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嗎?

峰子競彩籃球足球技巧


2018年資管新規下發後,現在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保本了,至於這樣的產品安全不安全,關鍵看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理財不能再單純依靠銀行承諾,投資者必須學會自己判斷,下面我就分享一下如何判斷理財產品的安全性。

為了方便起見,我以支付寶財富里的一款定開型個人養老保障產品為例進行說明,它的特點和銀行理財產品是類似的,都是非保本的理財產品,只是發行單位有差別。

我們打開這款360天的理財產品,我們首先看到的是7日年化收益率4.68%,這個是浮動的,產品期限360天,如果收益、日期符合要求,我們就判斷一下其安全性。

1、看發行單位

通過產品介紹,我們看到該產品是某國有養老公司發行的,屬於正規資管機構,這樣的發行單位不會出非法集資和現跑的情況,這保證了投資的可靠性,不會像龐氏騙局一樣受騙上當。

2、看產品的底層資產

所謂底層資產,就是資金最終的投資方向,打開這款產品的投資組合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其投資主要包括四大類,第一類是流動性資產,主要是銀行存款和央行票據,還有1年期以內的政府債、企業債等等,這資產風險很低,可以快速變現;第二類是固定收益類資產,包括銀行定期存款、協議存款、政府債、企業債等等,風險等級和第一類相同,只是有封閉期,也可以進行轉讓;第三類是不動產計劃,這些主要是一些不動產和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比如房產、市政設施等等,風險等級也比較低;第四類是其他金融資產,這類主要是輔助投資,主要是銀行理財、證券理財、信託計劃等等,其實和該理財產品本身差不多的產品。通過這些底層資產可以看出,我們投資後,該資管機構主要投向了一些低風險金融產品,由此可見該產品風險不大。

3、看產品歷史表現

判斷產品安全與否的一個間接標準就是其歷史表現,一個理財產品並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按期循環推出的,這款產品已經發行了若干年,其歷史本息兌付率為100%,說明經歷了幾年的時間考驗,在各種經濟形勢下都能夠按期兌付了本金和收益,就好比一個學生每次考試都合格,那麼今後不合格的概率是極低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就可以判定,這款產品是比較安全的,儘管其風險揭示書中提出了各種可能的風險情況,但是發生概率幾乎為零。


互金直通車


資管新規出臺以來,各銀行的保本理財都在縮減比例,2020年底前保本理財將會全部退出歷史舞臺。而取代這些保本理財的就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了。

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五個風險等級:PR1(謹慎型產品)、PR2(穩健型產品)、PR3(平衡型產品)、PR4(進取型產品)、PR5(激進型產品)。各大銀行其實面向大部分客戶銷售的也都是PR2級以下的理財產品,這部分理財產品都屬於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相對來說這部分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從各銀行發行的各等級理財產品來看,PR2級以下的產品還是佔了絕大一部分。而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投資於債券和貸幣市場工具比例基本上在90%左右,所以說這類理財產品相對還是安全的。


客戶風險承受能力

銀行理財產品有一定的風險等級,相對應的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是分等級的。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分: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進取型、激進型。風險承受能力決定著你適合購買那一類理財產品。風險承受能力高的客戶就可以適當購買高險的理財產品,而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就可以購買風險低的理財產品。所以說選擇和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是非常重要的。


不立而立


非保本理財安全與否取決於兩方面要素:一個是投資人的風險偏好,另一個是理財本身的風險等級。

你要是認為非保本理財需要像存款一樣,保本保息,銀行倒閉了還能至少賠50萬才叫安全的話,那非保本理財算不上安全。可如果你把非保本理財放到整個理財投資市場上去比較的話,它又是相對安全的。

投資人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與很多因素有關,包括一個人的價值觀、行為習慣等等因素。按銀行套路來說,一般會把客戶的風險偏好分為保守、謹慎、穩健、積極、激進五個五個等級。
等級的測評看似專業,需要客戶做一套測評問卷,實則不太專業,客戶測評隨意,理財經理隨意,測評問卷簡單。銀行測出的風險等級相對粗放,幾乎沒有參考意義。
我之前做理財經理的時候,在推薦銀行理財的時候是有選擇性的。對於常年鍾情於銀行定期存款的人來說,大額存單都足以讓他猶豫半天,那非保本理財對於他們來說絕對屬於不安全的產品。因為非保本理財是不會給投資人任何保障的,投資人選擇銀行理財純粹是對銀行品牌以及單方面理財投資能力的信任。

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將理財產品的風險按照等級進行區分是監管部門的要求,也是投資人在選擇理財時的重要依據。理財的風險等級一般分為PR1-PR5五個等級。數字越大,風險越高,PR2級以上的理財產品都屬於非保本理財。
每一個風險等級代表的含義,可能產生的風險如下: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中,多數集中於PR1、PR2級產品,少數銀行會推出PR3級,PR4、PR5級的理財產品非常之少。

總結:

如果有人拿著PR5級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問我安全嗎?我肯定會說不安全。但是我的常年投資與股票、期貨的朋友肯定會說安全。我們兩個人判斷的依據都是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這款產品在我們經常接觸到的理財投資產品中的風險等級。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不妨關注我,銀行研究僧


銀行研究僧


大家好!我認為,目前,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

下面,我將分三個部分來詳細解答這個問題:一是明確“安全”的標準;二是分析為什麼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三是給大家提供3個判斷非保本銀行理財安全性的方法。

1、“安全”的標準:投資本金基本不會遭受損失。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界定一下什麼是“安全”。

銀行理財也屬於投資的範疇,借鑑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關於投資和投機的定義:“投資操作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機。”

我認為,可以按投資本金是否會遭受損失,來界定非保本理財的安全性。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越小,越安全;反之,則越不安全。

2、99%以上銀行非保本理財的投資本金基本不會遭受損失,都是很安全的。

按照上面的標準,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按監管要求,銀行需要對擬銷售的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級,風險評級結果以風險等級體現,由低到高至少包括一級至五級。各家銀行的風險評級標準大體類似。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理財市場的龍頭老大“工商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

通過評級說明我們可以看到,一級、二級的理財產品雖然不保障本金,但本金和預期收益受風險因素影響很小或較小;三級的理財產品,風險因素可能對本金和預期收益產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更多地是對預期收益的影響,

即實際投資收益率可能低於“業績比較基準”的風險,最終造成本金損失的可能性很小。總的來說,投資一級、二級、三級的理財產品,本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都非常小,都是很安全的。

在金融機構當中,銀行的風險偏好較低,其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也以一級、二級、三級的中低風險產品為主,高風險產品的佔比極低。

《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報(2018)》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中,一級、二級和三級的

佔比分別為99.82%和99.79%,都在99%以上。

所以說,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這一點,跟我們的直觀感受也非常一致,銀行理財出現兌付風險的案例不但是非常少,而且出現風險的,往往也是風險等級為四級或五級的理財產品。而這兩個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佔比連1%都不到。

那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如何判斷一款非保本銀行理財的安全性呢?

3、判斷一款非保本銀行理財安全性的3個方法

一是看風險等級。

這個方法上面已經分析過,最簡單也最實用。大家購買理財產品時,只要留意一下產品的風險等級就可以判斷其安全性,等級越低,安全性越高。

二是看產品類型。

按投資性質的不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可分為固定收益類、混合類、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4類

。最為常見的是固定收益類,這類產品的安全性也最高;權益類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的銀行理財較為少見,安全性最低;混合類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居中,大家可以結合具體產品的風險等級來綜合判斷,如果一款混合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是三級,那麼它的安全性還比較高;如果它的風險等級是四級,那麼本金就有一定可能性會遭受損失。

實踐當中,現金管理類銀行理財也很常見,這類理財產品本質上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類似於基金公司發行的貨幣市場基金,安全性非常高。

三是看業績比較基準。

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都不再公佈預期收益率。但為了方便投資人購買,一般都會公佈一個“業績比較基準”。收益跟風險是成正比的,業績比較基準越高,相應的投資風險越大,安全性越低。

最後總結一下,若以投資本金基本不會遭受損失作為“安全”的標準,那麼99%以上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都是很安全的。我們可以通過看風險等級、產品類型或業績比較基準,來判斷一款非保本銀行理財的安全性。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獲取更多金融常識!


小錢說金融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嗎?

從銀行業全市場情況看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小但是不能排除人為因素。具體說,本金基本安全,實現預期收益目標可能性較大。但是,理財產品除了產品風險,還存在人為道德風險,即虛假理財或飛單理財。

根據理財產品募集資金投資去向劃分風險等級。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分類: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按照披露,小型風險產品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和信託市場,大型風險的產品資金主要投向掛鉤衍生品和境外理財。

農行金鑰匙系列理財產品是一個老品牌了,全部屬於農行自己的產品,至少存續了5年以上。從最開始發行我就介入了,也算一枚資深客戶。按照目前農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與風險等級匹配情況,大致為:低風險2%……3%,中低風險3%……4%,中風險4%……5%,中高風險5%……6%,高風險6%以上。目前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還沒有超過6%的,即基本沒有發行高風險產品,可以看出農行理財產品特點是走穩健路線。從歷史業績來看,農行還沒有出現虧損本金現象,而且基本可以實現預期收益目標。


除了產品風險外,我們也需要注意人為道德風險,防範虛假理財或飛單理財。作為成熟投資者不應該輕易相信銀行宣傳或工作人員推薦介紹,而應該採取一定措施親自查詢核實,再做購買決定,這是個別銀行曾經虛假理財飛單理財帶給我們的教訓。最常用的辦法就是進入“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真偽,以及是否屬於代理銷售產品。點擊理財頻道,輸入C 字打頭的13位數字編碼或產品全稱均可查詢產品。其中,發行銀行,預期收益率以及風險等級等都有顯示。假如沒有任何信息,虛假理財或飛單理財無疑,因為銀保監會要求商業銀行發行所有理財產品必須在中國理財網託管系統登記。如果顯示是代理銷售產品,也要慎重購買,因為發行銀行只是代理銷售,並不負責資金的管理與運營。


趨勢牛哥



要說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安全性,肯定低於存款類產品,但是絕對高於P2P、信託等其他平臺類理財產品。所以,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肯定有風險,但是絕大部分屬於低風險產品。因為具有非保本屬性,所以無論風險的高與低,作為投資者都應該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

說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以2017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數據為依據):

一,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配置低風險資產佔比高。

我們知道,一款理財產品的風險高低,不僅與產品設計有關,還與資金投向有緊密聯繫,而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配置資產中,標準化資產配置佔比為67.56%。這些資產主要包括債券,銀行存款,拆放同業以及買入返售等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配置比例為42.19%。從理論上講,低風險資產的大比例配置,必然增大理財產品盈利的概率。


二,低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遠遠超過高風險產品。

截止2017年末,共有562家銀行有存續理財產品,年度共發行理財產品25.77萬隻,募集資金173.59萬億。按照銀行理財產品五級分類,一級屬於低風險,二級屬於中低風險,三級屬於中等風險,四級屬於中高風險,五級屬於高風險。在募集資金中,一級募集資金44.55萬億,佔比25.67%;二級募集99.95萬億,佔比57.58%;三級募集資金28.8萬億,佔比16.59%;四級募集資金0.21萬億,佔比0.12%;五級募集資金0.07萬億,佔比0.04%。也就是說,中低風險以下產品資金量高達144.5萬億,佔比83.25%。


三,普通投資者持有低風險理財產品佔比高。

在全市場存續餘額中,一般個人餘額為14.6萬億,佔比49.42%;高資產淨值類產品餘額2.91萬億,佔比9.85%;私行類產品餘額2.28萬億,佔比7.72%;機構專屬餘額6.5萬億,佔比22.01%;金融同業餘額3.25萬億,佔比11%。即是說,後四類理財產品的購買對象並非普通個人投資者,要麼是高淨值和私行客戶(起購金額大門檻高,收益高風險大),要麼是機構類客戶,你想買還不一定夠門檻。

四,銀行系理財產品收益較為穩定。

從2015年到2017年末,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兌付客戶實際年化收益率處於3.5%……5%區間,而2017年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06%。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全市場共有28.46萬隻產品發生兌付,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1854.5億元,個人投資者獲取收益6667.5億元。

綜上所述,銀行系非保本理財產品大部分屬於低風險產品,本金和收益是比較安全的。當然,是否需要投資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還要看個人的投資偏好和抗風險能力。


龍門山財經


從字面理解,“非保本”就是不保證本金,這就意味著非保本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也就是客戶購買以後存在虧掉本金的可能,當然也不排除有獲得收益的可能。一般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比較高,在購買時都會簽訂相關合同,條文中會明確理財產品是否保本。投資者需要認真研究合同條款。

通常情況下,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都需要明確投資的時間、理財資金投向了什麼方向、預期的收益率是多少等,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知道這款理財產品是否符合自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考量在投資未到期之前能否贖回。

需要提醒的是,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好使用自己的閒錢,這樣可以防止提前支取,很多銀行是不允許理財產品提前支取的,就算可以也會損失很多的收益,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許多投資者盲目投資造成許多糾紛和困擾,這完全可以避免。

投資者還需要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不要急功近利,在購買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時不要過分的追求收益,畢竟高收益代表了高風險,如果發生虧損,自己可能會損失很多本金,這是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虧損後有可能還會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總之,理性決策,謹慎投資,這是所有投資者需要謹記的。


觀點談天下


2018年4月,人行及銀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要求銀行打破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不允許在發行保本理財產品(現有的存量理財給予過渡期到2020年),也就是說從2018年起,銀行新發行的所有理財產品均屬於非保本理財產品,那麼非保本理財產品安全嗎?

銀行非保本理財的比重

其實在資管新規出來之前,保本理財產品一直也不是銀行的主力產品,從始至終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70%以上都屬於非保本理財。如下圖所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非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22.17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5.05%;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7.37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4.95%。

但是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前,大家有頻繁聽到理財產品損失的案例沒有?應該來說,很少,所以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大部分還是安全的。

理財產品分級

為什麼說大部分安全呢?因為在銀行,目前非保本理財發行的主力以R1(風險等級低)及R2(風險等級較低)兩個級別為主;而R3(風險等級中)、R4(風險等級較高)、R5(風險等級高)這三個級別的理財產品,發行量則很少,因為這些屬於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以郵儲銀行為例,截止目前其官網上發行的R1-R2的產品累計數量已經高達6000只以上,而R3-R5級別發行總量為10只(郵儲銀行從2007年設立至今,已經12年了,平均一年發行不到1只中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為什麼說低風險理財產品安全?

一款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取決於其投資的標的,標的的安全性,決定了理財產品的基礎安全性,如下圖,系銀行R2級別理財產品的投資配比,其投資的主力方向為高流動性資產、債權類資產及其他資產組合,三者本身的風險性均不算高(沒有投向股票、外匯、期貨期權等高風險級別的產品),且投資主力在於高流動性資產,所以說R1-R2的產品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其實從工行對於R1-R5級別產品的一個詳解說明,我們也可以知道產品其本身對應的風險水平了。

總結

由於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主要為R1-R2級別的理財產品,所以其風險性整體偏小,對於我們普通的投資者而言,只要你不是購買R3以上的產品或者遇到“飛單”及“虛假理財”這兩類特殊的情況,那麼購買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無需過於擔心。資管新規的落地,對於我們購買理財產品的影響不大。


鯉行者


自從《資管新規》出臺以後,銀行打破了剛性兌付。雖然給了銀行近兩年的過渡時期,但意味著什麼呢?保本保息的產品慢慢會退出金融舞臺。



銀行的理財產品按照投資產品的風險分為PR1~PR5五個等級。R1(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風險很低;R2(較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R3(中等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適中;R4(較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較大;R5(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極大。

如果去銀行,想購買理財產品,會有專門的銀行人員為你介紹理財的產品,當然不乏一些素質低的銀行人員一味誇大某種理財產品的收益,但迴避了其風險性,導致一些理財小白上當受騙,收益達不到預期目標或連本金都不保。



其實從另一點看,受騙的人大多數有一個特點,就是太貪,以為天上能掉下餡餅,坤鵬論建議,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特別老年人,購買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不要超過5%,而理財者的收益期望值要保持在4%以下,這樣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會在你的接受犯圍之內。

另外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分清是銀行自營產品還是代銷產品。代銷產品,銀行只是作為一箇中間平臺,出現什麼問題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所以容易出現飛單現象。理財者需要仔細辨別理財產品的性質。


坤鵬論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我們一起細讀一下這個文件就瞭解了銀行理財是否安全。因為全文太長。大家可以自行上網搜索。喵喵在這裡截取重點部分給大家解析。一部分總綱,一部分細則。


總綱:


細則


解讀完資管新規,我們發現重點兩個詞就是打破剛兌和投資者風險自擔。


按照題主問的,非保本理財,應該是指我們傳統理解的固定收益類,從各種文件和政策的角度來講,相信已經屬於有風險這個範疇。但是,目前銀行理財的運作看來,相較於私募基金,P2P等類固定收益產品來講還是比較安全的。


另外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還有可能是公募基金。雖然有虧損本金的風險,但是,不會有本金全部滅失的風險,還有可能因為承擔了風險,而博取更高的收益。


所以,得具體產品具體分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