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未知死,焉知生。

01

看完《人間世》,才懂人世間。

3年前,這部紀錄片播出,豆瓣近3萬人打出9.6的高分,被稱為國內最感人的生死記錄。

前不久,《人間世》第二季開播,將鏡頭對向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腫瘤科。

導演說,這裡每天都是一場生死的考驗,他們只是生死的記錄員。

視頻中,一個不大的孩子被匆匆推進了治療室。

難以忍受的疼痛,使他聲嘶力竭地哭喊著想要掙脫。

“這是什麼殺人醫療方法!”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他叫王松茗,他得了一種病——惡性骨腫瘤,也有人叫它骨癌。

40分鐘後,他的脖子上會切出一個洞,插上管子,緊接著身上也會插滿軟管。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他的頭髮會慢慢掉光,醫生會取出長瘤的骨頭刮除腫瘤,再縫回去,有時候還會面臨截肢。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13歲的杜可萌剛剛經歷過這一套酷刑。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可萌說患這種病的概率大約是百萬分之三,相當於連續拋22次硬幣,每一次都是正面。

在她的公眾號寫著這樣一句話:“寧願斷腿,寧願傷痕累累,只要命還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而現在,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腫瘤已經轉移到她的肺部。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今年剛剛9歲的劉子涵,是骨腫瘤最小的患者。

聽到病房裡傳來新人的哭聲,她總是第一個跑去安慰。

“沒有辦法,誰出來都是這個樣子。”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就在不久前,醫生告訴她要保命只能截肢,落淚的爸媽在角落裡猶豫,小子涵主動提出願意截肢。

“因為我想上學,我要活命。”

被推進手術室那一天,這個9歲的孩子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哭完了,她就咬牙堅持,太苦了,她就給自己含一顆糖。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幸運的是,她活了下來.

因為手術很成功,小子涵成為小夥伴中第一個結療的人。

告別時,大人們告訴她,走出去後就不要回頭,那樣不吉利。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然而病房不是童話世界,不是所有的人都這麼幸運。

有的人,昨天還在,可能今天,就來不及說再見。

11歲的安仔,截肢了左臂,可還是沒能阻止腫瘤的轉移,持續的化療幾乎讓他變了樣。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13歲的王思蓉,剛做完整條腿的滅活手術,可是腫瘤還是蔓延到了全身。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2019年,當所有人都在準備跨年,他們卻永遠留在了2018。

這裡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時速,生命在這裡顯得脆弱易逝,又倍加珍惜。

視頻中,一位媽媽聽說醫生是從國外回來,突然就跪在地上不肯起身。

她的孩子得了骨癌,她一直沒有放棄希望。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有人說,看完《人間世2》,彷彿經歷了生死刻骨的痛,給人感動又帶著反思。

那一刻才明白,原來死並非遙不可及,原來生是這麼不易,有些人活著就已經用盡了全力。

這也正是《人間世2》的意義:未知死,焉知生

薩瓦特爾說:“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

有時候,正因為置身於足夠黑暗的絕境中,才會主動追求生命的光輝。

導演謝抒豪說,這一集的主題叫做煙花。

煙花若想綻放的絢爛,離不開黑夜的底色。

就像死亡雖然可怕,卻能激勵生命的希望。

海德格爾說,人是向死而生的,便是這個道理。

02

曾經看到一個主持人的經歷,令我記憶至今。

有一天,主持人被邀請去一個大人物的活動,去了才知道是主持一場葬禮。

逝者是個富商,45歲那年,抑鬱症奪取了他的生命。

主持人閱讀了逝者生前寫的日記後發現,原來,對於富商來說,錢早已經是個數字。

十幾年來他把所有時間都用於工作,不是在飛機上,就是在會議室裡,他的生活裡沒有四季變化,沒有人情冷暖。

生活早已和他沒有關聯,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不是考慮集團內部鬥爭,就是考慮市場外部競爭。

如果不是一直忙於工作,他還有可能是個不錯的作家。

在富商的葬禮上,主持人公佈了他生前一天的花銷,這個數字甚至比不上一個中產家庭孩子一天的花銷。

他一生拼命掙錢,卻沒有時間享受過金錢帶來的快樂。

在日記裡富豪寫到,他唯一記憶深刻的愉悅來自於一次汽車拋錨的路上。

他讓司機等拖車自己步行回公司準備下午的會議。

他驚奇的發現,這條他曾經路過無數次的馬路邊上,有著很多有趣的店鋪,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

他說:“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上一次見到迎春花還是在大學的時候,同學們一起去踏青,竟然已經25年了。”

據說,富商的兒子並沒有繼承父業,他將公司交給了代理人,自己通過努力開了一家讀書吧,日子過得平靜,卻很快樂。

後來,每當疲於奔命的時候,累到喘不過氣的時候,我都還會想起這個故事。

提醒自己,慢一點,再慢一點,趁一切還得來及。

03

《奇葩說》上邱晨說過這樣一番話:

“死亡,是對生命最精準的教育。它逼我們改變那些我們自以為是的陋習。

我現在六點起床,1個小時健身,一個小時讀書,一個小時靜坐,才9點。如果是以前,可能還在睡覺,或者剛剛準備睡覺。”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說這句話的時候,距離她確診癌症已經219天。

倘若單單看外表,你很難將這個神采奕奕的BBKing,和一個癌症患者聯繫到一起。

邱晨說,2個月的手術治療,讓她不得不拋下一切,也讓她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醫生囑咐她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各項指標,堅持吃藥,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肆意透支。

那些沒有規律的生活,渾渾噩噩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2個月後,她開始適應新的生活狀態,3個月恢復了健身,4個月恢復了培訓,5個月後她再次登上《奇葩說》的舞臺。

別爾嘉耶夫曾經說過:“人生在世之所以會有意義,就是因為有死亡這件事。”

死亡,就像孫悟空的緊箍咒,它讓我們知道生命的界限,清楚什麼才是應該珍視的。

當我們學會從死亡的角度看向生命,才會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

很多人不敢看的《人間世》第二季:有的人光是活著,就已竭盡全力

04

林語堂說:“死亡及其帶來的終極虛無可以使人更加重視生命,堅定主意、抓住現實去過一種真正的、理想的生活。

《築夢者》有一期節目,採訪剛剛走出癌症治療的李開復。

李開復說,確診的那一刻,他記不起曾經有多麼輝煌,只想起曾經多麼遺憾。

他遺憾沒有多陪伴父母,遺憾沒有多陪陪孩子,遺憾讓妻子操勞太多,遺憾沒有在乎健康。

之前的他總是告訴年輕人去追求,現在,他要告訴年輕人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

雅斯貝爾斯說, “向死”,是一種大激勵,大警策,大救贖。

一個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生命的界限,才能不執著於享樂、懶散、世俗,不沉溺於金錢、物質、名位,才能找到人生最終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