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貂蟬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並不是一個常規姓名,貂蟬本姓任,是司徒王允府上的婢女和歌女,因此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或是藝名,後貂蟬被王允收為義女。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貂蟬不是個簡單的女子,她深明大義,時國家正逢“十常侍之亂”,西涼軍閥董卓率兵入朝控制了政權,董卓這個人燒殺姦淫,無惡不作,時人認為董卓是惡鬼的化身。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為國家前途而分外擔憂。恰巧為王允瞧見,王允問清楚貂蟬感嘆的緣由,定下連環美人計,挑撥董卓和手下大將呂布的關係,最終貂蟬出色的完成了使命,董卓被呂布所誅殺。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到這裡關於貂蟬的去向開始眾說紛壇,各路野史和傳說都有關於貂蟬去向的不同解釋,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01.貂蟬退隱

此版本主要為央視三國演義所呈現的說法。話說董卓被殺,全城人民火燒董卓屍體慶賀,貂蟬在城樓上看完了這一幕,便深感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於是選擇了退隱山林,待呂布尋至郿塢,貂蟬早已不見了蹤影,就像歌詞唱的那樣,“貂蟬已隨著那清風去,化作了一片白雲”。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02.貂蟬和呂布

此版本主要為羅貫中《三國演義》關於貂蟬去向一筆帶過式的提了一句。董卓被殺後,“王允又命呂布同皇甫嵩、李肅領兵五萬,至郿塢抄籍董卓家產、人口。卻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聞董卓已死,呂布將至,便引了飛熊軍連夜奔涼州去了。呂布至郿塢,先取了貂蟬。”因此根據羅貫中版本,貂蟬最終跟從了呂布,此版本也是有跡可循,可信度也是較高的,至於呂布死後貂蟬最終去向,後面會有關聯性的分析。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03.貂蟬和曹操

這個版本主要也是援引《三國演義》的說法。曹操征伐呂布,呂布被打敗只能退守下邳。陳宮建議呂布斷曹操糧道,布然其言。呂布將這個事告訴了其妻嚴氏和貂蟬,嚴氏泣曰:“將軍若出,陳宮、高順安能堅守城池?倘有差失,悔無及矣!妾昔在長安,已為將軍所棄,幸賴龐舒私藏妾身,再得與將軍相聚;孰知今又棄妾而去乎?將軍前程萬里,請勿以妾為念!”言罷痛哭。貂蟬曰:“將軍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布曰:“汝無憂慮。吾有畫戟、赤兔馬,誰敢近我!”於是乎拒絕了陳宮的提議,終日不出,只同嚴氏、貂蟬飲酒解悶。這裡也是羅貫中對貂蟬最後的記載,隨著下邳被曹操攻破,呂布的家眷自然也被曹操所獲,是比較可信的說法。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04.貂蟬和關羽

這個版本是《三國演義》對貂蟬去向記載所衍生出來的說法,主要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關羽月下斬貂蟬》,話說貂蟬為曹操所得,曹操對關羽傾慕已久,不僅給關羽封侯授印,還將貂蟬送給關羽,試圖拉攏他。一種說法是關羽心如磐石,為了自己不受魅惑,殺死了貂蟬。筆者認為此種說法可信度不大,根據關羽後面“過五關斬六將”時期“封金掛印”的做法,即使關羽不接受貂蟬,也不會說直接殺了貂蟬,駁了曹操的面子,更不用說此時劉備尚未與曹操翻臉。另一種說法是貂蟬也傾慕關羽的大義,但關羽不接受貂蟬,因而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證明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二個版本是《關羽月下釋貂蟬》。曹操將貂蟬賞賜給關羽,關羽受而不納,但關羽亦是深明大義之人,他感貂蟬為國除害的義舉,最終決定釋放貂蟬,讓其自行離開。在民間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記載,貂蟬選擇了出家,最後在尼姑庵裡壽終正寢。此種說法的可信度顯然較前一種更高。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05.正史版本

根據陳壽《三國志武帝紀第一》中記載曹操攻打下邳時:“太祖用荀攸、郭嘉計,遂決泗、沂水以灌城。月餘,布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生禽布、宮,皆殺之。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聚眾。布之破劉備也,霸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公厚納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這裡可見正史中,陳壽完全沒有給貂蟬去向一字的描述,而只是對於呂布兵敗後手下的兵將做了說明。考其緣由,一是在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尤其在戰爭年代甚至是作為戰利品被戰勝者隨著處置。二是古代歷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男人的歷史”,女性在史學家的筆下一般只起到串聯的作用,在貂蟬的歷史價值被榨乾之後,連羅貫中這樣的小說家也選擇果斷拋棄了貂蟬。三是貂蟬的背景和出身,貂蟬並沒有什麼顯赫的身世背景,自然其知名度和重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國貂蟬去向之謎?

至於坊間流傳的其他版本,都各成一家之言,因為相對缺乏根據和出處,可信度都比較低。貂蟬可以說是一個兼美貌與勇敢的女子,歷來在四大美女的比拼中也是評價相對較高的一位。

那麼,對於貂蟬最終去了哪兒這一謎題,大家又有什麼見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