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誤你賺錢了,這幾個誤區


耽誤你賺錢了,這幾個誤區


一.

去年幣圈紅火之時,我一朋友入市玩了一段時間,前陣我倆吃飯時,他拿這個經歷來講段子:

別人是低吸高拋,他是完美地高吸低拋、割肉離場。

哈哈哈哈哈笑得我胃又疼。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小賭怡情,拿約炮的態度炒幣。贏了就當賺外快,輸了就當交學費唄。

國內適合大多數普通人長期、便捷、靠譜的權益類投資,當屬指數基金定投。

投資指數基金,退可守——賺低估值的錢;進可攻——賺業績增長的錢。

至於可投的指數與基金我說過很多很多次,此處省略10086個字。

很明顯,股市的政策底已然顯現。之後就算市場底還要往下再磨一磨,也不會出現太深的跌幅,下跌幅度總體還是可控的。

估值已經便宜成這樣了,再跌還能跌成啥樣,眼下這個點割啥肉啊割。

今天就嘮嘮基金定投最常見的幾大誤區。雞嘛是一隻好雞,但姿勢不對,賺錢賊累。。。

二.

1.虧損時賊心疼,然後停止定投。

99%的人入市最容易犯的錯誤,沒有之一。

畢竟熊市磨底最熬人耐性,傻傻定投,特麼何時是頭?

沒錯,現在割肉離場,可以保住現下虧損的數字,不再繼續虧損。但賬戶的“浮虧”也隨之變成實虧,後市如果行情起來,你也完美踏空,跟你沒啥關係了。

虧損時賣出,這波操作就是浪費金錢浪費時間,沒習慣這一點,就不要衝進來。

還有自動定額定時定投,其實也是有利有弊。弊端是略顯僵化,收益不太能最大化。

好處是,設置自動定投非常省事兒。人為手動定投存在變數,比如定投的基金跌幅一下子很大,這時該加倉了你反倒猶豫了,機器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還可以在指數漲幅較高的時候,靈活減少定投金額。

不要抱著買了就漲的預期,什麼時候漲,是市場爸爸說了算。

2.兄弟,定投期限不是越長越好。

定投有大週期也有小週期,一個牛熊週期一般公認3-5年。


耽誤你賺錢了,這幾個誤區


這張圖其實很多人都見過,假設我們從A點開始無腦長期定投,當路過BC間你都沒賣,到了D原點時,其實這個輪迴根本毫無卵用,因為你錯過了每一個盈利點,根本沒有賺到錢。

一般出現這種情況,要麼是壓根兒忘記了定投的含義,要麼就是貪心了。

在熊市、震盪市中堅持定投,在大牛市中獲利了結,這才是定投的精髓。

所以定投本身,是為了平滑風險,攤薄成本,而不是戰線越長越好。

關鍵是要做好止盈,不要死槓著想要撐滿“賺夠”,及時落袋為安,才不會白白浪費時間。

此外基金定投還可以設定階段性的收益目標,例如收益率超過20%即可減持一半,諸如此類

漲到高了不投甚至部分減持,不要清倉或者全砸進去。

基金不是股票,別指望大幅盈利猛賺一大筆,能超過15%就該知足,應該開始考慮是否止盈

千百次的定投,只為遇見一次牛市週期,假如錯過,一切毫無意義。

3.求求你,不宜重倉任何一隻基金。

對大多數人來說,基金在投資比例上並不適合重倉,因為需要持續不斷的現金流,且短期無法有效益。

更不能重倉某一隻基金,下注單一的風險基本跟炒股差不多了。

給個建議,風格穩健一點的,希望在承擔一定風險時得到一定收益,倉位可以控制在20%左右;

再積極一點的,可以控制在30%左右。倉位變動,遵循承擔高風險高回報定律。

但定投n只過度分散持倉,分散的就不是風險,而是你的盈利了。

個人覺得,普通人由於精力有限,能持續關注和保持跟蹤的基金數量最好不要超過4只。

核心邏輯就是每隻基風格不同,彼此間相關性較低,風險自然降低不少。

其實吧,基金定投本身就是偏向左側交易,即越差越買的。

基金行情差的時候,你總能找到一大堆缺點,但此時它唯一的優點大概就是便宜,便宜,很便宜,這就夠了。

至於定投日期,不必費心糾結,一般定在發薪日後較為方便。

不博取短期暴利,不拼短跑速度,堅持跑馬拉松。從這個角度看,其實定投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