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情逸致,小家碧玉,遇龍河的美,連龍都不捨得錯過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義氣重,遂得結金蘭。”碧玉千嬌的遇龍河,濃縮了玉林山水的精華,一江春水,萬種風情,所以又被人稱作“小灕江”。

閒情逸致,小家碧玉,遇龍河的美,連龍都不捨得錯過

遇龍河發源於臨桂縣,流經陽朔的新村、大利、遇龍、舊縣、在工農橋與金寶河匯合。1963年,陳毅陪同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遊桂林時寫下“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的詩句,隨著80年代徒步遊的興起,“鎖在深閨”的遇龍河終於掀起了她的“紅頭蓋”。

閒情逸致,小家碧玉,遇龍河的美,連龍都不捨得錯過

遇龍河上遇龍橋,始建於明代,為廣西最著名的橋,陽朔境內規模最大的古石拱橋。橋體全用石頭砌成,古樸而壯麗。古時候的遇龍河上沒有橋,過河靠竹筏。祈求平安的人們將此河叫做“安樂水”。

閒情逸致,小家碧玉,遇龍河的美,連龍都不捨得錯過

明代永樂年間,科舉趕考的書生因暴雨無法過河而慟哭。此時,河中一龍將書生載過了河,書生得中狀元。狀元上任後報皇上恩准,在遇到龍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橋,這座橋就是“遇龍橋”。

閒情逸致,小家碧玉,遇龍河的美,連龍都不捨得錯過

還有傳聞說很久以前,東海有一條龍,巡遊到此,看到如此勝景,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藏下來不走了。這條龍晚上浮出水面貪婪的觀賞美好的風光,後來忍不住有時白天也偷著出來,許多村民都曾見過,遇龍河因此得名。

閒情逸致,小家碧玉,遇龍河的美,連龍都不捨得錯過

遇龍河流淌著劉三姐的歌聲,在電影《劉三姐》的開場,她撐著竹筏,唱著山歌,緩緩地穿過遇龍橋。這裡山峰如筍拔地而起,連綿數十里,山圍著水,水繞著山。彷彿在那久遠的民族山歌中,一副山水卷軸正在緩緩打開。

閒情逸致,小家碧玉,遇龍河的美,連龍都不捨得錯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