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樓蘭古國為何銷聲匿跡

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處於西域的樞紐,王國的範圍東起古陽關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爾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現今只留下了一片廢墟遺蹟。

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樓蘭古國為何銷聲匿跡

這裡悠久的歷史、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是多麼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多少人的興趣——許多中外遊人和探險家都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古樓蘭。

樓蘭古國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歷史。

西漢時,樓蘭的人口總共有1萬4千多人,商旅雲集,市場熱鬧,還有整齊的街道,雄壯的佛寺、寶塔。然而當時匈奴勢力強大,樓蘭一度被他們所控制,他們攻殺漢朝使者,劫掠商人。漢武帝曾發兵破之,俘虜樓蘭王,迫其附漢。但是樓蘭又聽從匈奴的反間之計,屢次攔殺漢朝官吏,漢昭帝元鳳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將軍霍光派遣傅介子領幾名勇士前往樓蘭,設計殺死了樓蘭王嘗歸,立嘗歸的弟弟為王,並改國名為鄯善,將都城南遷。

東晉後,中原群雄割據,混戰不休,無暇顧西域,樓蘭逐漸與中原失去聯繫。到了唐代,中原地區強盛,唐朝與吐蕃又在樓蘭多次兵戎相見。

樓蘭在唐朝還是邊陲重鎮。曾經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歷史上,它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中心,是絲綢一個交通樞紐。然而,這個繁榮一時的文明古國卻突然神秘地消失了。難道偌大的古城會舉國搬遷嗎?它的國人到底去了哪裡呢?為什麼遺址墓穴中出土的屍骨不屬於亞洲人種而屬於歐洲人種呢?

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樓蘭古國為何銷聲匿跡

樓蘭古城遺址位於新疆巴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故道南岸 16公里。古城遺址呈正方形,邊長在 300 多米左右,總面積約 12 萬平方米。樓蘭古城位於密集的雅丹地貌中,最顯眼的建築遺蹟是古城中部的“洞房”,其牆壁是整個城市中唯一使用土坯壘砌而成的。

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樓蘭古國為何銷聲匿跡

專家認為,古城城市功能齊全且佈局分明,城西是居住區,城東是行政和軍事區,城市規劃和發展顯而易見。

1979 年,我國考古學家對樓蘭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察,發現了震驚世界的樓蘭古墓。這些墓葬由一層層圓木壘成,外圍圓木呈放射狀排列,整個形狀就像太陽。在這些古墓中是沉睡了 4000 多年卻依然保存完好的樓蘭少女遺體,她們的面龐具有明顯的中亞人的特點,當年的美麗仍依稀可見。這些少女被裹在精美的毛毯之中,全身赤裸,這樣的葬俗極為罕見。這些墓葬證明了早在 4 000多年前,這一地區就已經有了較為發達的文明。

在羅布泊地區鐵板河一號的墓裡,還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木乃伊。她屬於白種人,面目清秀,深目微閉,被譽為“樓蘭美女”。

這具中年女性乾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有一張瘦削的臉龐,褐色的頭髮披肩,身上裹著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眼大窩深、鼻樑高窄、下巴尖翹的“樓蘭美女”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考古學家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 14 鑑定,表明是一具距今 3800 年的古屍。為什麼遺址墓穴中出土的屍骨不屬於亞洲人種,而屬於歐洲人種呢?曾經是誰在樓蘭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誰的聰穎才智創造了燦爛奪目的綠洲文明?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勝,撲朔迷離。

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樓蘭古國為何銷聲匿跡

樓蘭人使用中亞佉盧文作為官方文字,而樓蘭本族語言卻是一種印歐語系的語言,學術界稱作‘吐火羅語’。”“樓蘭人類學研究的結論和樓蘭語言學研究結果再一次提醒我們,在遙遠的古代,有一支印歐人部落生活在遠離歐洲的樓蘭。樓蘭人是“漂泊東方的印歐人古部落”。 “樓蘭人到底源於何處”這一問題並沒有取得一致的觀點。有一種觀點認為樓蘭人屬於雅利安人。

另據史書記載,到漢代的時候,樓蘭已經發展成為富庶強盛的國家,控制著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被列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樓蘭”一詞甚至成了中原人對廣裹神秘的西域的代稱。

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明珠樓蘭古國為何銷聲匿跡

然而到了 4 世紀左右,樓蘭古國就從史書中消失了。從考古學家的發現來看,樓蘭遺址中雖然有大量珍貴的器物、絲織品和錢幣等,卻沒有發現大批屍骨,可見這是一座被廢棄的城市。

究竟是什麼樣的災難,讓樓蘭古城銷聲匿跡了呢?

有人認為是羅布泊的漂移和過度放牧開墾造成了當地生態環境的惡化,使樓蘭人被迫遠走他鄉。

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但這僅是推測,還缺乏確鑿的證據。樓蘭人的後裔又流落何方呢?這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