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韋伯:官僚的悲哀之處


馬克斯·韋伯:官僚的悲哀之處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現代影響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社會學三大“奠基人”之一。曾先後在柏林大學、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任教。他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進行談判,並且參與了魏瑪共和國憲法的起草設計。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宗教:儒教與道教》《印度的宗教》《古猶太教》,以及未完成遺稿《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等。

1、公務員的背後是官僚制

官僚制度正式確立之前,在古代東方地區,統治者是通過個人的親信、食客或宮廷臣僕,來完成最重要的措施,根據具體的情況,賦予他們期限不等、界限不明的授權或委託。譬如,埃及的官員就是法老的奴隸,至少羅馬的領土統治很樂意把賬目收支託付給奴隸去做,因為有可能對奴隸用刑。

官僚制乃是與近代社會並行發展的理性化管理與統治的手段,在資本主義先進的社會里才出現,在實現國民的政治意志、具體政策以及維持政治的日常運作上,官僚制無可替代。

官僚制是一種等級制的官職結構,對每個官職都明確規定了職責和權限,每個官員根據專業資質,按照全日制的工作方式履行自己的職責,按照上司的決定通過逐級晉升。官員以自由契約的方式任命,按照在等級制中所處的位置領取貨幣薪金,他們利用管理工具,卻不擁有管理工具。他們服從官方的紀律。

馬克斯·韋伯:官僚的悲哀之處

2、公務員工作的特性是非人格化

官僚體制提供著最大的可能性,在行政管理中按照純粹業務的觀點,施行分工的原則,對各種具體工作進行分工,最好把幹部培養成專家,並在實際中不斷進一步深入培訓。業務上完成任務,意味著不看人辦事和它的可預計性,即脫離人性。這是被看做美德的特性,它成功地從解決職位上的事務中,排除愛、憎和一切純個人的非理性的、不可預計的因素。

3、公務員的地位是等級制度保障的

官員的社會地位是通過等級制度規定的,對於官員的侮辱和蔑視有著明確的刑法規定及其他措施加以保證。在有古老文化傳統的國家裡,非常需要有非常良好專業訓練的行政管理,而且根據社會的權力分配,或者由於所規定的專業培訓價格昂貴,官員主要出身於享有社會和疾病及特權的階層,因此官員的社會地位是最高的。

4、專業技能進一步加強了其社會地位

一個職業的社會威望往往和接受特定的教育培訓的多少有關,這也是公務員門檻高的原因——但絕不是特有原因。在其他的封建的、神權統治的、世襲的社會結構裡,都有教育培訓,但其目標是“有文化教養的人”,而到了公務員這裡,教育培訓的目標是“專業人才”。“有文化教養的人”是被打上了統治者階層的教育理想,他們似乎是為自己尋找合適的接班人,而“專業人才”有一定的革命意義。這個隱秘的鬥爭,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古代官員就是那些“有文化教養的人”,他們不具有專業素質,僅僅受過文學、人文主義教育。中國的大官是,或者毋寧說原先曾經是,接近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者:一種從遙遠的過去的語言文獻中接受人文教育的和通過考試的文人,這個階層及其從中國古代發展起來的習慣竟然決定過中國的整個命運。

馬克斯·韋伯:官僚的悲哀之處

現代的公務員強調的專業人才是要通過專業考試獲得專利,才能有進入社會名流的圈子的機會,他們恪守的是“等級”工資而非按勞取酬。

5、公務員的心理優勢,很大程度上源於“保密制度”

整個官僚體制還企圖通過對它的知識和意圖保密的手段,提高這種內行人的專業優勢。行政管理按其傾向總是一種排斥公眾的行政管理。官僚體制只要有可能,就向批評界隱藏它的知識和行為。普魯士教會當局威脅一旦他們對牧師們的訓令和其他措施外洩,就要採取紀律措施,因為擔心公眾知道後會招惹批評。波斯國王的財會官員把預算的技術直接變為一種秘密學說,並利用密碼。公務員一直試圖以自己的專業技能,在傳統的專制君主、近代的立憲君主、總統、人民面前,處於“專家”的地位。

6、官僚的悲哀之處

官僚制有著巨大的優點和先進性,但是它又猶如一個巨大的鐵籠,將人固定在其中,壓抑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使人成為一種附屬品,只會機械地例行公事,成為沒有精神的專家,沒有情感的享樂人,整個社會將變得毫無生氣。人追求理性、合理化,把管理作為一種手段,最後卻在合理化中喪失了自我,這種後果是可怕的。

本文編自《經濟與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