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世界上最龐大的族群——低頭族。人手一部手機,不管是吃飯聚會還是上廁所,甚至是走路逛街的時候,手機都要握在手裡,好像手機就是我們的氧氣瓶,離了幾分鐘就要難受死去。

手機最開始發明是為了方便溝通,加強人的親密關係,然而在這個網絡發達、信息爆炸的時代,手機卻成為了離間人們的元兇。它讓我們掉入網絡的海洋之中,成為彼此隔離的孤島。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最常見的場景,是在聚會中,各自玩著手機,對著一頓飯菜拍照,再和身邊的人拍照,全程幾乎沒什麼對話,卻在網絡上製造狂歡假象,如同荒誕諷刺的戲劇,現實往往更讓人覺得冰冷。

《來電狂響》就是基於這樣的社會現狀做出的藝術創作,原劇本是意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當年榮獲全球十佳影片,是揭秘兩性愛情的黑色幽默電影,反應現實,顯露人性,先後已被十幾個國家翻拍,而《來電狂響》就是它的國產化翻拍之作。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你知道手機裡藏了多少秘密麼?除了微信,短信,通話記錄,還有轉賬記錄、WiFi連接記錄,打車記錄,點餐記錄,還有電影票記錄……這些記錄會把你暴露的一乾二淨。”

七個年輕人,各自的手機,一次聚會,一個遊戲,一間房,是電影的主要元素。在手機成為個人的私密物件之後,如同生殖器官一樣不能讓人輕易窺視。手機沒密碼,相當於穿開襠褲,揣兜裡是手機,扔出來就是手雷,然而偏偏每個人卻又都聲稱電話裡沒什麼不可見人的。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於是幾個年輕人決定玩個冒險的遊戲,將自己的手機曝光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通話信息來了就一起看一起聽,反正沒什麼不可見人的。flag高高立起,接下來就是啪啪打臉。

恩愛的小夫妻丈夫給網紅打賞獲取“感性回饋”,妻子在遊戲裡和已婚男人組CP排遣寂寞;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相處融洽性格隨和的夫婦倆為了孩子為了老人,隱瞞早就已經離婚的真相,還在一起湊活過日子;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要結婚的小情侶,未婚妻的前男友給她發“我想做愛”親密過度,未婚夫更過分,睡了戀人閨蜜還搞大了肚子;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看似中性的單身女強人,被同事強女幹,對方還用手機拍下照片威脅她……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每個人都有秘密,而秘密被揭穿的時候,猶如是被人扒光了衣服,難堪而羞憤,壓抑和偽裝最終讓人爆發,歇斯底里中讓人看到每個人所承受的壓力。我們沉迷於手機快樂麼?不過是為了逃避現實罷了。

電影中的兩性關係是被突出的話題,婚姻究竟是什麼?如何維持親密關係?如何去選擇愛人,如何去愛人?這是一個大眾難題。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乾點活怎麼了?你天天窩在沙發裡,吹著空調追著劇,你左一層精華,又一層乳液的,你往臉上抹膩子。還有,你今天買個包,明天你買雙鞋,是我在外面辛辛苦苦一分一分掙回來的。……你呀,也就跟我吧,你住個三室一廳,你要離了我,你就住下水道去吧你!”

這是電影中丈夫對於妻子的抱怨,其實反應的就是婚姻不幸的大多數原因所在——沒有互相理解。丈夫看不到妻子照顧家庭的辛勞,老婆體會不了丈夫在外奔波的心酸,所以互相埋怨,各生怨懟。維持親密關係,是靠理解,靠妥協,靠彼此讓步,共同努力的。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還有電影裡背叛了未婚妻的男人,雖然出軌的行為不對,但是他說了一句,“我在她面前可以不裝。”一段感情能不能長久,是從“真”開始的。

雖然電影揭露了很多人性的灰暗面,但是也有積極閃光的地方,讓人看到生活之中的良善和溫柔。婆婆將房子留給為家盡心盡力的兒媳婦,催單的顧客給摔了跤外賣員一瓶水,在網上跳舞的性感女其實是為了照顧生病的弟弟……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這些,都成為我們仍舊熱愛生活的理由。

雖然是翻拍,但《來電狂響》卻做到了很成功的本土化,讓人很有代入感。在封閉的房子裡完成幾乎全部的主線劇情非常考驗演員的張力和演技,好在大部分時間沒有讓人覺得無聊,還有幾個閃光的搞笑點讓人捧腹,是合格線以上的作品。

《來電狂響》看兩性關係,伴侶的手機該不該看?

手機本來應該是我們利用的工具,千萬別讓它成為奴役我們的主人。去看看身邊的人吧,生活本身比虛擬世界,要有愛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