家國大義,而有的人物卻以天下太平、不起戰端為重,在小說中,前者未必就值得景仰,後者未必就是賣國小人。我不認同敘述者秉持的“天神意志”,但不得不承認小說確能自圓其說,特別是以此角度所做鐵木真傳記,筆法了得。

把這本書當小說看,情節前後呼應,文筆純熟;當民族誌看,有可信之處,趣味極強;當神話看,中原神話與聖經雜糅,出人意外,頗具想象力。

原價65元

森林特價¥45.5元

絕大部分地區包郵

長按識別二維碼可購買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以訂購。

合作請諮詢微信:s52795313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