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祭治貧絕招,牽住牛鼻子,年入2萬不是夢

儘管冬日的烏蒙大山已格外寒冷,但是恆大50村卻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近日,恆大援建大方縣恆大50村配套肉牛養殖基地2018年分紅儀式順利舉行,已搬遷入住的貧困群眾在分紅桌前整齊有序地排成兩列,看著桌上一疊疊即將發放到他們手上的鈔票,大家都笑得合不攏嘴。

恆大祭治貧絕招,牽住牛鼻子,年入2萬不是夢

貧困戶領取分紅

"入股扶貧牛,年年有分紅",這只是恆大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造福畢節市大方縣貧困群眾的一個縮影。

貴州畢節大方縣理化鄉新發村村民楊軍,一年前還是村裡的貧困戶,而今卻成了養牛能手,實現了脫貧。不止是楊軍一家,越來越多的村民靠著"扶貧牛"走上脫貧路,大方縣乃至整個畢節市也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肉牛之鄉"。

恆大祭治貧絕招,牽住牛鼻子,年入2萬不是夢

據介紹,大方縣素有養牛傳統。但是,牲畜養殖也困擾當地老百姓多年。他們一缺技術、二愁銷路,養不好至養不活的事情時有發生。而且,大方本地的土黃牛,品種也差,"遠看是條狗,近看卻是牛"。

通過實地考察,恆大將發展肉牛產業作為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2016年9月,恆大將首批西門塔爾牛調入大方。11月,楊軍家就從扶貧牛超市選了三頭牛。"恆大扶貧牛超市提供全額免息的貸款,幫助我們買到了牛。這種牛比我們當地的土黃牛體格更大、更好賣錢;而且,我們也去參加了恆大組織的農民實用技能培訓,學習了養牛的技術;恆大還給我們的牛免費上了保險,並且免費提供凍精配種。"楊軍說。

恆大祭治貧絕招,牽住牛鼻子,年入2萬不是夢

楊軍正在給"歡歡"添草料

面對記者,楊軍道出自己的"算盤"。"每養殖一頭母牛,政府補助1000元的飼草料費用,每生一頭小牛恆大再獎勵1000元,三頭牛生三頭仔光獎補就已經6000元。另外,5個月大的小牛每頭賣6000元不是問題,三頭18000元算是今年的固定資產,這還不算明年要新生的小牛。"

如今的畢節市,已逐漸成為中國的"安格斯和西門塔爾之鄉",目前,共有68934頭安格斯和西門塔爾基礎母牛在畢節繁衍生息,未來將給更多的貧困老百姓們帶來穩定的分紅收益,確保他們穩定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