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比起年輕人來說,中老年人更需要給自己制定人生計劃!

2019年比起年輕人來說,中老年人更需要給自己制定人生計劃!

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我習慣性的在今天制定了我全年的計劃。計劃中包括工作、學習與生活三個方面。對於已過而立之年的我更加明白時間的緊迫性,因此在今年的計劃中我增加了實施計劃的方式方法,以及完成一個小目標的具體時間。

然而當我將整個計劃制定完之後心中卻出現了一個疑問,年輕人開始了新年的生活,併為所制定出來的計劃而為之努力和奮鬥,那上了歲數的中老年人應該怎樣打發時間才好呢?

都說一個人的生活快樂與否,在於如何安排好自己一天的時間。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感覺到忙的時候想要閒一些,可真正有了清閒的時間又不知該如何打發時光才好,那對於已退休、有大把空閒時間的中老年人來說如何安排好一天的時間那就顯得尤為的重要。

記得著名教授趙寶煦的夫人陳司寇老師生前所說的話語:一般來說,人在七十歲以後是很難過的。

第一是因為病痛,一身患有多種疾病,整天不是這兒疼就是那兒

疼。

第二是因為孤獨,人老了活動空間小了,與社會漸漸隔絕了,越來越多地待在家這個狹小空間裡。因此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憂鬱症。

老人是弱勢群體。身體弱,精神也弱。

在我們院裡(藍旗營,北大清華的家屬院)有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可憐兮兮地期待著他人來關懷照顧,變成了弱勢嬰孩。

其實老人患有憂鬱症的原因除了陳老師所說病痛與空間變狹小的因素之外,還有空閒時間變多的因素。

就如同我之前寫過的名為《無事生非,中老年人不快樂的一大原因》文章中所說的那樣:從中國目前的現狀來看,迴歸家庭生活之後的中老年人,女性可能因為照顧上一輩或下一代而沒有太多的心理落差,但思想和心理卻很快因照顧老人或小孩而變得“老齡化”,思維方式和反應力也逐漸下降。

而原本就以事業為中心的男性,迴歸到家庭之後便找不到自我價值,加之更年期的到來,更加讓自己煩躁不安,家庭爭吵現象也因此日益增多。

只要細心觀察自己父母,以及身邊的中老年人,我們不難發現只要家中有事需要操辦時,家庭矛盾就會減少一些。但凡家中沒什麼事時,家裡的老太太和老頭子就開始在對方身上挑刺,這也看不順眼,那也看不順眼,很多時候說是雞蛋裡挑骨頭也不為過。

總之,家庭戰爭不斷爆發,爆發誘因幾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最終,將好不容易過上的好日子一下子質量就拉低了好多個檔次,叫人無可奈何。

其實說到底還是由於中老年人沒有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要不吵架也是需要時間的。

當陳司寇老師看到許多老年人生活的狀態後,就在想難道人的晚年一定要這樣過嗎?

94歲高齡的她並沒有像其他老人那般在憂鬱中渡過,也沒有因為自己的高齡而選擇依附著兒女。

她選擇獨居,在身體健康,頭腦清楚的情況之下,生活基本自理,每週會有一名清潔工來兩次為她打掃房子衛生。

她說自己不習慣與保姆同居,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儘量自己做。

每週子女們都會去看望她,她還要住的比較遠的兒子不用每週都來,兩週來一次就行了。他們也忙啊。

陳老師會將自己平時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讀書看報看電視散步做家務,保持著自己不緊不慢的節奏。

在陳老師看來:“只求活一天就要生活得有質量,即便明天就走,今天也要活得有質量。”

對於有質量的生活,陳老師認為:“知識就是健康,最好的保健醫是自己。”

她會去注意學習和吸收一些醫學保健知識,會去看很多書,對於人的人體構造與功能、體育運動、食療、生活習慣、保健按摩、心理健康等都有比較全面的知識。只有在瞭解了人體構造與功能的相關知識後,自身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才能得到及時且有效的醫治。

陳老師之所以堅持生活自理,自己買菜、做飯、洗碗、散步、自己洗小件內衣是覺得要有毅力,要做自己應該做的,而不是隻做自己喜歡做的。

她在談到這一點時也說:“我當然也累,也不方便,完全可以讓保姆為我做。但是隻要一開始不做,以後就再也做不了了。我不到萬不得已就不開這個頭”。

陳老師將自己每天的生活都安排的很緊湊,她每天6:00–6:30起床後,就忙著按摩,做操,看電視新聞、做早飯。一定要在九點之前吃完早飯。

9點以後她就開始看書看報。她一個人訂了好幾份報紙雜誌,每天不抓緊時間都看不完。看到欣賞的地方她就會摘錄下來,或者剪下來,

她還愛看電視劇,看到難過處就跟著放聲哭,高興處就放聲笑。有時還想不通編劇為什麼這麼處理。自己就琢磨,要是她做編劇,就怎麼處理。

她還研讀《易經》,心得也記下了一本。

她說自己平時有這麼多事情要做,這麼多新知識要學,哪裡有時間去寂寞呢?

此外她還有個辦法,就是家裡不要太寂靜。要經常開著電視,就好像總有人與你說話,向你唱歌,你就不會感到孤獨。

她說平時自己過得很充實、愉快,不希望別人來干擾我。老年人要熱愛生活,關心時事,心胸開闊,心情舒暢。這樣遇到疾病就能頂得住。

也或許也是陳老師高壽的秘方。

其實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五六十歲只能算作中年人,即便是退了休的他們只要心態不老的話,仍舊有發揮優勢的可能性。

就如同我的二舅舅一般,退休之前是一家醫生的麻醉師,退休之後便到私立醫院去打工,這一打就是十餘年的時間。如今七十多歲的他看上去要比同齡人年輕許多,思維也非常的活躍。雖說身體有病痛,可一天仍舊能夠做幾臺手術,醫院裡的許多年輕人都自嘆不如。

說實在的他家裡也並不缺錢,可是就因這樣的工作氛圍讓他似乎比同齡人多活好好多年,並且生活的很愉悅。

我和好友曾聊過父母更年期的問題,覺得更年期僅僅是一個生理變化,只不過這個時段恰好是一個人到了退休年齡的前後,整個人在工作中無須再去拼搏,兒女也幾乎成人了。

因此,心裡就不再有什麼目標,或者說寄託,這時候的人們視野就會放在一些瑣碎的事物中,外在生理的自然反應,如煩躁、燥熱等,又無事可以打岔,自然就將氣撒到了家人身上,如果夫妻倆恰巧都是這樣的狀況,那家庭戰爭便有可能隨時隨地發生。

長期以往,生活質量降低不說,彼此在瑣碎事物中不斷糾纏、消磨,人自然而然的老去,最終再無任何改變的可能性。

因此,願所有中老年人在新的一年裡也如同年輕人一樣,給自己制定出詳細的計劃來,讓奮鬥大半輩子的你們晚年生活能夠過得更加的充實、開心與幸福。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