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文人有多講究:信紙需自制,配圖可出書


在沒有手機的年代,相隔兩地的人都是靠鴻雁傳書來溝通聯繫,特別是在古時,書信更是人們表達親情友情愛情的載體,而用於書寫的信紙信封也有很多講究,自南北朝以後,出現了一種文人雅士鍾愛的信紙“花箋”,“花箋”上常印有淡雅的圖案,題材有山水花鳥人物,特別是名家箋紙備受推崇,將雅緻箋紙編輯成冊是謂“箋譜”。圖為杭州一位老匠人復原的餖版拱花“花箋”信封。

古時文人雅士喜歡把山水花鳥、漢瓦周壺或銘文等或畫或印在箋紙上,比較知名的“箋譜”有《十竹齋箋譜》《北平箋譜》等等。圖為古色古香的“花箋”信封。

古時文人雅士往往喜歡自制箋紙,主要是為了顯示自己品味,以區別於世俗大眾。圖為不同圖案題材的餖版拱花“花箋”信封。

明代是中國雕版印刷高峰期,出現了各種顏色套印的畫譜、箋譜,其中“拱花”版式,是版畫史上一大創新。所謂“拱花”,就是把物體的輪廓用雕刻好的雕版凸顯出來,顯得畫面更有立體感。圖為一朵看似簡單的花箋,需要匠人雕刻出4塊不同的雕版來進行套印。

一個“花箋”信封製作需要數十道工序,從製版到印刷,每一個環節都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圖為匠人在雕刻雕版用於後續印刷,根據畫面圖案繁簡不同,需雕刻出幾塊或者幾十甚至上百塊雕版。

雕版雕刻好後,根據畫面顏色再進行調色套印。

為了讓套印的圖案更生動,需要匠人對色彩把我要非常精準,還要注意到細微的色彩差異,達到文人審美的雅緻精細要求。

現代人早已不寫書信,如今的“花箋”更多是作為一種工藝品作為觀賞之用。圖為用“花箋”製作成的邀請函,別有一番古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