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這幾年,90後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不,前段時間因為結婚率生育率低,90後被有些人抨擊“不孝自私”;最近“95後7個月就離職”,90後又被說自尊心強,吃不了苦。

聯繫到之前90後禿掉的頭、垮掉的胃、熬過的夜、出過的家、整過的容……在網上,這一屆90後簡直就是要“垮成渣了”。

然而事實上,這一屆90後已經全部成年,逐步成為驅動國家向前奔跑的主要動力,他們明明做得還不錯。為什麼仍然有人看90後不順眼呢?

《拆掉思維裡的牆》一書認為,當外界社會與一個人固有的心智模式發生衝突時,他就會產生混亂和懷疑。而90後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一股與傳統心智模式不一樣的潮流。

熬資歷 VS 憑本事

“95後第一份工作平均在職時間只有7個月”的新聞出來後,網上立馬開始流傳“不要罵90後,他們會立刻辭職”的段子。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這並不是90後的職業觀第一次被群噴。2012年一則“90後實習生拒幫老師訂盒飯”的新聞就曾引起熱議。

有人認為90後任性妄為,不過是仗著家裡的6個錢包,仗著“上不老下無小”。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然而事實上,並沒有多少90後離職後就回家啃老了,他們大多在積極的尋找下一份工作,他們哪怕裸辭也大多不是腦子一熱,而是真的覺得不合適。

到底是什麼造就了90後的敢於“炒老闆”、敢於“say no”呢?

78.73%的90後認為,靠實力說話才是硬道理(來自《90後洞察報告》),想對我倚老賣老,想要讓我討好上司?沒門。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數據來源:《90、95後職場私密調查》

在90後看來工作也是一種“等價交換”,我為公司貢獻價值,公司給我報酬。《90後辦公行為研究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90後可以接受加班,但是,請給我合理的理由。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數據來源:《90、95後職場私密調查》

如果一個企業既沒有提供員工更多發展的可能性,也不準備和員工分享資源,光想著“空手套白狼”,和員工談情懷、畫大餅,90後只會選擇“我滾”。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數據來源:《90、95後職場私密調查》

也許有些人因此批評90後說話太直白、想法表現得太直接。

但是,《心智模式決定你的一生》的E.F.舒馬赫認為“削減複雜、模糊的命題,使之簡化”恰恰是最有效的思維模式,就像數學公式一樣,化繁為簡才不容易出錯。

所以,各位BOSS們,別整那些使問題複雜化的“辦公室政治”了,拿事業發展空間來交換,90後會讓你們知道:哪怕肝到凌晨3點,他們也能燃到爆炸。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到年齡生孩子 VS 準備好再生孩子

這一屆90後不招人待見的又一大原因是因為他們對結婚生子這件事不覺得必須、不願隨大流。所謂的“自私、不孝、貪圖享樂”的批評再一次淹沒了90後。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其實,生孩子這事是每一代人的煩惱,為什麼在90後身上矛盾似乎就尤為突出呢?問題出在觀念差異上。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調查表明,超過九成的90後願意生至少一個孩子,但是他們認為,人不是傳宗接代的動物,不能到了年齡就憑藉生理本能生孩子,而應該做好經濟上、心理上準備後再生育。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數據來源:《中國70/80/90後“二孩”生育意願調查報告》

當然,錢也是一個因素。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90後,生活壓力大,不希望在環境未改善前就生下孩子。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當然,擺在孕齡青年前面的障礙不止“經濟壓力”,還有“時間壓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7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平均工作時間為46小時。在大城市,這一時間恐怕更高。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想要生孩子,犧牲女性的職業生涯幾乎是必然的選擇。《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31%的已婚有子女的女性認為照顧家庭是阻礙晉升的主要原因,這一數據是已婚無子女女性的2倍,未婚女性的近8倍。

也許有人認為,女性暫時辭職兩年,帶帶孩子也沒有什麼,為了孩子什麼犧牲都是值得的。但是殘酷的事實是,兩年的空白期會導致她很難再找到與能力相配的工作,長期來看,把女性為家庭犧牲視為理所應當,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總之,孩子不能隨便生著玩,生不生完全是個人的基本自由,即使要生,想明白了再生,對大人、對孩子都好。

被動焦慮 VS 主宰命運

有些人只記住了90後的“喪”,卻忽略了90後的“燃”。這一屆90後看似吊兒郎當、玩世不恭,其實他們想得很多、很遠。

隨著90後逐漸成家立業,他們對未來的焦慮和擔憂,與任何一代人無異,房子、結婚、生子、教育、生病、養老……他們哪一個也不會缺席,只是相比於被動焦慮,他們更喜歡著手解決問題。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數據顯示55.78%的受訪者雖然沒有盈餘但有較好的財務計劃,對於現實是生活的掌控感並不差。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數據來源:《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數據報告》

相比於傳統的“存銀行”,90後喜歡更加積極的理財方式,阿達是一個典型。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除了有更加積極的投資意願,90後也傾向於拓展更多副業,減少對工資的依賴。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此外,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相比於他們的父母,他們更加能夠正視“失獨”等消極話題,並採取積極的應對方法。比如26歲的黛西,她在生日那天給自己買了一份保險。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所以,面對焦慮,90後表面佛系得很,其實私下裡早就在尋找解決方案了。

“垮掉”的90後,可能是中國心智最健全的一代人


對自己幸福負責的人,在遇到外界條件糟糕的情況下會更加努力。就像數據所說,“62.2%的年輕人怕過勞死,仍舊在堅持工作”,看似無奈的選擇,背後則是90後積極的應對:

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不忘健身強化自己的身體素質。

而那些放棄自己幸福的人,則終日憂心忡忡,怨天尤人。好壞心態是不同的心智模式導致的。

“90後”不僅是一代人,更是一種價值觀

搜狗及百度百科中心智成熟的4種表現可以概括為:平等、肯定自己、寬容 、直接 。

不客氣的說,可能有些中老年人都並不具備這四個品質,他們強調等級,卻又注重犧牲,他們拒絕多元化的價值觀,卻又喜歡拐彎抹角,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而90後恰恰走向了另一面。他們成長於國家開放進步的時代,他們注重平等,喜歡扁平化的工作環境;他們愛自己,相信胡適先生所說“修己而後可以愛人”;他們對於多種價值觀善於接受和理解;他們拒絕畏首畏尾,效率高於一切。

這種價值觀和心智模式,真讓人喜歡。

轉自 廣東共青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