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寧波給我的印象,如果用幾個詞來形容,是安逸、清淨和祥和。步行於湖畔,碧芷的喧囂,竹洲的沉靜,路人悠閒其中,都淡淡地隱去,惟有空中瀰漫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月湖又名西湖,位於寧波市城區的西南,開鑿於唐貞觀年間,是寧波市區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月湖湖面曲折而多變,圓處如滿月,曲處似眉月,因此得名月湖。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月湖水域面積9公頃,開鑿於唐代,當時縣令王元暐興修水利,把它山堰的水引流到寧波,積聚成日月雙湖,解決了寧波百姓飲水困難。但現在保留的只有月湖,日湖的遺蹟只是一標誌牌而已,記錄著它曾經在此。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宋元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勝景,南宋紹興年間,廣築亭臺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這十洲分別是: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此外還有三堤七橋交相輝映。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月湖在古代佔地南北約1160米,東西約130米,周圍2430多米。在它的汀洲島嶼及周邊土地上,沉澱著深厚的文化積層,構成了眾多璀璨的傳統文化。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因為面朝大海,寧波因地利原因很早就與海外展開貿易,寧波平原沿山地帶最早建立三個城市既句章、鄮縣、鄞縣,其中“鄮縣”即以貿易而得名。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逐漸向平原中心即三江口區域集中。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在北宋,月湖城市園林審美功能得到了發展。宋真宗大中祥符中(約1012),明州通判章郇在月湖北面建“紅蓮閣”;宋真宗天禧五年(1012),僧人蘊臻在柳汀東西各建二橋,名東西“憧憧橋”;“憧憧”指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明州知府錢公輔模仿杭州治理西湖的辦法,展開整治,西湖北端圓轉成彎月的形狀,故稱“偃月堤”;在湖心島建“眾樂亭”,名字即取自孟子“獨樂樂不如與眾樂樂”之句。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月湖區域建築類型極其豐富,民居諸如月湖北岸的範宅,是寧波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住宅建築,清代童氏的銀臺第,現已開闢為官宅博物館。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月湖東岸的寶奎巷建築群、大方岳第、盧宅、蔣宅、楊宅,從明清建築到民國建築,可謂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月湖南面的林宅,是老城區內最精美的宅子,以磚雕、木雕、石雕別緻著稱。

古代風流政客隱居 0.2平方公里城中湖“月湖”育千年江南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