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時代的眼淚”這個說法,指的是某個東西已經古老到會令人流下懷念的淚水,或是自己的看法與時代潮流相差十萬八千里時會有的感嘆:

原來我已經這麼老了啊。

最近一個被認為符合這兩項設定的,是我們曾經沉迷過的遊戲們。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前兩天,網友@智友君 PO了一張遊戲截圖,稱95後們應該不知道,下面這“賤貨”當年的風靡程度不亞於今天的“王者榮耀”。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doodle jump(塗鴉跳躍)》,2009年


哦天哪,我的老夥計,瞧瞧這長長的鼻子、短短的腿,尤其是腳下的兩根小彈簧!奪麼熟悉的中學玩伴啊!

時間彷彿回到了2010年,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臺上的物理老師慢悠悠地講著加速度,同桌小雞啄米似的打著瞌睡……班主任突然從窗外向我走來,並伸出了沒收手機的手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說是“95後們不知道的遊戲”可能有點過了,但《塗鴉跳躍》在90-94年出生的人心目中確實印象深刻,對於很多如今快遁入空門的“中年人”來說:當年,這個遊戲承包了他們高中生涯的所有憤怒。

因為它雖然上手快,死得也很快,還有很多時候卡在一個板子上根本“跳躍”不上去,於是同學們給它改了個名字——《你丫倒是蹦啊》!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第57下終於蹦上去了……

有的玩家(比如小編)心理素質不好,一玩到分比較高的時候就開始緊張,手心出汗、思緒緊繃,心跳得比手機裡的小人兒快好幾十倍,一失手小人兒掉下去了,那驚恐感跟自己掉下去差不多。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大概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很多人第一次發現“自己是真的不會打遊戲”,心態太差了。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大家玩遊戲的場面也是相當壯觀。

只要不是班主任的課,教室後面幾排只能看到黑壓壓的頭頂,學生全在桌子底下玩遊戲;下課了,走廊上還是能看見幾坨黑壓壓的頭頂,學生們湊在一起比最高分。

對,那個年代的遊戲還不能綁定社交平臺,大家只能在一臺手機上玩,一局結束輸入自己的名字,之後在排行榜上看成績排名。所以,經常把手機借給同學玩的人,每天回家都會暗搓搓地多打幾局,誓保/爭第一。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這麼多年過去,當初日夜沉迷這個小人兒的學生或許已經從索愛換成了iPhone X,但對這個遊戲還是有著這樣那樣的情結,偶爾也會重新下回來玩上幾局。

只不過,再怎麼重溫也很難找回當年躲在課桌底下、按著手機鍵盤玩的感覺,也終於失去了對分數和排名的概念——因為“local”裡除了自己沒有別人的名字。

@鍵盤車長猩蜀黍:最近無聊時都會玩doodle jump竟然發現自己寂寞起來可以跳到4w多接近5w……於是我終於明白了當年班上那位跳到5w+的“達人”是有多寂寞了。@Hayeyoung_:#doodle jump# 高中時瘋狂玩的小遊戲又出了好幾個新場景,想當年左右方向鍵玩二十幾萬分呢,現在重力感應五萬都不到。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遊戲的畫面變了,遊戲的按鍵沒了,大家玩遊戲的心態、圍在旁邊看的人也不一樣了。

那些手機後臺掛了好幾個QQ的日子彷彿被鍍了一層金邊,燦爛又溫柔,跟旁人提起來徒有懷念。

@爆米花澤類:2012年,高一,剛過完世界末日,數學課。老師在講反比例函數,聽不進去。拿著N86玩了一節課塗鴉跳躍玩到五萬多分,宇宙黑洞都出來了。後排所有同學都在看。現在N86也壞了,我在做簡歷找工作,當年的兄弟們現在已經天南地北了,你們還好嗎,有空再來比比誰分高啊。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說起來,這種“跳躍類”的遊戲有很多,《塗鴉跳躍》的歲數並不算特別大,再年代久遠一點的,還有《是男人就下100層》,只不過一個是往上跳,一個是往下跳。

在手機尚未普及、電腦性能遠沒這麼強勁的2000年前後,《是男人就下100層》橫空出世。

遊戲本身極易上手,單局時間少,又被冠以這個讓男人無法拒絕的名字,很快就火遍了整個互聯網,成為了許多網友後來的青春回憶。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是男人就下100層》,2002年

後來這個“是男人”系列還出了《是男人就撐20秒》等等,不論是在當年的Gameboy、小霸王上,還是現在的手機端,一直深受“純爺們兒”的喜愛。

然而,“喜愛”的背後是夜以繼日的淚水,這個反人類的系列遊戲曾讓不少硬漢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懷疑。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很多男同學表示,自己中學時玩到醉生夢死,和小夥伴互相打招呼都是:“你是男人不?”

但更多人念念不忘的,是“100層下面到底有啥?”

據說原版下到100層就能看見作者跟他老婆的合照(贏了還要吃狗糧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經過多次更新,也就是越來越多玩家通關後,現在下到100層還可以繼續玩下去。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正如《塗鴉跳躍》和《是男人就下100層》的更新換代,這麼多年來,整個遊戲行業也在不斷革新。

以2017年為例,一方面《王者榮耀》跟《陰陽師》還是很火,另一方面新遊戲也在慢慢地跟上來:男生們研究著怎樣免於落地成盒,女生們則在四個男人之間流連忘返。

可有些時候,很多朋友真的會因為某個契機,無法避免地突然懷舊,重新拾起幾年前沉迷過的遊戲,並且再一次沉迷起來。

比如《2048》——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想必有不少人熬夜玩它時是這個心路歷程:

本來想治失眠,結果……三個多小時過去了,已經凌晨4點了,這回竟然加出個8192,打敗了全國85%的玩家。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2048》,2014年


有人說,《2048》一次次告訴他,數字與他無緣。於是,這個遊戲又被開發出了另外一些神奇的版本,男神版、女神版、武俠版、朝代版……也是一如既往地讓人上癮。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比如《鱷魚小頑皮愛洗澡》——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鱷魚小頑皮愛洗澡》,2011年


跟《2048》一樣,這個遊戲也是非常考驗玩家的智商,但說實話,玩了這麼久,我——

真的搞不懂,為什麼,一隻鱷魚,需要洗澡……

更加搞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沉迷吸鱷魚……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大家的沉迷程度也很驚人:白天玩,晚上也玩;在家玩,出門也玩;下課玩,上課更要玩。

@睎杭之迒:報告老師!有人在你的課上玩4399!玩小鱷魚愛洗澡!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還有很多“喪心病狂”的童鞋,一天天的儘想些不正經的,非要看人家小鱷魚洗澡!還掀不開浴簾!可以說是很氣了。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比如《割繩子》——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Cut the Rope(割繩子)》,2010年


想當年,我們向小夥伴安利這個遊戲的文案都出奇的相似:想不想練就一身氣吞山河的胸懷,割根兒繩子玩吧!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比如《憤怒的小鳥》,這個遊戲可能很少有人玩了,但它的周邊產品無疑是做得很成功的,現在還時不時能看見。而且你會發現,遊戲本身已經離我們很遠了,連它相關的段子,都是那麼有時代感——

人生就像憤怒的小鳥,你失敗時,總有幾頭豬在笑。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Angry Birds(憤怒的小鳥)》,2009年


比如《植物大戰殭屍》,睜眼閉眼都是能量豆在飄。感覺腦子在當年瘋狂玩的時候就被殭屍吃掉了。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Plants vs. Zombies(植物大戰殭屍)》,2009年


再比如《保衛蘿蔔》,有網友說當年玩遊戲的時候喜歡單曲循環《我的歌聲裡》,她弟弟還以為那是遊戲的BGM,現在好了,只要一響起“沒有一點點防備”,他倆就滿腦子太陽花。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保衛蘿蔔》,2012年


但不能否認的是,人和人之間真的有差距:有的人保衛蘿蔔一路通關,佔據你的rank榜首;有的人保衛蘿蔔可以在地鐵上搭訕到陌生妹子;而你,一關可以在家玩三天。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說實話,上面這幾款遊戲多多少少都還是需要動腦的,要規劃、要部署、要在點擊之前想到之後的情況;而那些年也有一些遊戲是不需要這麼累的,考的只是反應敏捷度,以及大腦與手指的默契程度。

比如《水果忍者》,不吹不黑,當年玩這個我曾經用裂過一個手機屏幕,還有不少同學手指頭都切禿嚕皮了,把高清的手機膜玩成了磨砂的。

@削個椰子皮你卻:Candy crush玩得有點瞎,看書都想挪字兒,看人臉想挪人家鼻子和眼,想起當年玩水果忍者的時候,看前面三個人在走路,就想一刀削了這仨腦袋。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Fruit Ninja(水果忍者)》,2010年


世事變遷,三觀重建,想起之前一時懷舊下回了《水果忍者》,切了一個發光檸檬連擊,看到滿屏幕的+1s驚呆了,感覺再也回不到當年在教室大屏幕上切水果的單純……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比如《神廟逃亡》,前一陣還有網友感嘆:現在還在玩神廟逃亡的人,也太長情了吧——足以讓人感受到歲月的沉重。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Temple Run(神廟逃亡)》,2012年


這個遊戲還火的時候,有人把它玩成了吃雞,有人為了轉彎直接摔下床,還有人發現,既然最高分都是在馬桶上打出來的,也就是說獲得成功的心態總是在在意和不在意之間。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比如《找你妹》,在一堆物品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被譽為“眼睛玩瞎了也想玩”的遊戲,火得特別突然,老少咸宜,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夜之間就沒人玩兒了。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找你妹》,2012年


還記得那時候的人人網很熱鬧,有網友上傳了一張西北工業大學食堂的照片,P成了真人版的“找你妹”,要求在圖中找出“妹紙”,一時間難倒了不少大神。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所以除了益智類和敏捷類,那些年我們還沉迷過不少音樂類型的遊戲(咳咳,這裡不是指會說話的湯姆貓)。

比如《別踩白塊兒》,胡思亂想的時候就喜歡玩這種讓人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其他事情的遊戲,而且玩得久了還感覺自己會彈鋼琴了,好多耳熟的曲子也終於知道了名字。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別踩白塊兒》,2014年

比如《節奏大師》,玩過這個遊戲的人估計看到《克羅地亞狂想曲》這個曲名,就能回想起當年被它支配的恐懼。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節奏大師》,2012年


說了這麼多中學回憶,這裡也不得不提幾個小學執念——

4399裡的《黃金礦工》、《魔塔傳奇》、《森林冰火人》、《小小漢堡店》;彩虹堂裡的換裝小遊戲;橙光裡的各種宮鬥……這都是當年在計算機課上跟同學打比賽的項目啊。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黃金礦工》,發行時間不詳


現在看來,生命力最強大的應該是《黃金礦工》,畢竟身邊真的有那種手殘的朋友,可以把屏幕裡所有的石頭全部抓完,留下一片黃金+鑽石,直接把遊戲玩成了《石頭礦工》。

前兩天,這個遊戲的物理外掛還上了微博熱門榜,讓人感嘆後生可畏——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這些曾經紅遍全國的小遊戲之所以讓人著迷,可能在於它每一個回合都是一個新世界,玩家隨時隨地可以重新撿起來繼續玩。但事實告訴我們,人是往前走的,再好玩的遊戲也有卸載的一天。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時光荏苒,當年最堅挺的諾基亞早就破產了,但它手機自帶的小遊戲《都市摩天樓》每年都會被人想起,怒刷一波存在感——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都市摩天樓》,2010年


在那個有按鍵的手機上,摩天樓蓋得高了會有熱氣球和火箭飛過,更高些還能看到外太空的月球和土星,每一層蓋下來的時候機身輕輕震動,樓塌的瞬間手機狂震!

如今,雖然在各類型手機上還能找到同款遊戲,但再也沒有以前那種按鍵和振動的感覺,遊戲體驗和重溫的心態差了很多。

想來“有差別”也是必然的,畢竟我們印象中還很“新”、初見時驚為天人的《紀念碑谷》都已經是三年前發行的“老”遊戲了,而這三年時間裡,你又做了些什麼呢?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紀念碑谷》,2014年


在這個遊戲裡,小人要麼是在巨大空曠的建築裡踱步,要麼是在茫茫的大海中駕一艘小船遠航,整個畫風就是巨大與渺小的對比,任何一個玩遊戲的人都會感到一種深深的孤獨,就像被拉扯著長大的我們。

一開始,“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都沒有答案,但隨著小人不斷地前行、尋找,她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開始逐漸明朗,當到達遊戲的終點時,她也會豁然開朗。

正如旁白所說的“孤勇之後,世界盡在眼前”。但人來人往這麼些年,玩了再多的遊戲依舊無法避免的,會時常想起——

高中時,全班手機裡的《塗鴉跳躍》第一名都是同一個名字。


悼念你18歲的青春時,記得帶上這些遊戲殉葬


轉自 Vista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